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载体能力评价
——创新系统的视角

2015-01-16 00:49蕾,林
税务与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载体变量机构

陈 蕾,林 立

(1.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836)

一、问题的提出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指由区域中的商会、行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构成的,通过市场机制为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撑科技创新活动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组织。[1,2]这些机构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等内容,主要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和创业服务,常见的实体有技术交易市场、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创新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随着创新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的单纯依靠某一个创新主体进行独立创新的线性创新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为了实现创新系统中各个主体在创新行为上的互动和协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社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够促进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还能够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减少或化解风险、加快高技术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效率。[4]

二、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创新系统的主要创新主体之一,与创新系统中的其他主体间有着密切的关系。[5]

1.中介机构—企业。中介机构存在于生产企业、大学、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之间,参与创新要素的投入、交流,负责创新产品的转让、流通,从而促进机构间创新合作等(如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技术交易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服务;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投、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以及管理咨询服务(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咨询公司等)。[6]

2.中介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介机构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企业创新成果的流通和产业化提供服务;同高校和研究机构一同合作建立大学科技园等产业化机构,帮助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科技中介机构能够充分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业知识、优势人才和技术开发、检测作为开展中介业务的重要支撑。

3.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政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组织者和调控者,组织和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创新活动;而中介机构也会对政府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它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建立专业性或综合性的要素市场, 并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地方政府激活当地创新资源,增强区域自主创新活力。[7]

图1创新系统中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载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创新载体能力,主要指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扩散和转移能力,是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

1.评价指标选取思路。创新系统理论所阐述的核心思想是,国家或区域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各个子系统(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创新扩散和创新环境)以及各创新主体(企业、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机构等),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各个子系统和各个主体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互动发展方式。

本文对创新载体能力指标体系的选取,就是基于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在总结大量的国内研究报告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而成的。

本文在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借鉴了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以上对区域自主创新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相关问题的界定,设计了一个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适合进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与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载体能力进行评价。试图通过评价结果,反映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取影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当前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评价指标的建立。创新载体能力,是将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金和物质)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创新主体能够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并实现生产要素向最终成果和品牌转化的能力,它决定着区域自主创新的效率,使创新活动真正具有“自主”的意义。主要从两方面考察:一方面是基础载体能力,如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校和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的载体;另一方面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技术创新转化和扩散能力,主要从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累计毕业企业数和高新区上交税金等方面考察。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载体能力评价指标

四、评价方法

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载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由于所选取的指标个数较多,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否则将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8]。本文在对比了多种分析方法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因子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评价。[9]

1. 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多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找出综合所用变量的少数几个不可测量的随机变量(通常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进行分组。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数目,用少数因子代替大多数变量来分析问题。

假设有N个样本,P个指标,X=(X1,X2,…,Xp)T为随机向量,要寻找的公因子为F=(F1,F2,…,Fm)T,则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为:

也可将其描述为矩阵的形式:X=AF+ε0

其中,x1,x2,…,xp为实测变量; aij(i=1,2,…,p; j=1,2,…,m)为因子载荷(Loading),实质上是公因子Fi和变量Xj的相关系数,表示xi对Fi依赖的程度。aij的绝对值越大,载荷越大,说明第i个变量与第j个因子的关系越密切;反之,载荷越小,则说明第i个变量与第j个因子的关系越疏远。为了得到因子分析结果的经济解释,因子载荷矩阵A中变量共同度和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两个变量十分关键。变量共同度描述所有因子对变量xi的解释程度,是评价因子分析效果的重要依据;因子的方差贡献则反映了因子Fi对原有变量总方差的解释能力,数值越高,说明相应因子的重要性越高。Fi(i=1,2,…,m)为主因子(或公共因子),是在各个原观测变量的表达式中都共同出现的因子,是相互独立的不可观测的理论变量,其含义须结合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而定。对于求得的公因子,需要观察其在哪些变量上存在较大载荷,并依此对公因子的实际含义进行命名和解释。如果对公因子Fi难以解释,则可通过因子旋转来求得解决。 εi(i=1,2,…,p)为特殊因子,各特殊因子之间以及特殊因子与所有公共因子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特殊因子实际上就是测量变量与估计值之间的残差值,在实际分析中往往忽略不计。

为了使主因子更易于解释,往往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进行因子旋转的目的,就是要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的平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

2. 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一种建立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依据某种方法及准则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分析中,对样本进行分类被称为Q型聚类,而对变量(样本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被称为R型聚类。Q型聚类能够综合利用多个变量的信息对样本进行分类,分类结果是直观的,聚类图谱能够非常清楚地表现其数值分类的结果,因此在实际中应用较多。

五、评价过程及结果

1.因子分析结果。区域创新载体能力的原始指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Bartlett球度检验相应的概率p接近0,通过检验; KMO值为0.802,可以采取因子分析方法。SPSS16.0用主成分提取方法,提取了4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5.185%,因素共同度在0.882~0.999之间,能够很好地解释原始指标变量,并代表区域创新载体的能力。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和相关系数矩阵看(如表2所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高新区上交税金”、“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数”几个指标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可将其命名为“战略性核心产业培育载体*科技部.关于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2009/200907/W020090722295161226129.pdf。” 因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场地总面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三个指标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可解释为“创新成果转化载体” 因子;第3个因子主要解释“累计毕业企业数”,可将其命名为“创新载体产出”因子;第4个因子则主要解释了“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这一指标,由于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因此可将其命名为“中小企业创新支持载体” 因子。

表2 创新载体因子载荷矩阵和相关系数矩阵

注:因子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根据表2中因子得分相关系数,可以计算各个地区在提取的4个主因子上的得分,进而计算其创新载体能力综合得分,具体结果如表3。

表3 创新载体能力得分和排名情况

注:F1代表“战略性核心产业培育载体因子”;F2代表“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因子”;F3代表“创新载体产出因子”;F4代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载体因子”。

北京、江苏、广东等11个省市的创新载体能力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其中东部地区7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2个。北京地区在创新载体能力上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尤其在第1因子——“战略性核心产业培育载体因子”上表现突出,但是其他三个因子的得分则相对一般。在“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因子”上,得分最高的前三位是江苏、山东和广东;在“创新载体产出因子” 上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湖北,当年累计毕业企业数达到7000多个, 远高于全国855个的平均水平,其创新载体能力的综合排名位于全国第五名;四川、黑龙江和山西三个地区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载体因子” 上有较好表现,分列前三名。

2.创新载体能力的聚类分析。按照综合因子得分,各地区的创新载体能力被划分为五大类(如图2),北京以绝对的优势独占第1类,属于创新载体能力超强地区;江苏、广东和山东紧随其后,属于第2类,创新载体能力较强;第3类包含了湖北、辽宁、浙江、陕西、上海、四川、河南几个省市,创新载体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第4类包含黑龙江、河北、福建、重庆、湖南、吉林、天津,创新载体能力一般;其余地区被划分在第5类,创新载体能力较弱。

图2 创新载体能力聚类分析树状图

从创新载体能力聚类分析结果看(见表4),北京地区的优势十分明显,其综合得分领先第2类地区的平均得分将近1倍。第3、4、5类地区创新载体能力的平均得分差距不是很大,水平基本相当,但是与第1、2类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也体现了创新载体能力在区域间分布的不平衡。

表4 创新载体能力聚类结果

从整体上看,第1、2类中的地区全部来自东部,平均得分为0.3731,体现出较强的创新载体能力;中部和西部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0854和-0.3111。东部地区区域内部的创新载体能力差异也比较明显, 11个省市区中,除北京、江苏、广东和山东四个地区以绝对优势位于1、2类,其余省市区分布在3、4、5类,呈现出阶梯式分布局面,排名第1位的北京与排名29位的海南之间相差2.28分,差距十分显著。中、西部地区内区域创新载体能力差距也比较明显,中部排名最高的为湖北省(第5位,得分0.3781),排名最后的为江西省(第22位,得分-0.3710);西部排名最高的为陕西省(第8位,得分0.2794),排名最后的为青海省(第30位,得分-0.6156),且绝大多数地区创新载体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载体能力提升对策

1.加强区域自主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的基础载体能力建设。区域自主创新基础条件平台是以信息、网络等技术为支撑,通过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设施和仪器装备、科学数据与信息、自然科技资源等平台的有效配置和共享,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供服务。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需求,在特殊领域(如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等),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建设一批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和其他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并积极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共享与建设,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建立有效的区域自主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制度和机制,根据“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通过相关科技资源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针对不同类型科技条件资源的特点,形成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打破当前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

2.加快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核心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新时期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0],为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为重点,建设面向全社会的创新服务体系。以促进自主创新为目标,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和加强能力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支持平台。[11]整合创新资源,强化政策激励,显著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3.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国家和地方相关创新平台的优化布局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开放共享,以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建设的相互融合,真正形成全方位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协调发展格局。[12]

4.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区域自主创新的新生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对提升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Zenvickers,Dvaid North.Reg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ions:Some Insights from the English Regions[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0,(3):301-315.

[2]GideonD.Markman.Entrepreneurship and University Based Technology Transfer[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24-26.

[3]H.Krist. Innovation Centers as An Element of Strategies for Endogenous Regional Development, Seience Parks and Innovation Centers:Their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Proceeding of the Conference Held in Berlin[R].ELSEVIER,1985.

[4]徐顽强.区域创新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02.

[5]顾建光.发挥科技中介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4-39.

[6]颜慧超.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统计与决策,2007,(9):124-126.

[7]陈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基于区域创新体系[J].现代商业,2010,(11).

[8]何健坤,等.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首都地区案例研究与数量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5-106.

[9]陈蕾.基于创新系统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10]张景安.关于我国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4):2-5.

[11]韩霞.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软科学,2008,(5):21-26.

[12]李晓锋,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协同创新模型及协同方式研究——基于天津的案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2,(6):45-48.

猜你喜欢
载体变量机构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抓住不变量解题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也谈分离变量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