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产品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2015-01-12 07:51张华青张鞠成娄海芳王志康管祺杰张楚鑫
医疗装备 2015年1期
关键词:合格率科室裂缝

张华青,张鞠成,娄海芳,王志康,管祺杰,张楚鑫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工程部,杭州310009;2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杭州310027)

放射防护产品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张华青1,张鞠成1,娄海芳1,王志康1,管祺杰2,张楚鑫2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工程部,杭州310009;2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杭州310027)

目的:介绍我院放射防护产品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目检、触检以及X透视三步法进行检测,每年对放射防护产品进行两次检测。结果:2014年上半年全院放射防护产品总体检测合格率为85.1%,其中铅眼镜、铅围脖和铅上衣合格率高于总体合格率,铅围裙和连体铅衣的合格率低于总体合格率。结论:建议生产厂家对产品的缝合进行优化处理,临床使用科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放射防护产品存放规则,临床医学工程部需要对所有放射防护产品进行详细的编码备案,并且对备案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

铅防护用品;检测;评估

0 引言

医护人员和患者长期暴露或处在放射条件下会影响他们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为了在X线检查或治疗过程中提供安全有效的放射防护,医院一般采取缩短接触X线的时间或者增加辐射源与被照对象之间距离的方法来减少人体所受的辐射剂量[1]。此外,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个体防护以穿戴铅系列防护产品实现。目前放射防护产品所使用的材料一般为聚苯乙烯磺酸钠/纳米铅复合材料,其特点是密度小、铅含量少、对X射线屏蔽能力强,但铅衣在保存时要求也相对苛刻,不允许折叠摆放,因为长时间的折叠和叠压会影响铅衣内部铅层的分布,容易产生缠结或者裂缝,甚至会导致铅平面的断裂,从而导致其在部分区域防护作用下降甚至丧失。因此,为了保障放射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第九条规定以及GBZ176-2006《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制定了《放射防护用品使用规则》,规定:医用诊断辐射个人防护用品正常使用年限为5年,使用中的个人防护用品每年至少检测两次,检测合格的防护用品使用年限可以延长1年。

1 方法

在评测标准上,本院《放射产品使用规则》规定放射防护产品应采取目检、触检以及X透视检测三个步骤进行检测。首先,观察放射防护产品是否存在表面污迹或破损,是否完好。如果有破损,及时登记并反馈所属科室或厂家进行处理。其次,通过触摸来检测其是否有缠结或松软,并进行拉力测试,以检测其韧性是否达标。最后,通过管电压为85kV的数字胃肠机快速透视放射防护产品,观察内部的铅层是否出现裂缝或缠结。

裂缝根据长度和宽度分为小裂缝、中裂缝和大裂缝三个等级:宽度小于1mm且长度小于20mm的裂缝为小裂缝;宽度大于1mm且小于3mm,长度小于50mm的裂缝为中裂缝;宽度大于3mm或长度大于50mm的裂缝为大裂缝。

图1显示铅衣在双肩部产生了大面积的破损,铅层产生了断裂和缺失,在破损缺失部分该铅衣已经无法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且由于材质的问题无法进行补救,此类放射防护产品为严重破损,应该进行报废处理。图2所示的深黑色贯穿线为产品缠结,铅衣缠结并不会造成防护作用的下降,但缠结的存在导致缠结部分的承受力增加,导致铅层产生裂缝的几率大大增加,因而缠结也是放射防护产品检测中的重要检测项,主要是靠触摸是否有硬结以及通过X射线透视检测是否有铅层缠结来评定。

图1 放射防护产品产生了大面积破损与断裂

图2 放射产品铅平面产生了缠结

在最终结果的评定上,应通过裂缝大小、裂缝位置以及是否有污渍、破损以及缠结进行综合评定,再根据评定结果对放射防护产品进行下述处理:如果出现小裂缝,且位置处于尼龙搭扣重叠区或者非辐射直接照射区域(例如腋下等),则可认为产品防护能力基本完好,可以继续使用,但需要对出现小裂缝的放射防护产品进行备案,记录折损位置并通知所属科室。如果出现中裂缝或者在辐射直接照射区域出现小裂缝,则需要与生产厂家联络对受损铅衣进行修补,对修补后的放射防护产品进行记录、备案,再次检测通过后方能使用。如果产品出现大裂缝或者大规模破损并且难以修补,则判定该产品已经丧失了防护能力,检测评定结果为不合格,该放射防护产品不得继续使用。

2 结果

我部门于2014年7月对全院222件放射防护产品进行了检测,其中涉及到骨密度室、内镜中心、麻醉手术部、PET中心、ECT室、放射科、心血管介入中心以及放射介入中心8个科室,其中包括铅衣59件,铅上衣41件,铅围裙51件,铅围脖69件,铅眼镜2件。在所检测的222件防护产品中,其中有189件合格产品,占总比例的85.1%,有11件不合格产品,占总比例的5%,有22件待处理的产品,占总比例的9.9%,这些待处理的产品中,大多数有微小的破损,需要厂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来确定其是否能继续使用、是否需要进行修补后使用等。

(1)产品类型与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每种铅系列防护产品进行了分析,根据总体的统计结果来判断得到的折损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在铅系列产品中折损更容易产生在哪种产品上,并初步分析其产生原因,分析的统计学结果如下:铅眼镜的合格率达到100%,铅围脖的合格率为95.7%,铅上衣的合格率为85.4%,均高于总体检测合格率,而铅围裙和铅衣的合格率分别只有76.5%和79.7%。放射防护产品的透视检查发现铅层裂缝的位置多出现在尼龙搭扣的缝合处、肩膀处以及下装部分的裙摆处,这些部位的共同的特点是在穿戴时都会经常受力或者发生折叠。可以初步推断,铅系列防护产品折损率的高低与该产品是否经常受力和弯曲折叠有关。

(2)产品所属科室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

为了观察不同科室放射防护产品保存与使用的情况,我们对数据中的科室与合格率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放射介入中心的合格率仅为57.1%,放射科与ECT室的合格率分别为72.2%和75%,均低于总体检测合格率。骨密度室、麻醉手术部、心血管介入中心等科室产品合格率较高。结合各个使用科室的实际情况,分析放射防护产品折损的原因如下:首先,在客观条件上,各个科室所用的放射防护产品的使用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检测合格率。如ECT室、放射介入中心的铅衣已经使用了两年以上,而心血管介入中心的部分防护产品为今年购入的产品,因而产品使用的时间会影响检测合格率。其次,放射防护产品的使用频率是影响铅系列产品折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麻醉手术部、心血管介入中心、放射介入中心以及放射科的放射防护产品使用率较高,尤其是涉及放射防护产品进行手术的部门,在术中的行动往往导致放射防护产品反复弯曲折叠,而弯曲折叠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而相比其他部门的放射防护产品有较高的折损率。最后,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及陪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低、不了解放射防护产品的正确使用与存放方法也是影响防护产品检测合格率的原因之一[2-3]。

(3)缠结、外观破损和污渍与产品类型之间的关系。

缠结、破损和污渍也是产品是否完好的评定因素,这三种因素的存在会对铅系列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统计结果中,缠结、破损和污渍与产品是否合格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外观破损虽然不会直接的导致铅系列产品屏蔽能力的下降,但是会使裂缝、断裂等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缠结区域的屏蔽能力要强于周边,但缠结会导致该区域裂缝产生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会间接影响铅系列产品的使用寿命。另外,检测过程中发现9.5%的放射防护产品表面存在污渍,这些血渍或汗渍不能随意用酒精清洗消毒,清洁起来比较不方便,但定期的清理消毒是必要的。

3 讨论

放射防护产品作为需要在X射线、γ射线下工作的医护人员的一道重要防线,其完好程度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本次放射防护产品检测中,我们使用数字胃肠机对每件防护产品进行了细致的透视检查,检测的总体合格率为85.1%,总体来说,各个科室中正在使用的铅上衣、铅围裙、铅围脖、铅眼镜、连体铅衣基本符合防护要求。有瑕疵的防护产品裂缝位置大多处于衣料缝合处及缠结处:衣料缝合处的裂缝沿着衣料缝合时产生的孔洞延伸,一般为单一裂缝,且大多位于尼龙卡扣附近;缠结处的裂缝与缠结呈垂直分布,一般位于缠结中央。位于尼龙卡扣附近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在防护产品的穿戴、脱下时使用者对尼龙卡扣用力拉扯造成;位于缠结处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缠结产生后受到剪切力超出铅层的可承受应力造成。部分医护人员和病患陪护在使用放射防护产品时,没有做到使用完铅衣、铅上衣、铅围裙后悬挂保存的习惯,导致部分产品由于折叠产生缠结或裂缝。

由上可见,放射防护产品的折损与生产厂家、临床使用部门和临床医学工程部都有关系,为了降低放射防护产品的折损率、增加放射防护产品的使用寿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生产厂家,建议对产品的缝合进行优化处理。数据分析表明,放射防护产品的折损主要出现在产品的缝合处,如铅衣上尼龙搭扣的缝合处,铅衣边沿的缝边。这些位置的针孔导致承力上限降低,使铅层容易发生断裂,产生裂缝。厂家在设计放射防护产品的时候应该对连接处、边沿等部位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或者多采用一体化的产品设计,使用更细、更坚韧的缝合线来进行衣料之间的缝合。除此之外,在材料上也可选择韧性更加强的复合型铅材料作为屏蔽材料,从而降低产生缠结、裂缝的几率。

(2)对于临床使用科室,建议明确建立一套完整的放射防护产品存放规则。放射防护产品不同于普通衣物,不可折叠存放,不可随意清洗。现在很多科室对于放射防护产品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存放习惯,使得产品使用寿命降低,折损几率增加。

(3)对于临床医学工程部,建议对所有放射防护产品进行详细的编码备案,并且对备案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建议系统地对全院放射防护产品进行编号整理,是因为现阶段防护产品的编号仅由科室和序号组成,或者仅用使用者名称命名,没有一个全院统一的编码方式,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统计分析。我们提议放射防护产品编号可由年份(2位) +科室(2位)+科室内编号(4位)+产品类型(2位)等十位罗马数字组成。建议对备案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是因为现在的检测记录,仅仅是将产品是否合格进行电子化处理,什么地方有问题,出现什么问题,只是进行了纸质备案,这样一是增加了记录时的工作量,二是在修改、查阅的时候增加了工作难度。通过对放射防护产品编码,并结合条形码扫描技术,可以使信息录入电子化,简化繁杂的记录过程,方便管理部门进行统计管理,也利于放射防护产品数据库的建设。

综上所述,我院已建立了一套完整放射防护产品检测方法,目前整体运行良好。但在放射防护产品的维护保养上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保养系统,需要对检测标准和检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并加强与生产厂家和临床使用部门的沟通,以期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放射防护提供更好的保障[4-5]。

[1]杨玉志,邱春冬,王鹏.铅防护服的性能检测与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4-115.

[2]王国平,李毅,祖生洲.医疗单位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军医,2014,57(1):29-30.

[3]张勇,李华,陈艳.乌鲁木齐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调查与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29(1):40-49.

[4]胡培,武国亮,唐丽,等.云南省放射卫生检测机构能力现状及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 (1):64-67.

[5]林志凯,曹吉生,侯长松,等.放射防护器材质量检测方法与评价要求[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 (3):295-298.

R143

A

1002-2376(2015)01-0009-03

2014-09-06

猜你喜欢
合格率科室裂缝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爱紧张的猫大夫
地球的裂缝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