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祖父的不走运

2015-01-10 05:01鲁人
师道(人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场福清周家

鲁人

鲁迅祖父的不走运

鲁人

周氏家族迁居浙江绍兴至今五百余年,鲁迅这一支共出过四位举人,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第三位。而最终又通过殿试,被钦点翰林的则只有周福清,这是他一生的荣耀。但成为翰林的周福清仕途却并不顺畅,先是在江西做知县,据说此公 “居官清廉,持正不阿,既不贪脏,尤不枉法,处理民刑案件务求真情实事,从不颟顼草率。”但“对上官辄以无欲则刚的态度应付,不巧言令色,不谄谀迎合,因之为他顶头上司的抚州知府所深恶痛绝。”一次因事与其顶撞后,遭弹劾被休职。周福清以七品县官被休职,再要做官只能出资捐了,以后屡屡出资前后十余年才捐到个七品内阁中书。

1893年初,绍兴周家新台门内鲁迅的曾祖母去世了。老太太的去世似乎是这个家庭走向彻底败落的征兆。周福清这位内阁中书从京城赶回家中为母亲守丧。当时习俗是要丁忧三年,而对这位已经57岁的小京官来说,三年之后他的仕途基本已是无望了。不过如果由此安稳的退休返乡,也算荣归故里了。也许自己挣扎了一生,历经坎坷才混了个七品官位,让周福清心有不甘,从而更对后代寄予了殷切的厚望。结果,他便以一件蠢事毁了自己一生的功名利禄,也彻底毁了这个家。

周家老太太去世时,慈禧正逢花甲。亦近寿终的清王朝为了给慈禧庆祝六十岁的 “万寿”,颁旨在各省举行一次恩科乡试。被派到浙江的正主考官殷如璋,与周福清是同榜的进士。周氏家族的人得此消息,便有人按捺不住地兴奋起来。于是,周福清的姐夫章介千及其他四位亲友五家人,便一起出面请求周福清帮助疏通关节,以使自己的子弟能够金榜提名,捞个功名利禄。周福清本来是想保住晚节,但架不住几位亲友的软磨硬泡,最终勉强答应下来。他给殷如璋写了封信,连同由五家亲友出资所开的一张一万两银子的期票,一起封在信封里,作为周福清的儿子及五位亲友各家一名子弟,共六人的贿考款。之后,周福清带了刚二十出头的仆人陶阿顺乘船赶去苏州;之后,又由陶阿顺雇小船设法接近了殷如璋乘的官船;之后,陶阿顺寻机会将信交给官差烦转殷如璋,并静候殷主考的回复,怎奈当日副主考正在船上聊天,且久坐不辞,殷主考心中干急,却不便当场拆阅;之后,那憨直且不明官场潜规则的陶阿顺却等不及了,见久无回复,便扯直了脖子嚷道:似此万金干系,怎么不给收条耶?陶阿顺一嗓子,主考官大人也甭想瞒了,只好当场启封。这信封一撕,大祸瞬时而降,一下把周家砸塌了。案发初,周福清并未感到问题的严重,躲避在百草园一处僻静的小房里,大约以为过段时间事情过去了,一切还是原样。谁知已有御使褚成博将周福清贿考奏折呈到光绪面前,奏折中道: “此事苏、浙地方遍处播说,守正之士咸怀愤叹。近日都中士大夫亦互相传述诧为罕闻。”说得夸张而又正气凛然,不过倒也反应了此案在当时确实颇有影响。光绪亲自过问此案,多次朱笔御批并颁旨: “科场舞弊,例禁綦严,若如所奏各情,殊堪诧异。……务得确情,按律定拟具奏。” “案关科场舞弊,亟应彻底查究,丁忧内阁中书周福清著即行革职,查拿到案,严行审办,务得确情,按律定拟具奏。”并责令 “严切根究”。到此,周福清是在劫难逃,最终被收了监,他儿子的秀才也因此被斥革。全家如惊弓之鸟,鲁迅和二弟也被送到乡下亲戚家躲藏。

不过当时就有不少官员极力袒护周福清。浙江巡抚崧骏的奏章中便有明显的大事化小之意: “七月二十日,周福清携仆陶阿顺由绍郡起程进京探亲。二十三日路过上海,探闻浙江正考官殷如璋与伊有年谊,周福清一时糊涂起意,为子求通关节”,并欲同时为亲友子弟嘱托。还特别强调 “惟查该革员中途求通关节未成。”其在后来的覆奏更有意为周福清开脱,刑部也愿成全,便在其奏章基础上覆奏光绪: “已革内阁中书周福清,应请如斩罪上量减一等,拟杖一百,流三千里。”光绪虽未令浙江巡抚继续追查深究此案,却对刑部的覆奏当日下旨: “周福清著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以肃法纪,而儆效尤。”由于光绪亲自过问使此案在当时越发引起各方关注,此案审理过程中,有关奏折,几乎都被刊登在当时的官报 《邸钞》上。 《清史稿》的 《德宗本纪》记载: “癸酉,刑部奏:革员周福清,于考官途次函通关节,拟杖流;改斩监候。” “斩监候”虽暂时保住了周福清一条性命,但每年秋后的一次秋审都是一场生死难卜的经历。于是,每年此时,周家便变卖家产,打点关节,为周福清求免一死。直到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软禁,有尚书向慈禧进言: “周福清已关了好几年了,信是他写的,但通关节的钱自己并没有拿过。”慈禧才轻描淡写地道: “这些小事,放掉算了。”至此,周福清已结结实实坐了七年牢,并落得子亡家败,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有资料记载,当时曾有官员在奏章中说: “风闻浙江一案,周福清所供交通关节者已不止一科。京闺乡会试舞弊幸中者更指不胜屈。”绍兴的缙绅李慈铭在周案发后也曾上奏文,讲得更具体: “实不自今科始。臣浙人也,即以浙江论,近科如已丑副考写陈鼎,辛卯副考官费念慈皆贪秽彰闻,人言籍籍。今科副考官周锡恩,虽周福清一案举发,而尚多异论,且有鄙亵之事,臣不敢形诸奏牍。闻其前充陕西考官及在湖北原籍种种不肖,恃符妄为,无赖之名尤著远近”。敢如此直言,不怕龙颜不悦,足见当时科场舞弊风气之盛,已无需讳言了。而这又有当代大家启功老先生的自述可为佐证。老先生为正宗皇族,但后来家道衰落,至曾祖时因爵位累降,以至俸禄微薄不足养家,便辞去封爵投考功名,中举登科后曾任江苏学政,相当今日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做学政时得当时名臣翁同龢一信,信中先说上次科考因“目迷五色,贤郞其一也。”即对未使启功祖父中举表示歉意,之后话锋一转,提到 “有要好通家,江南张謇,孝友通达”,暗示学政给以“照顾”,启功的曾祖便将其安排为崇明书院的山长。两年后省试,张謇和启功的祖父果然高中,张謇中状元,启功的祖父中进士。虽不能断定二位是因 “照顾”而高中,但前期有如此安排不中也难,而且这似信手拈来,又行云流水的安排,自然也不会产生周福清的惨剧。这事比周福清案件晚好几年。

通过许多史料可证,当时,科场舞弊近于常态。1898年,已入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的鲁迅,被硬拉去参加当年的科考,县考通过后,鲁迅实在没兴趣参加府考,便借口学堂开学回南京去了。族人觉得可惜,极力窜掇鲁迅的母亲找了一位族人替考。祖父因贿考案发,尚在狱中生死难料,周家人还敢找枪手替考,虽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到也更有力地表明了当时科考舞弊之风已超出一般的想象。而当时科场舞弊案受到公开查办的却并不常见。因此,一直颇有为周福清报冤的,觉得他为了一次未遂的贿考案,败了家,还差点丢了老命,真真是冤得让窦娥羞愧。究其原因,还是即无靠山可恃,又官微七品,只能做朝廷的替罪羊。想想也是,周福清的被捉和被放都不过是光绪和慈禧的一个念头甚至一句话。不过,舞弊之风盛与不盛;有背景的抓与不抓;官位显不显赫,其实真与本案无关。那周福清平日里也是从皇帝老儿到昏官污吏,一律骂得狗血喷头,何以轮到自己头上却变了立场。明知世风日下,你非要再添泡稀屎,或乘机捞棵稻草,如此不以耻为耻,与大恶大贪又哪里还有区别呢。更重要的是在清末科考中通关节、收贿赂这些普遍现象,对当时众多庶民子弟造成极大的伤害,从而在民间引起广泛的公愤。

周福清的入狱对周家是一场灾难,但这场灾难却磨砺出一个鲁迅,不知这是鲁迅的幸运还是不幸。不过这怕是周福清怎么也未想到的,他一生还是颇看重功名的,孙子成就如此业绩,九泉之下他也可以深感欣慰了。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科场福清周家
杵坨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临界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周家生
周家生
关于Weitzenbock不等式的一条不等式链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