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英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具有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成学习的主人,在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呢?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施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第一,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第二,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三、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走上讲台,就要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明显的调控效应,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教师的教态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教态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态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心态和精神面貌。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创设情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2]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