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连 吴海燕 王美华 唐峰峰 朱敏 戴洋
对于新护士来说,并不是拿到证书就代表能适应工作,这是广大护理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1]。近年来,各大医院为了使这些新护士尽快地适应环境并服务于临床,开展各种形式的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可为年轻护士指引学习的方向,减轻护士学习过程中的茫然感[2]。尽管表面上看新护士现在比以前得到了更系统的培训,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是不尽如意,患者床边实践考核新护士的表现与培训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培训内容还没有等到使用就已遗忘。笔者对产生这种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并对2012年入科的新护士进行尝试后,与2011年新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将培训对象分为实施新培训方法组与实施传统方法组,培训对象分别为2012年刚从学校毕业进入临床的18名新护士和2011年刚从学校毕业进入临床的18名新护士。2组对象毕业于同一所院校,年龄22~24岁,均为女性,学历均为大专,2组中各有12名在我院实习。
2.方法:(1)成立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年轻护士的总带教老师、具体指导老师共6名组成。总带教老师是护理部经过理论、操作、演讲等考核过关者,具体指导老师由护师以上职称、在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娴熟操作技能、较强讲授能力与高度责任感[4]的护师承担。
(2)考试:先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病区环境、物品、专科特色的介绍,再根据护理部集中岗前培训的内容,结合科内具体情况,采用简单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其新环境适应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3)跟班:让新护士跟指导老师上班,为期一周。这期间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进行跟班观察,指导老师对护理部培训过的操作完全放手,观察其规范操作的能力,同时也评估了其实习期间所掌握的内容。
(4)考察:总带教老师与指导老师经常有意无意地设些陷阱,让新护士单独解决,通过其与老师、医师及患者的沟通,考察其角色转变情况、沟通能力与人文素养。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2年新护士采用新的培训方法后,能够单独值各班次的时间明显提前(P<0.05)。见表1。
表1 新护士2年培训后独立值班时间比较一览表
讨论1.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更能满足新护士的需求:赵戎蓉等[5]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护士看重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沟通能力,由于每个人的接受与理解能力不同,即使同样的教学条件也达不到一样的结果,所以先对新护士进行评估,后根据每个人的理论基础与技能再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更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接受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2.体验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新护士而言,由于角色的转变,从课堂单纯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多有不适应情绪或现象,常会导致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这不仅会对护士身体健康带来一些不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护士对临床工作技能的掌握,对护士与患者关系起到负效应[6]。本研究实行指导老师跟班,采用床边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将患者常出现的问题暴露给新护士,让新护士自己实际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灵活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问题解决后无形中增添了新护士的成就感和护患满意度,对胜任工作增加了信心。
3.加快新护士岗位胜任力:随着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深入推进,大量新护士充实到临床一线。如何使新护士尽快胜任新岗位,是摆在每个护理管理者面前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做好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为新护士的技能培养和锻炼成长创造条件是提高新护士整体素质的必然趋势[7]。本研究将新护士胜任科内各班次的时间提前了2.9个月,大大提高了新护士的胜任能力,有利于解决临床人力资源的贫乏。
4.在本次培训中笔者尝试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个性化培训:(1)量身订制培训计划:培训小组根据评估的结果,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指定与指导老师、新护士双向选择相结合,将18名新护士分别交由18名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带教。各指导老师、总带教老师与新护士,针对不同的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出18名新护士的培训计划,最后交由护士长修改定论。计划制定注重临床实用性,紧密与临床患者的常见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培训时才能提起护士的兴趣。(2)打破传统的纯理论和模拟操作的培训方式,改成患者床体边体验式教学培训的方法,其主要强调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再学习,非常适合成人职业教育[3]。(3)一个月评价考核一次,一是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二是评价计划对其是否合适。考核由护士长与总带教老师完成,方式有定期考试、随机抽考、跟班检查等[4],评价其对患者的观察护理能力、操作技能水平、应急处理能力是否在不断地提高,并安排不同的班次进行考验,如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分析原因,对计划再进行调整,指导老师进行实施。3个月后开始以夜班准入资质的要求进行考核,合格了即单独值中夜班。
虽然,我们采用个性化体验式教学的培训方法只对18名来源于同一所学校的新护士进行了培训,但从结果来看,采用新教学模式培训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我院在2013年至2014年在全院推广,均取得良好成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吴欣娟,马丽莉.新护士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2(2):54-56.
2 崔玉贤,张海燕.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中技能培训方法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0,24(8):744-755.
3 Ruth M,David M.The role of debriefing in simulation-based learning [J].Simulation Health Care,2007,2(2):116-127.
4 李平,王晓霞,范艳华.新护士培训的实践改革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82-83.
5 赵戎蓉,吴瑛.护士核心胜任力界定工具的编制和评价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485-488.
6 种翠红. 聚焦解决模式在新护士情绪工作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种[J].护理学杂志,2012,10(27):7-9.
7 段香平.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我院新护士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