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堂奏响美国“打击”之声

2015-01-12 22:15铃凯
小演奏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打击乐迈克乐器

教堂音乐厅在国外不鲜见,但在国内不多见,今年,南京教堂音乐厅(南京施坦威音乐厅)建成了。它是从原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堂改造而来,观众座椅继续沿用原来的教堂椅,也保留原来教堂的仪式感和庄重感 ,主办方意欲打造南京首座教堂音乐厅,同时创建南京首场教堂音乐会的演出品牌。

2014年8月5日,音乐厅里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音乐大师班活动——迈克·特鲁斯德尔(Mike Truesdell)打击乐大师班。这场讲座吸引了来自南京地区专业音乐院校和院团的打击乐师生参加,其中有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铃凯,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杨泓、肖佳越,南京市民乐团打击乐演奏家汪丹、李凯,前线歌舞团沈亚琪等老师以及三十多位优秀打击乐学生和打击乐爱好者,大师班由从南京走出去的优秀打击乐学子、现读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学生钟世祺担任翻译。

名副其实的大师课

大师班主讲人迈克·特鲁斯德尔是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罗格斯大学副教授,Nancy马林巴夏令营音乐家、打击乐演奏家,是美国青年打击乐演奏家群体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国际打击乐界的青年翘楚。迈克博士曾获得TROMP国际打击乐比赛第二名、PAS国际马林巴比赛第三名,具有世界一流的马林巴和打击乐器演奏水平。

大师班在迈克博士独奏的一首颤音琴乐曲中拉开了序幕。这首作品也是美国作曲家专门为他所创作的,作品包含了很多现代音乐的元素和很多新的演奏技巧。演奏完毕,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为他出色而充满魅力的演奏所折服。

接下来是马林巴的课程,南艺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刘卉、陈婉婷、张永韵、江昕泽四位同学分别演奏了四首作品,其中包括日本马林巴大师安倍圭子的代表作品《竹林风飞》和《海滨的回忆》、巴赫的《恰空》以及现代作曲家三宅一德的《链》。在讲授安倍圭子的两首作品时,迈克博士重点讲解了开头影子部分的音量控制问题和主题部分演奏旋律时的音色控制问题,要求演奏者更加注重对音色和力度的把握,指导两位同学把作品演奏得更美、更灵动。讲解巴赫的《恰空》时,迈克博士没有直接就演奏技术提出问题,而是先介绍

了该曲的历史背景——这是巴赫在妻子去世后所创作的第一首《恰空》。接着迈克博士又讲述了巴赫这首作品的创作特点,使学生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巴赫的风格。大师课上演奏的最后一首马林巴作品叫《链》,这是一首非常现代的作品,作品风格更加浪漫。迈克要求学生演奏该作品时多一些swing(摇摆)的感觉,并且亲自为学生伴奏,使演奏者很快找到了演奏该作品需要的音乐感觉。

下午的大师课是小军鼓和定音鼓的课程,南艺本科一年级的江昕泽同学首先演奏了极具难度的小军鼓独奏作品《旋风》,这首作品包含了很多Rutiment和Back sticking的技术,也是很多比赛中选用的作品。迈克博士首先充分肯定了该同学的演奏技术,接着他重点谈了小鼓的音色问题和敲击位置的问题。之后三年级的马若菡同学演奏了定音鼓的乐队片段——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此时迈克博士像一位交响乐队指挥,频频用手势调动演奏者的情绪,演奏结束后, 他还从整个乐队的角度给予该同学很多音乐上的建议,使大家对该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知不觉中,大师课已经超时半个多小时,但大家还在不停地提问,气氛热烈。在大师班结束之前,迈克博士又为大家演奏了一首专门为一对沙槌而作的电子音乐,此时一对简单而普通的沙槌在他手中上下飞舞,仿佛拥有魔力一般,加上奇特的电子音乐伴奏,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本次大师班是迈克博士第一次来南京举办大师班,之前他刚刚结束了在深圳Nancy马林巴夏令营的讲课和演出,每一个参与他课程的成员都觉得获益匪浅。

打击乐也是有旋律的

迈克博士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力,具体来说就是教授的乐器种类多,音乐作品时间跨度大。本次大师课上他讲授了包括马林巴、小军鼓、定音鼓、沙槌在内的多种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其中定音鼓和小军鼓是比较传统的皮质鼓类打击乐器,多在交响乐队中使用,马林巴则是比较现代的木质键盘类打击乐器,多用作独奏,而沙槌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小打”。这些乐器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而迈克博士精通十八般武艺,每一件乐器都挥洒自如,讲起课来驾轻就熟。

除了乐器种类多外,大师课上演奏作品的时间跨度也是很大的,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一直到当代音乐作品都有涉及。例如巴赫的《恰空》是距今已三百多年的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而除此之外的一些作品如《旋风》《链》《竹林风飞》,都是当代作曲家的经典打击乐独奏作品。在讲授这些作品时,迈克博士如数家珍,不仅讲解了具体的技术,还讲述了很多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例如他在讲授《恰空》时,就重点介绍了该曲的历史背景,讲解了巴赫音乐的风格;而在讲授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时,他又着重讲解了交响乐的知识:一个休止要不要做、为什么做、为什么不做、和乐队有什么关系、指挥又是怎么要求的,娓娓道来,丝丝入扣,使得所有听课者茅塞顿开。

其次是迈克博士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和不拘一格鼓励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在马林巴教学

中,迈克博士强调要多享受马林巴的美,他认为在掌握好技术、打好基础的同时,学生应该多注意掌握作品的风格,详细地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多注意演奏的音色,不要为了技术而练技术。而在鼓类乐器的教学中,迈克博士提出这样一个概念:鼓也是有旋律的。他认为学生不要仅仅把鼓看成是一种节奏性的乐器,还要多发掘鼓的音乐性,以定音鼓为例,这样乐器是和低音提琴一样重要的旋律乐器,在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很多音乐大师的作品中,定音鼓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很多重要的solo,是整个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种打击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把定音鼓当成爵士鼓练。

此外,迈克博士在大师班上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很快跟学生建立起交流,并一起互动。谈到在深圳的Nancy马林巴夏令营教学感想时,他认为中国的学生都很认真努力,但有时有点害羞,每次上课他让同学们提问时,大家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下课后却围着他提很多问题。因此迈克博士在上课时特别强调互动性,强调角色的改变,不让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严肃的老师,而是和学生成为共同探讨问题的朋友。当学生在演奏马林巴时,他一会儿作为观众跑到台下去听学生的演奏,一会儿又作为合奏者拿起沙槌、小鼓为学生伴奏,而当学生演奏定音鼓时他又当起了指挥。每一次学生演奏完,他都会大声地叫好,并给予热烈的鼓掌,在他的鼓励下,大家很快放松了下来,现场气氛热烈而愉快。

本次大师课还带来了很多新的音乐信息和形式。博士演奏了两首相对于国内打击乐演奏者比较新的作品,一首是颤音琴独奏作品,这首作品是作曲家专门为他而做的,也是这首作品在中国的首演;第二首作品叫做《Tmazcal》,这是一首沙槌独奏加电子音乐的作品,这首作品在中国国内极少有人演奏,笔者印象中大概只演出过一两次。这部作品的特点是用沙槌这一在打击乐家族中不太起眼的“小打”来完成整个作品,在演奏这首曲子时,一是要即兴演奏很多段落,二是要练习很多沙槌演奏技术。迈克博士演奏的这两首作品令参加大师课的听众耳目一新,领略到了当今国际打击乐发展的潮流。

中国打击乐学无止境

迈克博士的大师班虽然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有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是关于打击乐发展的思考。我国打击乐专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近这十几年来,我国打击乐专业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发展速度极其迅猛,从乐器的质量到乐谱资料的丰富程度,从各种类型的打击乐比赛、艺术节、大师班、音乐会,可以说软硬件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打击乐的人数与日俱增,与外界的交流也日渐频繁。但凭心而论,我国的打击乐整体演奏水平、创作力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无止境,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水平,做到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使中国打击乐水平能够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打击乐迈克乐器
打击乐“打”出一片新天地
一口袋的吻(上)
陈少伦 中国打击乐擎旗者
乐器
浅谈贵州花灯打击乐人才的现状与培养
迈克和宝宝
迈克和宝宝
乐器也疯狂
打击乐国际“论剑”开坛
特别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