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 刘峻宏 崔唐杰成都树德中学 黄明泉
一种四线式红外光学触摸屏技术的研究
西南石油大学 刘峻宏 崔唐杰
成都树德中学 黄明泉
本项目是对传统电阻式触摸屏的改造,形成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利用红外感光材料的电阻特性,红外线照射下,电阻急剧下降,形成导通电路,使两层被其隔开的ITO涂层连通,通过输出电压情况,计算出坐标,从而实现定位。
触摸屏;红外;感光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触摸屏已覆盖各种科技产品,手机、电脑、电视都在向触控方向发展。现有的触摸屏主要有以下三类:首先即是电阻式触摸屏,曾经第一代只能手机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由两层ITO中间形成空隙,在压力作用下形变接触,实现电路导通,由于经常受压形变,因此若ITO涂层太薄则容易脆断,而涂层太厚,又会降低透光性并且形成内反射降低屏幕清晰度。由于经常被触动,表层的ITO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大量细小裂纹,甚至脱落,因此其寿命并不长久。第二种是电容式触摸屏,现在普遍应用中的屏幕,相比电阻式触摸屏,灵敏度和准确性都大为提升。但是电容随温度、湿度或接地情况的不同而变化,其稳定性不是很好,容易产生漂移现象。最后一种是红外线框式触摸屏,设备投入高,价格贵,不利于推广。本文介绍的四线式红外光学触摸屏是对电阻式触摸屏的改进和创新,克服了被触动多导致变形的问题。
四线式红外光学触摸屏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在一层透明的PET薄膜上均匀等厚的覆盖有两层透明、导电的ITO层,如图上层作为Y 电极,下层作为X 电极,它们之间完全由均匀、透明的红外感光半导材料隔开。其中上层(即Y 电极层)ITO上方也附着着一层PET薄膜(图中未画出)。X电极和Y电极的正负端由“导电条”(图中黑色条形部分)分别从两端引出,且X电极和Y电极导电条的位置相互垂直。引出端Y-,Y+,X-,X+,一共四条线。当触摸屏表面受到红外光照时,两层ITO导电层之间半导体材料电阻迅速减小将两层连通,四线式红外光学触摸屏的电路结构可以等效为相应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光照点的X,Y坐标分为如下两步:
(1)计算Y坐标,在Y+电极施加驱动电压Vdrive,将Y-电极接地,用X+作为引出端测量得到光照点的电压,由于ITO层均匀导电,电阻模拟为线性分布,光照点电压与驱动电压电压之比等于光照点Y坐标与屏幕高度之比。
(2)计算X坐标,在X+电极施加驱动电压Vdrive,将X-电极接地,用Y+作为引出端测量得到光照点的电压,由于ITO层均匀导电,电阻模拟为线性分布,光照点电压与驱动电压电压之比等于光照点X坐标与屏幕宽度之比。
以上方法测得的电压通常由ADC转化为数字信号,再进行简单处理就可以做为坐标判断光照点的实际位置。
如上介绍,四线式红外光学触摸屏的原理比较简单。项目组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研究。
首先设计ITO-PET,由于PET膜在试验中不易储存和运输,因此,我们选择玻璃基片来做实验。通过磁控溅射,将ITO以薄膜的形式度到30mm*50mm的玻璃基片上,测得长端电阻1.6千欧。
再利用化学沉积法,用硫脲,氢氧化钠,硝酸铅按照一定浓度配比,在碱性环境下,将已镀上ITO的玻璃基片放入水浴锅中25度恒温沉积,30min后,成功制取硫化铅薄膜。测得电阻约1.9千欧。
本设计选用硫化铅(PbS)作为红外光敏材料,。PbS的重要性质是在近红外波段具有光敏性。硫化铅的能带间隙为0.41eV,工作波长在1-3μm的近红外区,在2.1μm的敏感度最大 。
很多早期的实验均证明,不经处理的硫化铅,其光电导响应很弱,电阻变化不明显,其电阻变化在驱动电压加载下,几乎并不能使两层ITO导通。只有经过敏化,才能获得高灵敏度的硫化铅器件。一般来说,用氧气敏化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真空蒸发纯硫化铅材料过程中通氧,或者将硫化铅膜在氧气或者大气中高温氧化来达到敏化的目的。第二种是化学沉淀法,一般是将氧化剂加入沉淀溶液,以便较准确地控制氧化量,但也可以在沉淀后加温氧化。
这里采取对硫化铅薄膜进行高温敏化处理,高温热处理对PbS器件的电阻率、感光性能等有很大影响。实验证明,要想提高PbS的红外光敏性,必须提高热处理温度,但PbS的熔点为1114℃,在较高温度下就开始挥发。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由于PbS的挥发,而影响PbS器件的敏化性能。因此,热处理温度应该在500℃左右。
在热处理前先将PbS在80℃的烘箱中烘干1h;热处理方法是:保持一定的热处理温度,在空气中恒温热处理1h。经敏化处理后的PbS材料即可成为本设计中的红外光敏材料。
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四线式红外光学触摸膜技术(项目号:2014861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