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风》《凉州词》

2015-01-12 01:05郭学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歌女玉门关王昌龄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倾听风的故事

有一首好听的萨克斯,名叫《春风》。每当悠扬的旋律响起,心便如海一样宁静。我仿佛看到阳光像流水一样从天边缓缓流过,看到露珠从花瓣上优雅地坠落,看到星星一样的梨花在春风中欢笑。

原来,风是有颜色的。像桃花一样粉嘟嘟的,像嫩柳一样鹅黄鲜亮,像薰衣草一样雾蒙蒙的一片紫。

原来,风是有味道的。淡淡的,青草的味道;浓浓的,玉兰花的味道;香香的,蔷薇的味道;甜甜的,桃花的味道。

原来,风是有形状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笔下的风是剪刀的形状。

原来,风是有温度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笔下的风有太阳的温度。

在唐代诗人李峤的眼中,风还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诗的前两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这个“解”字用得多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一个“扫”字,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诗人不用“扫”“吹”,也不用“刮”“打”,而是用“解”。“解”,意为“分开”,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疾不徐,不狂不躁,让叶儿从容不迫地离开母体,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开”,意为“唤醒、催生”。那些早春的花儿,在风儿的召唤下,纷纷展开自己最美的容颜。

多么温情脉脉的风,它还充满着无坚不摧的力量。诗的后两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用对仗的手法,写出它吹过江面时,能掀起滔天巨浪;吹入竹林时,能吹斜万竿竹子。

这其实是一则谜语,全诗没有出现一个“风”字,却写出了风之形、风之韵、风之情,读后仿佛可以听到满纸都是飒飒的风声,故而成为写“风”的名篇。

诗的作者李峤,与杜审言、苏味道、崔融齐名,并称“文章四友”。

果然,不负其名。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何处话苍凉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

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同为著名边塞诗人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在东都洛阳游学,他们互相倾慕对方,于是就由王昌龄出面,邀请三人在旗亭小聚。

席中,有十几位歌女。三人私下约定,谁的诗被这些歌女唱得多,谁的作品就最受欢迎。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听了,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记号。随后一位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听了,也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记号。轮到一个最漂亮的歌女出场了,她一开口,唱的竟是《凉州词》,这使得王之涣大为得意。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姑且不论,但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的确是传诵一时。

诗的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山河的壮丽便跃然纸上,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给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之感。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仞”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万仞山”极言山势之高、之险。在这样一种雄阔苍凉的背景之下,一座漠北孤城,怎能不让人心寒如雪?

诗人在极力描写了关山景色之后,语气忽然一转,说出如此意味深长的话:“戍守边防的将士们啊,你们何必吹奏幽怨哀婉的《折杨柳》,来埋怨这里的荒凉,连青青的杨柳都没有一棵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言外之意,关内的当朝者们吃喝玩乐、夜夜笙歌,哪里还想得起玉门关外的戍边将士?

“何须怨”三字,不仅表现出一种委婉的怨情,也表现出戍边将士对当朝者不作为的一种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故有学者推其为“绝句之最”。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歌女玉门关王昌龄
Poesía En la frontera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稼轩词与宋代家庭歌女的书写
出塞①二首(其一)
用乡愁敲打城门
蚯蚓·地龙·歌女
论晏几道的恋情词
凉州词
凉州词
玉门关历史变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