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薇
【摘 要】图画书以其简洁的文字和明快的画面成为儿童喜爱的读物。经典的绘本以其独到的眼光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遵循儿童文学特有的美学原则,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充满智慧、幽默和诗意的世界。从审美的高度解读经典图画书,体味图画书中隽永而悠长的魅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完善学生个体审美框架。
【关键词】学前教育 图画书 诗意 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93-01
图画书 (Picture Book),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构成的一种图文并重的书籍形式。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称为“绘本”,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图画读物”“图画书”。图画书是通过图画与文字两种形式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图画书的图画是讲述故事的,不仅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同时有象征的、典型的形态,还有飞扬的想象;而图画书的文字则简洁明快,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能帮助儿童扩展理解力和想象力等。 这种独特的表达系统使得图画书成为儿童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一、爱的表达《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卫,不可以》
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纯真无邪的儿童世界中,这种爱的表达直白、稚气:“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要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可是你会像大兔子和小兔子发现的那样: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英〕山姆·麦克布雷尼/文,安妮塔·婕朗/图的经典作曲《猜猜我有多爱你》为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充满快乐童趣的爱的世界:一只小栗色兔子和一只大栗色兔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着彼此间的爱。小兔子用自己身体上的部位或动作来比喻自己对妈妈的爱。它或是伸开手臂,或是高高跳起,当爱可以用长短高低来比拟的时候,那爱就成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两只兔子,都在向对方传达我要爱你多一点的信息。
大卫·香农《大卫,不可以》的创作来源于自己童年的涂鸦之作,记录的是这段温馨的成长回忆:故事中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而大卫呢?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一身污泥回家, 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
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我爱你。”
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这是有别于大多数中国母亲的爱的表达方式,相对于孩子犯错误后的惩罚,大卫的母亲拥抱可以温暖孩子的一生。
二、爱与给予《爱心树》
在爱的世界里,什么才是爱的真谛?在人们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里,在亲情、友情、爱情中,有什么东西可以让爱不变?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可以为我们解答。
从前有一棵大树……
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在这个故事里,小男孩儿是大树的玩伴,他爬树、摘树叶、吃苹果,在树荫下乘凉,在树干上荡秋千。
男孩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
可是,男孩渐渐长大,他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与大树一起玩耍。
男孩长大后,希望获得金钱,大树便把苹果给了他;
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树把树枝给他造房;
男孩对生活不满意,希望出去远航,大树把树干给他造船。
许多年过去,男孩已经变成垂暮的老人,疲倦地回到大树的身边。
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只是让男孩坐在自己的树墩上,好好休息……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爱心树的英文 “The Giving Tree”,顾名思义便是牺牲奉献的意思。树并未因为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的他,是那么凄凉孤寂,而当男孩回到大树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
时,一无所有的大树树竟是满心欢喜将自己奉献给他。这个故事让我们为之动容,在爱的世界里,付出才是真爱的表现,奉献和牺牲永远是情感最真挚的表达,不求索取,不求回报,繁华退去,洗尽铅华,相互依偎,便是真爱。这就是爱情,现代人泛滥而浮华的情感所不能承载的纯净;这就是亲情,白发苍苍的父母与不晓世事的孩子无法跨域的代沟;这也是友情,都市霓虹中孤独灵魂的呼唤……希尔弗斯坦用简单俐落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经典的图画书虽然是给儿童提供的,但是其中蕴含的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浓郁的诗意,就像一粒优质的种子,埋在儿童的心田,伴随他们的成长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成人面临人生的困惑和困境,我们意外的发现,原来大师们在图画书里早已不动声色的给了我们答案。因而,对于经典图画书的解读,就是对人性、人生的感受和领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的高度不亚于任何成人文学,值得我们细细玩味,认真揣摩。
【参考文献】
[1]肖建霞著.《论绘本阅读与幼儿成长》.《幼教园地》,2008年
第12期。
[2]朱爱莲著.《雅诺什绘本的艺术魅力》.《作家杂志》,20012年第3期。
[3]方卫平.王昆建著.《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版。
[4]李 莹,肖育林著.《学前儿童文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