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晖
摘 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任意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为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避免会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正确应用谨慎性原则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理解和应用谨慎性原则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看法,以期丰富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18条规定:“企业对会计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第11条第12项规定中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中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
谨慎性原则也称为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企业的资产或者收益、低估企业的负债或者费用。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损失和费用,都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要求进行记录和确认,但不能任意高估费用,而对没有肯定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尽可能少计或者不计,以免使会计信息失真。
我们理解谨慎性的原则是企业不能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有意识地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是有意识地过高估负债或者费用,这将严重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有关条款要求。如果会计这样做就会使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生严重偏离,这样会误导企业的决策者的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是会计准则当中不能允许发生的问题,严重违背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不被允许的。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多数企业在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都会面临着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貨可能发生的退货等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对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会计人员应当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既不能高估企业的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企业的负债或者费用。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使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更加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存货的期末计量我们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中的关于存货的规定来计量。(2)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处理,我们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中的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中的准则进行核算,企业的减值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中资产减值的规定来处理。(3)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我们也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中的资产减值规定中的相关描述来进行。(4)对于金融资产的相关操作我们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中的金融确认工具和计量的规定来进行操作。
三、会计核算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为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做法,体现公允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合理估计,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防范于未然,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合法权益。
1.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受到限制
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有些企业常常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规定,滥用该原则以实现虚增利润的目的,为企业进行会计欺诈提供“合理”的空间,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有些企业滥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来设秘密准备、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使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运用受到限制。
2.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政策范围作出的判断性估计和决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例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准则中并没有强制规定具体的计提标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提比例。那么企业就有操作的空间,如果要调增当期利润则可少提坏账准备,反之则多提坏账准备,这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反而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虚假的信息创造了合理的空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意识,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全面体现和深入运用,真正揭示谨慎性原则的本质,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保证所有者做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查秉柱.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02).
[2]贾纬璇.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J].会计研究,2007(10).
[3]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4]刘玉萍.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J].消费导刊,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