赵莉
摘要:文章从社会的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入手,引出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艺术教育认识的偏颇,并着力分析了艺术教育的本质、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反驳现实中的功利思想和做法,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设想。
关键词:教育艺术 审美本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的国际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已经在我国进行了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就是应对国际和国内新形势的一个举措。艺术教育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的课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全社会对艺术教育都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认为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培养艺术家等专业艺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能提升每个社会公民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学校作为艺术教育的承载者之一有着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和中心内容,在学校审美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杨力司长指出:“艺术教育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艺术教育方面,学校和社会教育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区。
其一,学校的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绝大多数普通中小学学校的艺术类课程设置都只有美术和音乐这两门课程。而且中小学的音乐美术课被定义为副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到师资配备,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普通中小学里的音乐美术课甚至连课时量都大大缩水,被一些考试的科目主课所取代。很多中小学只是在一些大型的文艺演出活动时,才选出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平时的音乐美术课甚至会变成“自习课”。各大艺术类高校教育中,音乐和美术也是最传统的学科设置。非艺术类的综合高校中能供广大学生选修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少之又少。即便开设了相关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手段也很简单乏味,并不能完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修养和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其二,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掌握某种技能的训练。现实中各级各类学校都几乎以艺术技能的训练为主,而忽视了艺术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如果学习绘画,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素描技术和技巧的训练,而很少有人对学生进行美术史的介绍及美术作品的欣赏,以至于对于一些著名的画作,学过美术的人所表达的对作品的寓意和手法几乎是一致的,反而没有任何的独到见解,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许还会对作品展开一番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生活中的认识融入作品中。学校中即便设置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其教学效果也很不好,因为大多数和理论相关的学科内容往往不能和实际很好的结合,考核方式也是简单片面的笔试或者论文,忽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就意味着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合格,考试一结束学习过的内容也全抛在了脑后。
第三,整个社会对艺术教育的本质理解也有偏颇,技术至上的教育理念被很多人推崇。学音乐就必须学会一种乐器,拜师学艺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家长为孩子找老师必须要找非常有名的,大腕级别的老师。他们的想法就是名师出高徒,并且跟着有名气的老师学习对孩子以后的社会道路也会有帮助,无论是考级还是考学仰仗着名师的名气也能顺利很多。人们很少考虑为孩子找老师更重要的还要看孩子适合什么样的老师,师生之间最最重要的首先是相互的沟通,信任和情感。很多名师都是非常严格的,甚至是严苛的,无论你学音乐的目的是什么,一路上童子功的训练从来不会改变,平时也很少和学生沟通,往往导致孩子对艺术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
可见,明白艺术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本身是一种以审美为目的的高级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要凭借一些物质手段来完成。比如美术要通过画笔和画纸构成,音乐要通过乐器和乐谱来完成和表现。然而所有的物质手段所创造出来的形象、意境等等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要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艺术教育就应当把握住艺术是精神活动的主旨,用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取向和审美认知能力,把艺术教育定位于感情性的。也就是说审美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艺术教育有着以下的特点: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
我们常说,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部分分别担负着不同的思维内容,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不可分割。我们常听人说:“我可是一点艺术细胞都没有,以后就是个学理工科的料”!可见如果我们在人们还是孩童时期用艺术教育来充分开发大家的右脑,使我们潜在的形象思维也能高度发展的话,也许这个世界就会多出现几个像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物了。爱因斯坦用他的亲身体验告诉大家:“想象比学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艺术教育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只是培养少数具有艺术天赋的人的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可以让每一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提高!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准确认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现代社会也应当被赋予不一样的定义。我们是否应该把“解惑”放在最前面呢?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的社会,很多的知识已经从原来的以书本形式传授改变了。学生即使不在课堂上学习也能接收到大量的甚至是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所以教师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和学生的相处要首先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教师是活生生的个体,和学生的交流也是最直接的原始的语言交流,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前提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物质化,利益化,感情联系少了,沟通变淡了。而情感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影响,造成精神世界的缺憾。实践表明,学校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欣赏和表演优秀的艺术作品,有效地激发学生主持伸张正义和光明的情怀,尤其是自己参与表演艺术作品,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去热爱祖国,相互的交流和排练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友情,培养自信心。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而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学生,师生进行学习之外深层的沟通。
三、艺术教育对国民教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美学深刻地认识到审美对构建和谐的重要作用。《乐记》中就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的思想。即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是很有关系的。“乐者为同”讲不同的阶级等级之间要维持一定的联系,维持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防止相互怨恨。西方美学也认识到审美对和合人心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人类是有一种共通感的,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对美的认识的一定共性,因为人类的情感是有共性的,父母之爱,妻子是欢,失去亲人的痛苦等等,所以别人认为没的东西,自己也会感到舒服。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艺术教育早就具有了优良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关注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乐”与“礼”一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的“乐”包罗万象,古代君王甚至经常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高人相聚笑谈,很多都成为了忘年之交。
所以综上所述,现实中的艺术教育现状并没有真正的体现艺术教育的本质和特点,而是被很多功利主义思想所影响,将艺术教育引向一个不良的发展轨道上。为此,必须深入研究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克服艺术教育实施中的片面性和功利性,坚持艺术教育的审美取向。
首先,应明确艺术教育的宗旨是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艺术教育要从情感出发,首先带给学生充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教育者更应当怀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都应当明确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过程设计到内容选择,都要重视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要善于发掘和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对于不同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态度和理解,即使纠正和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理解和表现作品。我们为的不是学生学会多少歌曲,是否会演奏多少乐器,能不能画好素描,会不会运用水彩等等等。我们需要的是一群高素质的人才,当他们听到一首原生态的民歌的时候他们都会抱着敬仰的心情来静静欣赏,当他们看到一幅传世的名画的时候他们都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去感受那些用笔墨表达的世界和情感!高等教育也不能忽视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在非艺术专业学生中广泛开展各种艺术选修必修课程,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各种文艺汇演和艺术作品展演,丰富学生的业余艺术生活,并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第二,家长应当有更清醒的认识,不要盲从,不随大流。目前我国城镇普通家庭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必须要让孩子们学习一门小三门的想法越来越多。不论是学习乐器,画画还是跳舞,要有“一技之长”成了大家普遍的心理。家长们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每到周末反而比平日更加忙碌。其实,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们是否真的喜欢家长为他们选择的各种兴趣爱好班。生活中,春夏秋冬那不同变换的美丽风景,无处不在的动听的音乐,甚至广场上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舞蹈,这些全都是艺术,我们身边的艺术!作为家长,我们自己对这些艺术形式有没有认真的体会过?我们有没有被身边这些美好的东西所打动呢?不要忘了,艺术源于生活,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真正的热爱生活才能明白艺术所蕴含的真谛!培训班也不是万能的,很多孩子也正是在培训班里丧失了对艺术的兴趣。
第三,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使艺术教育复归理性。艺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取向一方面源于家长对艺术本身缺少必要的认识和理解,另外也和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娱乐宣传有关。以音乐为例,现在各种媒体上以选秀和成名为主的娱乐节目满目皆是。现在以网络和视听为主的生活中,所有人接受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种简单通俗的艺术形式,加上可以一夜成名的功利色彩的引导,难免让人觉得学音乐可以成名,出人头地,可以有好的生活!也就造成很多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家长渴望孩子今后能成为明星的心理。殊不知,艺术的表演和创作是需要极大的天分的,就算是天才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功道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在艺术领域获得成功的人需要超出常人的坚持和百倍的努力。
最后,要完善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和艺术课程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时候就要遵循艺术教育的本质特点,把艺术教育的督导评估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中小学中不能单纯以各种文艺演出,绘画书法展等形式来评定学生的艺术学习成果,应当彻底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看看孩子们的艺术课堂是否充满活力,充满艺术的灵性。看看那些并不是艺术特长生的孩子们是否也很好的收到了应有的艺术熏陶和启迪!在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制度方面,尽量平衡文化课与艺术专业内容考试的关系,调整文化课与专业课分数的比例,在专业考试方面可以增加一些艺术理论,艺术作品鉴赏分析,提倡发表体现个人独特观点的言论等有关的内容,增强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底蕴。具体到学校的教学方面,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一定要切实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花大力气学习新课程改革,适当运用一些强制的教育行政手段干预艺术课程的开展和实际教学效果,将普通学校的日常艺术课程纳入教师和学校考核制度中。
摒弃功利思想,培养高素质国民,艺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李树榕.艺术概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