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宇
(聊城第一中学,山东 聊城 252000)
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大类:即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分为讨论法和研究法。但谈起当下最热的教学方法非它莫属——“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英文全称“The Flipped Classroom或 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课前看视频、课堂互动到课后复习和巩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生物学中技术操作、结论的形成都是通过实验验证而得出的。在生物实践教学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通过独立操作,在观察和研究变化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掌握实验技能和发展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实践是生物课学习的重中之重。
生物课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教学中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模式,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恰好可以促进这一特性的发挥。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每一个视频都演示一个实验或一部分实验过程,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的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自我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解决学生对现场观看实验操作的种种不足。
笔者参与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于2013年3月采用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外实验辅导,2015年5月笔者对该小组学生30人及常规授课班级30人进行了实验操行等级、生物课成绩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表1 实验操行等级统计表
4.1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教学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操行等级中优秀率达到了70%,高出采用常规模式教学班级47个百分点;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教学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操行等级中良好以上比例达到了90%,高出采用常规模式教学班级30个百分点;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教学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操行等级中不及格的为0,而采用常规模式教学班级有10%的同学不及格。
表2 生物课成绩
4.2 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教学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生物课成绩中优秀率达到了77%,高出采用常规模式教学班级57个百分点;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教学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生物课成绩中良好以上比例达到了94%,高出采用常规模式教学班级31个百分点;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教学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生物课成绩中不及格的为0,而采用常规模式教学班级有13%的同学不及格。
4.3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表明,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教学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无论是实验操作还是综合考试成绩都远远高于常规教学班级同学的成绩,说明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符合生物课教学特点的要求,适合生物课的教学和学习。
而以实验为主的生物课在实际授课中,往往受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制约,很多实验难以实施,部分实验过程难以展现,而通过“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所有的这些都变得简单起来,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
5.1 另外,笔者在课外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时还发现:由于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而“翻转课堂式”教学承认了学生的差异,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分层教学,让接受教育的个体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接受能力强的个体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而接受能力弱的个体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功能暂停、重放讲座视频,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帮助,直到听懂为止。而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
5.2 其次,在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习过程是在课前完成的,这样一来,课堂上教师与学习个体间的互动时间大大提高,整个授课过程变成了一次答疑解惑的答辩会,教师不在是在讲台上表演,而是忙于与学习个体间的交流互动。与此同时,其他学习个体之间也在进行互动和帮助学习,部分学习个体也成为了知识的传播者。学习个体不再将学习当做完成任务,而是一件自我需求且有意义的活动。
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学生和老师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知识的快速更新让我们应接不暇,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的特点,利用好符合当代发展的“翻转课堂”等系列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接受更大的挑战。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翻转课堂”也绝不会是“完美主义者”。“翻转课堂”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摸索,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翻转”过来,一些知识还是需要讲授,而究竟哪些学科或者知识更适合“翻转课堂”还有待近一步研究。
[1]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