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夫妇9年支教路

2015-01-13 15:21小亮
恋爱婚姻家庭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朱敏尖山支教

小亮

2014年9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公布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评选结果,在贵州山区支教9年的北京夫妇朱敏才和孙丽娜获此殊荣。他曾是一位外交官,带着妻子在国外生活17年,夫妻俩每天进出有奔驰车,穿着西服、旗袍会客……退休后,他们却放弃安逸的北京生活,一头扎进贫瘠的深山苗寨当起了花甲老师,用晚年的余光,照亮了众多孩子的人生路……

挺进山区,外交官夫妇成为“超龄志愿者”

2005年初冬的一天,朱敏才陪妻子孙丽娜去了趟北海公园,回家后与一位老友品茶对弈……这对老夫妻的退休生活闲适安逸,儿女们也各有成就,可朱敏才总觉得生活缺少点什么。当晚,孙丽娜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贵州一名年轻女教师,背着孩子给学生上课的感人事迹,年过半百的她坐不住了,试探着跟朱敏才商量:“我还没教够书,要不咱们去贵州支教吧?”退休前,孙丽娜是北京一所高级小学的教师,也是京城最早的小学英语老师之一,执教30多年。

“好啊!贵州是我的家乡,你去哪儿我就跟你去哪儿!”朱敏才答应得十分爽快。孙丽娜半开玩笑地对老伴说:“您可是前外交官,去偏远山区当志愿者,条件很艰苦,能受得了?”朱敏才爽朗一笑:“可别忘了,当人民教师曾经是我的梦想,能在晚年发挥余热,给孩子们一些帮助,何乐而不为?”

朱敏才是贵州黄平县人,从小成绩优异,1965年从贵州大学外语系毕业时,他一心想当人民教师。当时,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后合并为商务部)到贵州选拔优秀学生,表现突出的朱敏才被龙永图等人看中,分配到外经贸部工作。从随员到三秘、二秘、一秘,再到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朱敏才带着妻子在国外生活了17年,曾在尼泊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等地居住过。流利的英语口语,是这位资深外交官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心情激动的老两口一拍即合:瞒着孩子到贫困山区支教去!就这样,63岁的朱敏才和56岁的孙丽娜,很快就以“回老家住一段”为由,收拾行李奔赴贵州。

当时,孙丽娜对距离北京数千里的贵州一无所知,只知道那里的贫困山区学校师资匮乏,很需要支教老师。朱敏才也没想到,在离开家乡40多年后,他会带着老伴重新踏上贵州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在花甲之年当起了“超龄志愿者”。

到达贵阳后,朱敏才夫妇最终选择了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条件艰苦老两口已有心理准备,可当地的落后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早在2000年,北京的一年级学生就开始了计算机等级考试,而这里的学生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由于没有教学经验,一开始朱敏才的课上孩子们前后门乱窜,还有调皮的学生爬到讲台上偷偷拍他的肚子。朱敏才虚心向妻子请教,并阅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找孩子们逐一谈心,不吝赞美他们各自的优点和进步,制定科学的奖罚制度。渐渐地,“乱堂”现象没有了。

朱敏才夫妇在贵州山区小学住的是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只摆放了一张破旧的床、两张放教材的旧课桌、一台小电视机和一个布衣橱。床上只铺了一层旧被褥,寒冬季节连电热毯都没有。房间的背后,搭了个既透光又透风的棚子,朱敏才自己掏钱买的电磁炉摆放在潮湿的棚子里。在冬季,哪怕是正午,屋外气温也只有-1℃,待在屋内要不停地搓手跺脚才能感到一丝温暖。

而在退休前,身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参赞的朱敏才,在国外天天穿着笔挺的西装,有专职司机开着奔驰车,载着他与夫人出席各种政要名流云集的高级宴会,与各国大使、使节夫人谈笑风生。即使在退休后,这对老夫妻在北京二环内的家也是温馨舒适。对此,孙丽娜乐观地说:“出门没有北海公园和王府井,但有青山绿水和新鲜空气。”

苦中有乐,全心帮助贫困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朱敏才发现这里的孩子很聪明,就是比较害羞,他觉得让学生开口用英语对话,远比考试更重要。一开始,学生们大多只会讲方言,经过朱敏才夫妇的努力,孩子们慢慢从不会说普通话到听说读写样样熟练。

期末考试前,朱敏才答应班上的同学,考得好会有奖励!朱敏才所教的四年级和五年级,总共30多人,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得到奖励。可是拿什么做奖品呢?买文具盒、作业本、铅笔、橡皮没有新意。思来想去,朱敏才决定,除了文具,再买些洗发露、指甲刀、梳子。因为他们所教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生活条件普遍很差,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从小就养成注重个人卫生的习惯。为此,朱敏才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800元钱,专程跑到遵义市区,给孩子们买回来一大包品质上乘的奖品。

朱敏才夫妻的事迹逐渐传开后,感染了很多人。借助互联网,他们于2007年底成立了“贵州退休教师赴山区支教”公益项目,号召省内的退休老师到偏远地区发挥余热,得到不少热心老年人的积极响应。

在朱敏才夫妇两年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不少学生都考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我们支教的目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哪里条件艰苦我们就去哪里。”孙丽娜说。2008年,夫妇俩听说贵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条件特别艰苦,非常缺老师。尖山有贵州的“小西藏”之称,海拔1300多米。全村70多户人家,每家背7000斤石头,才盖起来一座“袖珍小学”。两间教室不通电,窗户上连窗框都没有。了解情况后,老夫妻俩当即决定“上尖山”。

“尖山小学开办以来,一共只有几个老师上山,我们是第六个和第七个。”孙丽娜说。学校位于山上,口粮都要自己背上去,之前上山的老师最多坚持半年就走了。学校里惟一的老师李云贵,也是村里唯一一个中专生,当时每月只有100元工资。尖山小学原来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朱敏才夫妇到来后重新给他们排了课,加上了英语、体育和音乐。因为年级多、老师少,两位老人成了“顶梁柱”,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课程表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对年过花甲的老志愿者,通过他们广博的知识和阅历,为苗乡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让他们知道重重山门阻隔之外繁华的首都北京,以及尼泊尔和神奇的非洲大地。“长大了我要出国留学,还要拿朱老师说的奖学金!”一个留守女孩在她的作文中写道。

朱敏才发现当地的英语教学都是“哑巴英语”,没有口语练习,于是承担起了口语教学的工作。他还编写了9万字的教材,培训全镇的中小学老师。

学校将原来的教师办公室一隔两半,外面作老师办公的地方,里面就是这对“前外交官夫妇”的卧室。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夫妇俩一个月下山一次,走三四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到城里洗澡、购买生活用品。

因为学生们上学道路遥远,路上杂草丛生,常有恶狗甚至毒蛇出没,朱敏才就削了30多根木棍发给学生们,以备他们防身之用,还传授给孩子们一套自己独创的“尖山棍法”:拨草觅路、大圈棍……

在远离繁华都市生活的支教生涯中,朱敏才还自创健身棍法和中药保健养生法,并积极地向当地农民传授。尖山苗寨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患有严重的腰脊劳损症,又舍不得花钱诊治,以至于常年不能干重活。后来,他随邻居一起跟朱敏才练习“尖山保健棍法”,四五个月后,老毛病竟大有好转,可以到山上割草放牛了!见老人对自己感佩不已,朱敏才说:“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我只想让你的小孙子回学校继续学知识,才12岁就荒废学业太可惜了!”原来,老人身体不好,晚年丧子的家庭因缺乏劳动力而变得十分贫寒,与他相依为命的孙子读到三年级就辍学放牛了。“好,听您的!我见识到文化人的厉害了,是得让孩子多喝几年墨水!”第二天一早,老人就把孙子送回了尖山小学。为了帮助这个苦难家庭,朱敏才夫妇每月都拿出200元钱援助这一老一小。

2009年5月的一天,大雨初晴,朱敏才踩着泥泞的山路,沿途打听着来到一个离学校很远的小山村,去看望13岁的四年级女生邓佳。她已经连续两天没来上课了。第一次走进邓佳的家,朱敏才惊呆了,那是几根烂木椽撑起的一间油毡房,房顶布满大大小小的窟窿,屋子一角放着几个装谷米的斗篷,却几乎都是空的。房内阴冷潮湿,角落里长出了青苔。小邓佳的父亲赌博败光了家产,母亲改嫁,把女儿扔给了年迈的奶奶从不过问。老人没有固定的收入,生病都不舍得去医院,生活异常艰难。邓佳这次旷课,就是为了照顾重病的奶奶,四处借钱为奶奶买药。

朱敏才心疼不已,当即和小邓佳的邻居一起,将她的奶奶送往医院治疗,花费的几千元钱则由他垫付。事后,他还不忘给自己的学生制造“压力”:“邓佳,长大了你是要还老师这些钱的,所以你现在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懂事的邓佳眼含着热泪拼命点头。

在尖山苗寨,孩子和大人们极少有人照过相,爱好摄影的朱敏才给全寨400多人都留了影,并去照相馆冲洗出来,送给他们。

“走教”9年,获封“中国最美乡村教师”

到了2010年,尖山苗寨的学生们不但能说普通话,还能以简单的英语交流。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快乐,每天,山路上都会响起孩子们的歌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让我们荡起双桨》……

不久后,河南一对大学生情侣在网上联系到朱敏才,表示毕业后愿意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照亮尖山苗寨孩子们的求知路。朱敏才夫妇感动不已,孙丽娜说:“我们就像两团火种,虽然火光微弱而渺小,却能通过数年坚守引来一团团爱心烛光!”

2011年初,这对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尖山小学,朱敏才夫妇也要离开这座“袖珍学校”了。老两口走的那天,全校的孩子冒着冷雨,一边哭一边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就这样边走边唱,100多个孩子走了4小时山路,把朱敏才夫妇送到了山下的车上。

趴在车窗上,朱敏才和妻子老泪纵横地与孩子们挥手,再挥手,直到看不见学生们……一瞬间,这对老夫妻的心仿佛被掏空了。那群朝夕相处的孩子是那样的可爱朴实,每当朱敏才和孙丽娜在学校病倒时,他们总会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送给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然后羞涩地转身跑开。

在尖山苗寨的3年,原本身体强健的朱敏才夫妇严重“透支”了健康: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加上营养不良,造成孙丽娜的右眼几乎完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医生已经不建议她继续治疗了。孙丽娜说:“有一年我到北京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我的身体状况都可以办残疾人证了。”而年事已高的朱敏才,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可是老两口不顾自己的身体,就像两块“砖头”,哪儿需要往哪搬,望谟二小、尖山苗寨小学、花溪孟关乡中心完小、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7年时间,夫妇两人的足迹走过了贵州5所乡村小学。看着所待过的学校软硬件一天天改善,朱敏才夫妇总是会计算着时间,计划投奔下一个师资稀缺的乡村小学。

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是朱敏才夫妇支教的第5所学校。2011年以来,朱敏才在这里负责三、四、五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而孙丽娜的身体每况愈下,只好放弃教学,专门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以便他能更好地教书。

2013年4月,北京一家企业给学校捐了20台新电脑,但学校没有电脑教室,新电脑只好闲置着。于是,给学校盖一间电脑教室,成了朱敏才夫妇的一大心愿。此外,学校食堂是一个简易棚,不但漏水还会掉铁屑,他们还想为学校盖个食堂,建几间学生宿舍,让孩子们吃上可口营养的饭菜,改善住宿条件。

这年10月,朱敏才夫妇的支教事迹被热心人发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致敬”,一位网友留言说:“老人的毅力让我吃惊,我相信这两位耄耋老人真正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他们把炽热的爱心都献给了山里的孩子!”

更有网友呼吁:“或许很多人不能像两位老人一样,抛弃一切去帮助这些孩子,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他们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就会形成爱心的海洋。”得知朱敏才夫妇的事迹后,“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基金对他们资助了10万元。一想到学校的电脑教室就要有着落了,老两口开心不已。

“做参赞夫人很风光,但过这样的‘走教生活,我也很幸福,因为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尽管身体不好,但我们会一直干下去,直到爬不起来的时候。”自从支教后,朱敏才已经9年没有回过北京的家,每年的春节都在小学里过。孙丽娜因为身体不好,每隔两三个月左右回一趟北京,给丈夫和自己拿药,把家里能用的东西带去贵州山区。

孙丽娜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话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信念!”

2014年8月,朱敏才夫妇荣获“第十届贵州都市年度人物”称号。9月9日,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上,这对感人至深的老夫妻,又获得了“最美乡村教师”称号。而对于已经72岁的朱敏才和65岁的孙丽娜老人来说,这些荣誉并不重要,只要是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他们就觉得特别幸福……

(责编/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

猜你喜欢
朱敏尖山支教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泣血拯救秘密囚徒:千回百转慈母胸怀
幼儿园游戏课程审议的实践与思考
化工安全问题评价思路阐述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人间仙境尖山子——甘肃省省级森林公园尖山子游记
Runge-Kutta Multi-resolution Time-Domain Method for Modeling 3DDielectric Curved Objects
胡尖山油田A17区块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