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旭日,王小超,黄丹,李红文,吕丽娜,陈红,左瑶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121943444@qq.com)
多发性肌炎(PM)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一种,以四肢近心端肌无力为主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伴发自发性肌痛、握痛,生化检查发现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肌电图多出现肌源性改变。骨骼肌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肌细胞萎缩和纤维化或被脂肪组织替代[1]。PM/DM 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MHC-Ⅰ分子的表达及多种细胞因子有关[2-3],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PM 患者激素治疗好转,但停药易复发,甚至有部分患者应用激素治疗无任何疗效、病情急剧加重,加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甚至应用生物制剂CD20单抗治疗,疗效仍不佳,因而有必要对PM 患者肌细胞凋亡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揭示PM 肌细胞凋亡与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相关性做出贡献,为临床发现新的有效治疗PM 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接诊的PM 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1975 年Bohan/Peter关于皮肌炎的诊断标准[4],均为活动期患者。对照组为非骨骼肌疾病者,主要为四肢外伤需手术治疗的排除合并骨骼肌慢性疾病者,均于研究开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性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1.76±11.84)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2.15±8.13)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不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且8周内未服用免疫抑制剂。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组织活检制备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取上肢或下肢近心端肌纤维5g,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待检。
1.2.2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采用我院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外周血CD3+、CD4+、CD19+、CD8+、NK 细胞细胞百分比及辅助性T 细胞和抑制性T 细胞比值,并做组间比较,分析其与病情活动情况的关系,具体操作方法按实验室规程进行。
1.3 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1.3.1 切片制作 行石蜡包埋后制成4μm 石蜡切片3张,行免疫组化染色。
1.3.2 抗体检测 兔抗人FAS 和FASL 多克隆抗体、LSAB药盒购自上海卓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过程:采用结合微波脱交联的LSAB 法,所有实验步骤均按试剂盒实验说明书进行。具体如下:4μm 切片载于玻片上,在56 ℃孵箱中干燥过夜,二甲苯梯度酒精水化,置标本于枸橼酸溶液中,于微波炉中处理8 min后取出,室温下自然冷却,分别在蒸馏水及PBS溶液中洗两次,滴3%H2O2及DAKO 药盒阻断液处理8min,滴10%正常牛血清于37 ℃室温放置10 min,阻断非特异性蛋白结合点,之后PBS 液冲洗3次,滴加稀释的一抗,其中FAS抗原在室温中孵育30 min,FASL在4℃湿盒中过夜,再经PBS洗3次,滴加标记的多聚HRP,于室温放置25 min后PBS冲洗3次,滴加DAB液,显色后用苏木素复苏。
结果判断:在标本染色过程中,加入由卓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根据肌肉纤维着色的深浅及着色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将其分为4个等级:- :无阳细胞;+:阳性细胞<20%;++:阳性细胞占20%~50%;+++:阳性细胞>5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构成比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理形态学改变 PM 肌肉组织活检,经HE 染色后在光镜下均可见到肌纤维肿胀,横纹肌消失,肌浆透明化,肌纤维膜细胞核增多,肌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肌肉组织活检,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均可见到肌纤维正常,肌组织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亦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2.2 FAS、FASL在PM 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 FAS抗原在PM 肌纤维表面及浸润的淋巴细胞均有较强的表达,而正常对照组则为低表达,PM 与对照组相应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ASL抗原在PM 肌纤维表面及浸润的淋巴细胞均有较强的表达,而正常对照组则为低表达,两组相应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表2。
表1 FAS在PM 标本中的表达 (n,%)
2.3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百分比对比 CD4+、CD8+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FASL 在PM 标本中的表达 (n,%)
表3 PM 组及对照组T、B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检测结果 (±s,%)
表3 PM 组及对照组T、B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检测结果 (±s,%)
组别 n CD3+ CD4+ CD8+ CD19+ NK CD4+/CD8+PM 组 17 66.43±8.83 41.63±8.38 22.01±3.19 11.4±9.47 21.55±2.71 2.00±0.62对照组 20 69.86±7.68 36.89±4.14 19.41±3.65 16.01±5.16 23.40±48.11 1.63±0.40 t 1.264 2.233 2.339 1.794 0.158 2.189 P 0.215 0.032 0.013 0.073 0.875 0.035
PM 是细胞免疫介导的针对肌纤维的自身免疫反应,是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它的靶器官是肌纤维。我们检测PM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其CD4+、CD8+T 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CD+/CD8+的比值亦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张士发等[5]的研究结果相同。而CD4+T 细胞具有辅助/诱导功能,CD8+T 细胞具有抑制/细胞毒功能,从本研究结果分析,CD4+、CD8+T 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提示PM 患者CD4+、CD8+T 细胞均参与细胞免疫作用,至于CD4+/CD8+的比值亦高于对照组,可能为PM患者由CD4+T 细胞介导的以诱导功能为主的作用更强于CD8+T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这与张士发等[5]的观点又有不一致之处。目前临床上对PM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和检测尚不多,且结论也不尽一致[6-7],这均说明了免疫性疾病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FAS/FASL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细胞介导程序死亡的通路[8],近年关于凋亡机制是否参与肌细胞的坏死及凋亡相关因子在PM/DM 发病中的作用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9],本研究FAS/FASL蛋白在PM 患者中明显表达,与文献研究相符[10],说明PM 患者肌纤维及其周围组织促进细胞凋亡的活性是活跃的,结合我们研究发现PM 患者免疫失调以CD4+、CD8+细胞免疫功能亢进为主,其中CD4+T 细胞介导的诱导功能更强于CD8+T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说明PM 患者诱导肌细胞凋亡及细胞毒作用至肌细胞死亡、肌细胞周围炎症反应同时存在,可能CD4+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与FAS/FASL蛋白的促进肌细胞凋亡关系更加密切,但促进PM 患者肌纤维肿胀、横纹肌消失的因素可能尚有其他更强信号分子作用。
[1] 粟占国,张奉春,曾小峰.风湿免疫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30-131.
[2] 郝伟丽.免疫因素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的作用机制[J].皮肤病与性病,2010,32(2):17-19.
[3] 吴蔚,尤敏,赵建华,等.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mRNA 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813-1815.
[4] Bohan A,Peter JB.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J].N Engl J Med,1975,292(8)403-405.
[5] 张士发,梁再赋,周丽娟,等,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 细胞亚群的检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19(2):204-205.
[6] Ishii W,Matsuda M,Shimojima Y,et al.Flow cutomeric analysis of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and Th1/Th2balance in patients with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J].Inter Med,2008,47(18):1593-1599.
[7] Alekaza M,Szegedi A,Antal-Szalmas P,et al.Altered cytokine expression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polymyosits and dematomysitis[J].Ann Rheum Dis,2005,64(10):1485-1489.
[8] 刘丽萍,涂响安,赵志毅,等.食管癌Fas和bcl-2蛋白和DNA 含量的定量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2):186-188.
[9] Sahin M,Aydintug O,Tunc SE,et al.Serum soluble Fas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J].Clin Biochem,2007,40(1-2):6-10.
[10] 周红雨,方跃,唐颖.FAS/FASL抗原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表达[J].华西医学,2003,18(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