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5-01-15 04:33郭最云蔡检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郭最云 蔡检凤

【摘 要】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392例,实施重点环节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1520例,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对护理行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临床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细节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4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大众的维权意识、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控护理风险成为医院质控重要内容之一。儿科收治患者特殊,患儿自主行为能力低,主诉能力差,病情变化发展迅速,耐受差易致不良结局,存在诸多潜在的护理风险。此外,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不良结局,患儿便可能情绪失控,引发护患纠纷甚至是医患冲突,儿科成为护理纠纷高发科室。为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1520例患儿行细节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一定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护理的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1392例,男性784例,女性608例,门诊1119例,住院273例;观察组患儿1520例,男性861例,女性659例,门诊1204例,住院31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原有的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办法 主要模式为重点环节管理:① 输液室管理,应用“四部巡视法”,重点关注穿刺效果、输液不良反应预防与应急处理;②围手术期间护理,注重落实患儿家属知情权,详细告知手术目的、方法、疗效、风险、费用等情况,以便争取患儿家属理解;③急诊室接待,关注绿色通道,急诊室接待护士应具有较高的应急能力,做好家属安置工作,尽快落实绿色通道;④住院部日常护理,关注用药安全、疼痛护理。

122 观察组从细节出发,对护士行为进行全面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注重信息交流质量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建立标准化问答体系。主要包括接待问答、用药问答、治疗问答、手术问答、日常问答、出院问答等,如患者家属问:“怎么这么久,还要等多长时间”,护士答:“让您久等,我们都是排号就诊,有些孩子可能病情特殊,花的时间长一些,希望您能体谅”,不回避、不敷衍,对于涉及治疗问题,回答应客观,即使不知情也不应回避不答,回答时注意态度,将护患交流纳入至患者满意度指标之中;印制、发放《儿科诊疗路径指导手册》,使患儿家属对儿科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按照规章流程成诊疗活动,减轻护士工作量,避免护患间因相互之间不了解产生误会;在使用特殊药物如具有一定风险或价格较昂贵的药物时,应在保障治疗安全的基础上,尽量使家属周知,避免因不良结局、费用过大产生护患纠纷。②改进与患儿的交流方式。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引导、抚慰能力,尽量避免采取制动措施,针对特殊类型患儿,应掌握护理要点,如婴幼儿,应注重舒适护理,注重维持安静、舒适环境,针对年龄较大、活泼好动患儿,应加强管理、引导,采用奖惩结合方式,严禁患儿危险行为,如私自活动、触及危险品[1]。③关注文书记录质控。文书记录是记录所有护理活动的书面文件,应落实好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注重质控,培养护士完成护理文书意识与能力,文书记录关系护士切身利益,是循证追责的重要依据。④注重护理操作水平质控。护理操作主要分为输液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据具体护理内容,制定落实规范化的护理操作路径,如穿刺要点包括血管条件评估、血管选择、穿刺手法等,在输液区粘贴“穿刺要点”标识,既警醒护士,又有助于患儿家属监督。⑤设立流动护理质量监督小组,提高风险管理持续性 :以科室为单位记录护理过程中不规范行为,匿名记录,避免给护士带来额外的职业压力;成立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小组,下辖有护患纠纷协调员、护理现场指导员、护理行为观察员、护士心理调节员等成员,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工作更具针对性,风险小组直接对护理部负责。⑥关注护士意识与心理动态:意识指导行为,现阶段多数护士均接受专科职业教育或高等专业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岗前培训、实践后均具有一定的护理能力,可应对儿科日常护理,多数护士自身护理技能水平是合乎要求的,但受职业压力、性格等因素影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态度、言语、注意力等工作状态因素都可能产生波动,部分护士甚至产生极端想法,严重影响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部在干预护理行为的同时,应关注护士心理与意识动态,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走访、小组合作等方法,促进护士间交流,同时需转变管理理念,在发生护患纠纷时,不应推卸责任,应具有整体荣誉感,医院方应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在责任尚未划分前尽量保护当事人。

13 观察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如走失、重复扎针致皮肤出现红肿等不良反应、患儿烫伤与跌伤等、严重并发症、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患者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结局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投诉内容比较 观察组因护理态度投诉率、护理技能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沟通率,其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儿科是护理纠纷发生高发科室,也是护士自主离职率较高的科室[2],这与儿科护理风险与职业压力较高有关。概括而言,儿科护理风险具体原因包括:①患儿病理特点变化风险,护理技术难度大,本研究儿科患儿初诊者不足60%,许多患儿为近期病情发生变化,或疗效不佳而复诊,部分患儿甚至还未出院病情便发生变化,不得不延长住院、门诊治疗时间;②患儿生理、心理风险,主诉能力差,意识不成熟,行为跳脱,不可预知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本研究中,患儿家属对护理技能投诉率较高,便与护理过程中易出现护理技术差错有关,患儿配合意识不足也易操作护理差错,如针刺伤;③患儿家属风险,患儿家属关心则乱,对护理质量过于苛求,反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护士态度,埋下护理风险隐患,家属给护士压力过大是造成儿科护士离职的重要原因[3];④护士自身职业技能、态度、综合素质如抗压能力风险,不足以应对护理日常护理、家属交流工作,本研究中对照组护理态度、护理沟通合计投诉约占总例数5965%,提示护士态度与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当然也可能与工作环境有关,但改善护理态度、提高沟通效用确实非常必要。尽管改进工作卓有成效,具备可行性,但保障改进工作长效性更为关键,以制度作保障维持改进长久生命力,有具体的落实条款使工作有目标,避免针对个人以减少职业压力。

综上所述,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韶华,胡蓉.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284-285.

[2]刘进.儿科门诊护士离职意愿及与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压力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14:24-26.

[3]王立敏,黄春艳.临床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890.endprint

【摘 要】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392例,实施重点环节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1520例,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对护理行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临床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细节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4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大众的维权意识、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控护理风险成为医院质控重要内容之一。儿科收治患者特殊,患儿自主行为能力低,主诉能力差,病情变化发展迅速,耐受差易致不良结局,存在诸多潜在的护理风险。此外,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不良结局,患儿便可能情绪失控,引发护患纠纷甚至是医患冲突,儿科成为护理纠纷高发科室。为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1520例患儿行细节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一定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护理的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1392例,男性784例,女性608例,门诊1119例,住院273例;观察组患儿1520例,男性861例,女性659例,门诊1204例,住院31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原有的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办法 主要模式为重点环节管理:① 输液室管理,应用“四部巡视法”,重点关注穿刺效果、输液不良反应预防与应急处理;②围手术期间护理,注重落实患儿家属知情权,详细告知手术目的、方法、疗效、风险、费用等情况,以便争取患儿家属理解;③急诊室接待,关注绿色通道,急诊室接待护士应具有较高的应急能力,做好家属安置工作,尽快落实绿色通道;④住院部日常护理,关注用药安全、疼痛护理。

122 观察组从细节出发,对护士行为进行全面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注重信息交流质量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建立标准化问答体系。主要包括接待问答、用药问答、治疗问答、手术问答、日常问答、出院问答等,如患者家属问:“怎么这么久,还要等多长时间”,护士答:“让您久等,我们都是排号就诊,有些孩子可能病情特殊,花的时间长一些,希望您能体谅”,不回避、不敷衍,对于涉及治疗问题,回答应客观,即使不知情也不应回避不答,回答时注意态度,将护患交流纳入至患者满意度指标之中;印制、发放《儿科诊疗路径指导手册》,使患儿家属对儿科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按照规章流程成诊疗活动,减轻护士工作量,避免护患间因相互之间不了解产生误会;在使用特殊药物如具有一定风险或价格较昂贵的药物时,应在保障治疗安全的基础上,尽量使家属周知,避免因不良结局、费用过大产生护患纠纷。②改进与患儿的交流方式。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引导、抚慰能力,尽量避免采取制动措施,针对特殊类型患儿,应掌握护理要点,如婴幼儿,应注重舒适护理,注重维持安静、舒适环境,针对年龄较大、活泼好动患儿,应加强管理、引导,采用奖惩结合方式,严禁患儿危险行为,如私自活动、触及危险品[1]。③关注文书记录质控。文书记录是记录所有护理活动的书面文件,应落实好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注重质控,培养护士完成护理文书意识与能力,文书记录关系护士切身利益,是循证追责的重要依据。④注重护理操作水平质控。护理操作主要分为输液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据具体护理内容,制定落实规范化的护理操作路径,如穿刺要点包括血管条件评估、血管选择、穿刺手法等,在输液区粘贴“穿刺要点”标识,既警醒护士,又有助于患儿家属监督。⑤设立流动护理质量监督小组,提高风险管理持续性 :以科室为单位记录护理过程中不规范行为,匿名记录,避免给护士带来额外的职业压力;成立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小组,下辖有护患纠纷协调员、护理现场指导员、护理行为观察员、护士心理调节员等成员,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工作更具针对性,风险小组直接对护理部负责。⑥关注护士意识与心理动态:意识指导行为,现阶段多数护士均接受专科职业教育或高等专业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岗前培训、实践后均具有一定的护理能力,可应对儿科日常护理,多数护士自身护理技能水平是合乎要求的,但受职业压力、性格等因素影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态度、言语、注意力等工作状态因素都可能产生波动,部分护士甚至产生极端想法,严重影响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部在干预护理行为的同时,应关注护士心理与意识动态,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走访、小组合作等方法,促进护士间交流,同时需转变管理理念,在发生护患纠纷时,不应推卸责任,应具有整体荣誉感,医院方应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在责任尚未划分前尽量保护当事人。

13 观察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如走失、重复扎针致皮肤出现红肿等不良反应、患儿烫伤与跌伤等、严重并发症、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患者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结局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投诉内容比较 观察组因护理态度投诉率、护理技能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沟通率,其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儿科是护理纠纷发生高发科室,也是护士自主离职率较高的科室[2],这与儿科护理风险与职业压力较高有关。概括而言,儿科护理风险具体原因包括:①患儿病理特点变化风险,护理技术难度大,本研究儿科患儿初诊者不足60%,许多患儿为近期病情发生变化,或疗效不佳而复诊,部分患儿甚至还未出院病情便发生变化,不得不延长住院、门诊治疗时间;②患儿生理、心理风险,主诉能力差,意识不成熟,行为跳脱,不可预知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本研究中,患儿家属对护理技能投诉率较高,便与护理过程中易出现护理技术差错有关,患儿配合意识不足也易操作护理差错,如针刺伤;③患儿家属风险,患儿家属关心则乱,对护理质量过于苛求,反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护士态度,埋下护理风险隐患,家属给护士压力过大是造成儿科护士离职的重要原因[3];④护士自身职业技能、态度、综合素质如抗压能力风险,不足以应对护理日常护理、家属交流工作,本研究中对照组护理态度、护理沟通合计投诉约占总例数5965%,提示护士态度与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当然也可能与工作环境有关,但改善护理态度、提高沟通效用确实非常必要。尽管改进工作卓有成效,具备可行性,但保障改进工作长效性更为关键,以制度作保障维持改进长久生命力,有具体的落实条款使工作有目标,避免针对个人以减少职业压力。

综上所述,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韶华,胡蓉.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284-285.

[2]刘进.儿科门诊护士离职意愿及与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压力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14:24-26.

[3]王立敏,黄春艳.临床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890.endprint

【摘 要】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392例,实施重点环节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1520例,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对护理行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临床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细节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4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大众的维权意识、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控护理风险成为医院质控重要内容之一。儿科收治患者特殊,患儿自主行为能力低,主诉能力差,病情变化发展迅速,耐受差易致不良结局,存在诸多潜在的护理风险。此外,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不良结局,患儿便可能情绪失控,引发护患纠纷甚至是医患冲突,儿科成为护理纠纷高发科室。为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1520例患儿行细节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一定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护理的29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1392例,男性784例,女性608例,门诊1119例,住院273例;观察组患儿1520例,男性861例,女性659例,门诊1204例,住院31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原有的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办法 主要模式为重点环节管理:① 输液室管理,应用“四部巡视法”,重点关注穿刺效果、输液不良反应预防与应急处理;②围手术期间护理,注重落实患儿家属知情权,详细告知手术目的、方法、疗效、风险、费用等情况,以便争取患儿家属理解;③急诊室接待,关注绿色通道,急诊室接待护士应具有较高的应急能力,做好家属安置工作,尽快落实绿色通道;④住院部日常护理,关注用药安全、疼痛护理。

122 观察组从细节出发,对护士行为进行全面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注重信息交流质量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建立标准化问答体系。主要包括接待问答、用药问答、治疗问答、手术问答、日常问答、出院问答等,如患者家属问:“怎么这么久,还要等多长时间”,护士答:“让您久等,我们都是排号就诊,有些孩子可能病情特殊,花的时间长一些,希望您能体谅”,不回避、不敷衍,对于涉及治疗问题,回答应客观,即使不知情也不应回避不答,回答时注意态度,将护患交流纳入至患者满意度指标之中;印制、发放《儿科诊疗路径指导手册》,使患儿家属对儿科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按照规章流程成诊疗活动,减轻护士工作量,避免护患间因相互之间不了解产生误会;在使用特殊药物如具有一定风险或价格较昂贵的药物时,应在保障治疗安全的基础上,尽量使家属周知,避免因不良结局、费用过大产生护患纠纷。②改进与患儿的交流方式。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引导、抚慰能力,尽量避免采取制动措施,针对特殊类型患儿,应掌握护理要点,如婴幼儿,应注重舒适护理,注重维持安静、舒适环境,针对年龄较大、活泼好动患儿,应加强管理、引导,采用奖惩结合方式,严禁患儿危险行为,如私自活动、触及危险品[1]。③关注文书记录质控。文书记录是记录所有护理活动的书面文件,应落实好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注重质控,培养护士完成护理文书意识与能力,文书记录关系护士切身利益,是循证追责的重要依据。④注重护理操作水平质控。护理操作主要分为输液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据具体护理内容,制定落实规范化的护理操作路径,如穿刺要点包括血管条件评估、血管选择、穿刺手法等,在输液区粘贴“穿刺要点”标识,既警醒护士,又有助于患儿家属监督。⑤设立流动护理质量监督小组,提高风险管理持续性 :以科室为单位记录护理过程中不规范行为,匿名记录,避免给护士带来额外的职业压力;成立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小组,下辖有护患纠纷协调员、护理现场指导员、护理行为观察员、护士心理调节员等成员,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工作更具针对性,风险小组直接对护理部负责。⑥关注护士意识与心理动态:意识指导行为,现阶段多数护士均接受专科职业教育或高等专业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岗前培训、实践后均具有一定的护理能力,可应对儿科日常护理,多数护士自身护理技能水平是合乎要求的,但受职业压力、性格等因素影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态度、言语、注意力等工作状态因素都可能产生波动,部分护士甚至产生极端想法,严重影响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部在干预护理行为的同时,应关注护士心理与意识动态,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走访、小组合作等方法,促进护士间交流,同时需转变管理理念,在发生护患纠纷时,不应推卸责任,应具有整体荣誉感,医院方应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在责任尚未划分前尽量保护当事人。

13 观察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如走失、重复扎针致皮肤出现红肿等不良反应、患儿烫伤与跌伤等、严重并发症、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患者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结局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投诉内容比较 观察组因护理态度投诉率、护理技能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沟通率,其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儿科是护理纠纷发生高发科室,也是护士自主离职率较高的科室[2],这与儿科护理风险与职业压力较高有关。概括而言,儿科护理风险具体原因包括:①患儿病理特点变化风险,护理技术难度大,本研究儿科患儿初诊者不足60%,许多患儿为近期病情发生变化,或疗效不佳而复诊,部分患儿甚至还未出院病情便发生变化,不得不延长住院、门诊治疗时间;②患儿生理、心理风险,主诉能力差,意识不成熟,行为跳脱,不可预知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本研究中,患儿家属对护理技能投诉率较高,便与护理过程中易出现护理技术差错有关,患儿配合意识不足也易操作护理差错,如针刺伤;③患儿家属风险,患儿家属关心则乱,对护理质量过于苛求,反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护士态度,埋下护理风险隐患,家属给护士压力过大是造成儿科护士离职的重要原因[3];④护士自身职业技能、态度、综合素质如抗压能力风险,不足以应对护理日常护理、家属交流工作,本研究中对照组护理态度、护理沟通合计投诉约占总例数5965%,提示护士态度与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当然也可能与工作环境有关,但改善护理态度、提高沟通效用确实非常必要。尽管改进工作卓有成效,具备可行性,但保障改进工作长效性更为关键,以制度作保障维持改进长久生命力,有具体的落实条款使工作有目标,避免针对个人以减少职业压力。

综上所述,实施细节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韶华,胡蓉.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284-285.

[2]刘进.儿科门诊护士离职意愿及与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压力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14:24-26.

[3]王立敏,黄春艳.临床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890.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