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说写 让出精彩

2015-01-14 22:53董翱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蔡桓公小病扁鹊

董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能读写9个生字。

2.揣摩用词的细微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运用文本语言,在多个回合中有侧重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运用文本语言,在多个回合中有侧重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揣摩用词的细微变化,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激发兴趣

师:我们先来认一个字。(课件出示:言)这个字念——

生(齐):言。

师:能在“言”前面加一个字,组成一个词吗?

(生自由应答)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猜一些和“言”有关的谜语,好不好?

生(齐):好!

师:第一个:说出来必须做到的话叫——

生1:诺言。

师:名人说的话叫——

生2:名言。

师:骗人的话叫——

生3:谎言。

师:没有事实根据的话叫——

生4:谣言。

师:包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叫——

生5:寓言。

师:(课件出示:寓言)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是寓言的一个特点。

二、写,梳理文脉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出自战国时代《韩非子·喻老》中的寓言,题目叫——

生(齐读):扁鹊治病。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差不多都读完了,有没有不会读的词语?

(生纷纷摇头)

师:语言浅显是寓言故事的另一个特点。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对照课文在练习纸上把故事的梗概补充完整。

(师课件出示练习:

有一天 过了十来天

又过了十几天

不 久

皮肤上

骨 髓

病 死 )

(生默读填写,师巡视并指导“肠”“胃”的书写。)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投影)和他差不多的请举手。这么多同学对了,请给自己打个五角星,有错误的同学赶紧订正一下。(将“骨髓”标红)这个词很容易读错,请你读读。

(指名一生读,该生读错。指名另一生范读。再请第一名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然后带领全班齐读。)

师:哎,我倒要问问,你们是从课文哪里找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1:我是从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找到的。

师:一个自然段接一个自然段地找,这样就不会遗漏了,很仔细的方法。有没有快一点的办法?

生2:我是从课文第五自然段里找到的。

(师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很聪明的一个办法,奖励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几个加点的词语。

(生喜笑颜开带领全班齐读,师相机纠正“即使”的声调。)

三、读,体会寓意

师: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如果我要请几个同学合作来朗读,根据你的理解,你们建议我请几个,理由又是什么呢?

(生起初沉默,然后纷纷自己朗读。)

1.在合作朗读中理清病情的变化。

师:谁来给点建议?

(沉默几秒钟后,学生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

生1:请两个人来读。

师:两个人怎么读呢?

生1:一个人读前面,一个人读“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1:前面这个病还可以医治,让一个人读;后面医生无能为力了,所以让另一个人来读。

师:哦,那前面都能用什么方法来治呢?

生1:热水敷烫,扎针,服几剂汤药。

师:治疗起来越来越困难,到最后都无能为力了,说明蔡桓公的病——

生(自由应答):越来越严重。

师:这个建议听上去有点道理,你请个同学和你合作读读吧。

(生1环顾四周,挑选一生与其合作朗读。)

师:有没有别的建议?

生2:可以四个人来读。

师:和他一样,也打算请四个人的同学请举手。(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先来听听他的理由,是不是和你一样?

生2:皮肤病请一个人来读,皮肉之间请一个人来读,肠胃里请一个人来读,深入骨髓请一个人来读。

师:你是从病的部位考虑的,打算请四个人的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3:这里有三个分号。

师:你关注了标点,根据分号来合作就清清楚楚了。

生4:热水敷烫一个人,扎针一个人,服几剂汤药一个人,最后一句再请一个人。

师:哦,你是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来分的。

师:虽然这几个同学的理由不一样,但有一点他们都读出来了,就是蔡桓公的那点小病,后来变得——

生5:越来越严重。

师:这个建议说得有理有据,就按你们说的分四个人来读吧。

(生2、生3、生4、生5合作朗读)

师:还有谁想说?

(一生犹豫后,缓缓举手。)

生6:我建议请三个人读。第一个人读第一句,第二个人读第二句,第三个人读第三句,最后一句三个人一起读。

师:这个建议很新颖,为什么最后一句要一起读呢?

生6:因为最后已经无法医治了。

(生自发鼓掌)

师:好,就按你说的来读,你挑选两个人和你一起读吧。

(生6挑选两名同学与之合作朗读)

2.在对比朗读中领悟用词的巧妙。

师:你们一字一句读得非常认真,但越来越严重的感觉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问题出在哪儿呢?就是这几个词。(课件标红“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

师:同学们,不要小看这些词语,它们能表达出一种微妙的感觉。不信,我们来对比着读读,老师读左边,你们读右边。(课件出示)

(师生对比读)

师:老师改的和课文里的有什么微妙的不同?

生1:老师改的好像这个病没什么变化。

生2:老师改的感觉蔡桓公的病马上就能治好。

生3:老师改的都是“就能够”,读起来不通。

师:你的意思是读起来太单调了,是吧?就是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把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也来合作读一读。

(师生声情并茂地合作朗读)

师:你听,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就像一声声无言的警钟,它们在告诫我们什么、提醒我们什么呢?

生1:病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及时去看。

生2:小病不看会变成大病的。

……

(师板书:及时防治。)

3.在变式朗读中运用语言来明理。

(师课件出示练习:

有一天 过了十来天 十来天后 又过了十几天 五六天之后 不 久

皮肤上 皮肉之间 肠胃里 骨 髓 浑身疼痛 病 死)

师: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会怎么样呢,谁能看着这个练习说一说?

生: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就会到皮肉之间,要是不治就会到肠胃里,要是不治就会到骨髓,要是不治就会浑身疼痛,不久就会病死。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要是不治”后面他用了个什么词儿?

生:就会到哪里。

师:对呀,用的都是“就会”,扁鹊可不是这样的,看看扁鹊都是用了哪些细微变化的词提醒蔡桓公病情会逐渐加重的。

(生默读课文,圈画。)

生1:第一次扁鹊说“恐怕

会”。

生2:然后他说“还会”。

生3:“会更加”。

师:(课件出示:恐怕,还,更加)让我们用上这些词再来体会一下防微杜渐的重要性。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

生1:恐怕会发展到皮肉之间。

师:过了十来天,发展到皮肉之间,要是不治——

生2:还会发展到肠胃里。

师:十来天后,发展到肠胃里,要是不治——

生3:会更加严重。

师:又过了十几天,深入骨髓之后,就——

生4:就会浑身疼痛。

生5:就会病死。

生6:医生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四、说,再悟寓意

师:本可以治好的小病,最后却变成了悲剧,是谁造成了这一悲剧?

生(自由应答):蔡桓公。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他不听扁鹊的劝告,没有及时医治。

师:课文中是如何写蔡桓公一次又一次不听劝告的呢?请拿起笔,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圈画,交流反馈)

师:怎么才能读出他一次次不听劝告呢?我们来合作读读。有一天,扁鹊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可是蔡桓公——

(生1读)

师:蔡桓公信吗?是半信半疑还是完全不信?你再来读读。

(生1有感觉地朗读)

师:有点蔡桓公的感觉了。扁鹊走后,他还对左右说——

(生2感情朗读)

师:“总喜欢”被你这么一读,显得蔡桓公多么自以为是啊!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谁接下去读?

(生3较平淡地读)

师:这时的蔡桓公已经不再是不相信了,谁再来读?

(生4有感情地朗读)

师: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告诉他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可蔡桓公——

(生5读)

师:读着读着,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蔡桓公的内心。如果,此时此刻,你们就是那个不听劝告的蔡桓公,你是怎么一次又一次不听扁鹊的劝告,直至最后无药可救的呢?(板书:不听劝告)看着屏幕上的练习简单地说一说,最好能够用上一个或几个细微变化的词语。

(师课件出示练习:

有一天 过了十来天 十来天后 又过了十几天 五六天之后 不 久

皮肤上 皮肉之间 肠胃里 骨 髓 浑身疼痛 病 死)

(生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

师:在说的时候,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能不能用进去呢?再试着说说。

(生再次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蔡桓公”来说说?

(指名一生说)

师:基本上把前因后果讲明白了,掌声送给她。老师发现她“又过了十几天”这个部分讲得特别好,你们听出来她是怎么讲的吗?

生:她说:“又过了十几天,扁鹊告诉我病已经深入骨髓,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师:是呀,很简洁但又很清楚。谁也想来说一说?

(另一生说,众生听完后笑。)

师:他讲得很不错啊,你们笑什么?

生:他后面说:“五六天后,我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可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不久,我病死了。”他都病死了怎么还会说话?

师(笑):对呀,后面该怎么讲呢?

生:五六天后,我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可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我想我不久就将病死了,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扁鹊的话呀!

师:前面这位同学能够用上细微变化的词,第二个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小的改动,给他们掌声!

五、思,延展寓意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像蔡桓公那样的人?

生1:《我要的是葫芦》里面的人。

生2:《亡羊补牢》里的那个人。

师:《亡羊补牢》里的那个人开始就像蔡桓公一样,对吧?

生3:《小虫和大船》这个故事里的船主就像蔡桓公一样。

师:像种葫芦的人、船主,他们又没有生病,怎么会和蔡桓公有相似的地方呢?

生1:他们都不愿听别人的劝告。

生2:他们都像蔡桓公一样,有了小错误不及时改正。

生3:小的错误不改正就会变成大的错误。

……

师:有了问题,这些人都是不听劝告,没有及时防治。今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或错误,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在下课之前,老师再送给你们两个成语,一个是防微杜渐,一个是讳疾忌医。(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及时防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

不听劝告 讳疾忌医

【点评】

在本课的教学实录中,有三个教学设计思路值得学习和

借鉴:

1.活动板块设计。基于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以“写,梳理文脉”“读,体会寓意”“说,再悟寓意”“思,延展寓意”四个学生言语实践活动板块展开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动笔写、合作读、对比读、有侧重复述和转换人称复述等言语实践中得意、明言、悟理、用法。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课文的整体观照,而且通过反复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自主学习设计。学习是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构建的过程。本课在重点段的教学时采用了“自主建构”设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运用。第一步,围绕“想想如果我要请几个同学合作来朗读,根据你的理解,你们建议我请几个,理由又是什么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会依据得病的部位、治疗的方法、分号等不同方面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建议,在阐述理由、生生合作朗读中学生就会厘清蔡桓公的病一日不如一日的发展轨迹。第二步,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和教师改动后的语句的比较,探究发现“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细微变化,并通过师生合作感情朗读积累语言,体会“防微杜渐”的重要性。第三步,组织学生反向思考:要是每个阶段都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有怎样的结果?在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浏览全文,圈出细微变化的词语并运用进行口头表达,在表达中深化对“防微杜渐”的理解。

3.回环推进设计。本课中先后三次出示同一个课件:紧扣“练习”,首先,让学生在填空中把课文故事的梗概补充完整。其次,通过变式朗读运用语言明理。最后,借助练习简单地复述,要求用上一个或几个细微变化的词语。这样,围绕一个重要内容,分层达标,环环紧扣,反复敲打,就能不断推进语文学习。本课的回环推进设计,不仅设计合理,而且执行巧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文苑小学/浙江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蔡桓公小病扁鹊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讳疾忌医
小病素,大病饿
小病素,大病饿
宝宝1岁内的“小病小灾”
Free advice?免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