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三大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

2015-01-09 03:41宋晨晨
市场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生产率增长率

宋晨晨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三大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

宋晨晨

我国自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后,随之而来的不仅有经济的飞速发展还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趋扩大的问题出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三大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从1979年的为52.5%、31.5%和16%变为2013年的51.15%、28.85%和20%,三大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各异。文章基于1993~2013年的三大地区生产总值,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数据,对我国三大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通过对三大地区的全要素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及资本投资的增长率的比较观察,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三大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提高落后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如何缩小三大地区经济差距的建议。

全要素生产率(TFP);slow模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区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对地区差距原因的探寻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根据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可以把造成地区差距的原因归为三大类:一是劳动力,所谓的劳动力即为了经济发展所提供的人力。二是用于生产制造的基本要素,主要是工厂等资本。三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我国学者研究现在经济发展和地区差异问题中较为重视的一点。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我国地区之间差距逐渐扩大,地区间的差距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朱学新,方健雯,张斌(2007)从我国31个地区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同,且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大于基础科学研究。傅晓霞,吴利学(2006)从1978~2004年的省级数据在对资本产出弹性详细研究出发,根据最符合中国国情的索洛余值核算法分析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TFP和要素投入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投入对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自90年代中期之后便开始下降而TFP自1990年之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TFP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各地区差距的决定性要素。彭国华(2005)运用C-D生产函估算出了我国28个省区1982到2002这20年的每个省区的 TFP,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一阶差分GMM,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OLS这三种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收敛检验与分析,之后又与收入的收敛模式做了对比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是快于收入的收敛速度的。

三、三大地区的TFP测算

(一)模型选择

只要测算出α和β就可以测算出中国三大地区的A即TFP了:

假设tfp为TFP的增长率,则

(二)变量和数据的选择

1.样本区间和地区划分

本论文的样本区间为1993~2013年。将全国(除港澳台,重庆市地区外)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三大地区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含如下省市:江苏省,河北省,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辽宁省,天津市,福建省,上海市,海南省,浙江省。中部地区包括湖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即如下所列: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青海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此特别说明,由于重庆市是1997年才设立为直辖市的,所以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再将重庆市单独列出来。

2.变量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包括的变量主要有Y即总产出也就是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此数据是直接从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中得到的。K即是资本存量,此数据是根据孙辉(2010)所假定资产折旧率为5%,以1952年为基期,采用永续盘存法,根据测算公式Kt=(1-αt)Kt-1+It/Pt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其中α是表示固定资产的折旧率,P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K表示实际资本存量,I是投资。其中计算K的各个数据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库中,因此可直接计算出1993~2013年的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投入采用社会就业人数,由于从2009年开始中国国家统计局不在公布各省就业人数了,因此此数据中1993~2009年的数据是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2010~2013的数据来自中国各城市的城市年鉴。为了区分三大地区的相关数据,本文分别用_D,_Z,_X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数用In来表示。增长率用小写来表示,如tf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三)实证分析

1.ADF平稳性检验

由于数据为时间序列,因此在研究是要对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因此分别对三个地区的Y、K、L的对数结果进行检验。

在东部地区的检验中,东部地区InY的单位根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为-4.996988,t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的,而且其Prob.值小于0.05,表明我国1993~2013年度的总产出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数列.同样方法可以得出InK序列也是平稳序列。但是当我们求出InL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时,发现其不平稳,对InL的一阶差分进行检验,得到InY的t检验统计值为-1. 409748,小于 5%的临界值,p值为 0.0005。从而表明我国1993~2013年的D(InY_D)序列是平稳序列,在西部和中部的检验中也同样发现其数列是平稳的。

2.OLS回归分析

东部地区的OLS回归结果

在东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α的值为0.953850,β的值是0.862753,所以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即TFP=Y/ (L0.862753K0.953850),同理可知中部地区的α为0.898468,β的值为1.051856,所以中部地区的TFP=Y/(L1.051856K0.898468),而根据回归分析可以知道西部地区的TFP=Y/(L0.091601K0.966171)。

3.测算TFP和tfp

根据公式 TFP=Y/(L0.862753K0.953850),TFP=Y/(L1.051856K0.898468),TFP=Y/(L0.091601K0.966171)和tfp=(TFPi-TFPi-1)/TFPi-1可以直接得出三大地区各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各自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其结果是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为了更为直接的观察出各个地区的TFP与其经济变动的关系以及分析资本的投入与经济变动的关系。因此将东、中、西三大地区的TFP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和资本投资的增长率做成了折线图。

图1 三大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折线图

图2 三大地区资本投资增长率折线图

图3 三大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折线图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1.观察三大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和资本投入的增长率我们可以发现,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动基本上是同趋势的,而地区资本投入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化相差很大,因此我们可以了解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趋变大的关键因素就是全要素生产率。

2.在1993~2000年期间,东部地区的资本投资的增长率呈现放缓的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资本投资增长率依然是保持着平稳增长的趋势,而在这一时间段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却几乎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解释这一现象,即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东部地区经济变动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弥补了东部地区资本投资减少的影响,从而使东部地区和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呈现相同的趋势。

3.从2000年开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增长率呈现快速上涨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本投资力度被加大,同时在2000~2005这一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也是在波动中一直增长着,这可能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不仅为中西部地区加大了资本投资的力度而且也为它们带来了产业结构,技术和教育等方便的改革。

4.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投资,但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依然没能很好的使用资本投资,投资的环境仍然不是很令人满意,这可能是因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虽然资源肥沃,但是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流入东部地区这一核心工业地区了。

(二)政策建议

1.如上文所说,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我们就应该更加重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因素,因此我们在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对科技技术的创新。

2.不能一味的大量的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资本投资,这一行为虽然对缩小三大地区的经济差距是有作用的,但这一方法不可长期使用,如果一直用资本投资来弥补三大地区的差距,那不仅会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资本产生极大的依赖性而且还会导致东部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本投入而丧失发展的机会。

3.为了更加高效率的使用资本,我们应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保留。众所周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环境恶劣,生活贫穷,一直不是人们理想的生活之地,所以经常造成人才的流失和辍学率的上升。

[1]叶德磊,邓金鹏.中国三大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报,2010,(01):102-107.

[2]彭国华.中国地区收人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09):19-29.

[3]傅晓霞,吴利学.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J].世界经济,2006,(09):12-23.

[4]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6,(06):22-31.

[5]王桂新,章韬.中国改革以来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N].社会科学,2012-08-25(11).

[6]于君博.前沿生产函数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测算中的应用[N].中国软件学,2006-08-10(11).

[7]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经济观察,2011,(08):55-56.

宋晨晨,女,上海人,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管理。

F121

A

1008-4428(2015)07-16-03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生产率增长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台2016GDP“成功保1”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