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镇要掌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度”

2015-01-09 01:30秦伯益
决策探索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老街无锡对联

文/秦伯益

保护古镇要掌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度”

文/秦伯益

1984年,旅美上海画家陈逸飞以江苏昆山周庄双桥为素材画了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购下后送给邓小平,作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象征。此后周庄双桥名声大振,逐渐成了旅游热点。1999年,黄梅戏艺术家韩再芬受画家应天齐创作的《西递村系列》版画启发,筹划、创作、主演了黄梅戏《徽州女人》,3年之内演出百场,誉满全国,也引起了人们对安徽古村落的兴趣。

江苏的昆山周庄、苏州同里和甪直镇,浙江的嘉善西塘、桐乡乌镇和湖州南浔,江浙一带这6个古镇已久享盛誉,但1997年,中国首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是云南的丽江。丽江虽是县的建制,却有1.5平方公里面积,基本上是镇的规模。接着,2001年,安徽黟县的宏村和西递村作为古村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古镇游在全国热了起来。

住惯了大城市的人一朝进入这些千年古镇,漫步在百年老街上,感到一切都新鲜。一向被冷落的寂寞古镇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在古镇老街上感到别样的神奇、别样的美、别样的情意、别样的醉。

今天的古镇原本都是要镇,又都是现代化城镇建设总体布局中被边缘化了的角落。如果不是古代的要镇,古镇内就不会有如此精美的建筑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如果不是被现代建设边缘化,也早就被改造掉了。江浙6镇都在长江两边长三角经济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钟灵毓秀之地,种稻、养鱼、育蚕、纺织多种经营并举,民殷物阜,富甲天下,尤其明清以后一直是国家的“粮仓”“钱仓”,素称“江浙熟,天下足”。

经济带动了文化,“江南读书人”就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明清以后,江浙两省在历届科举应试和入朝出仕上也始终在全国位列前茅。这一切,都是江浙人士引以自傲的资本。那里早就是靠知识和经济发达起来的地区,那里的古镇远不止这6个,只是不少因现代化建设而变样了。如柳亚子的故乡,紧挨着318国道的苏州黎里就变样了,而与黎里风貌规模相当的同里,则因交通不便而得以保持原貌,成了现在的旅游名镇。

陈逸飞油画《故乡的回忆》

凡古镇必有老街。老街都很窄,商业集中的街道略略宽些,民间居住的老街都很逼仄,因为几百年前没有汽车,民间也没有大型车辆,只要能容两匹马迎面而过就可。现在这些窄小的老街恰恰成了游人饶有兴味的观赏之处。有些老街的石板铺得不平,因人脚起落而发出响声,也有因下面有空洞而人走其上即出声的,就起名“响板弄”,又成一景。由于街道逼仄,房屋自然就很密集,这从贵州黎平侗寨和云南丽江两张从高处俯瞰全镇屋顶的照片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由于很多古镇在古代都是要镇,经济富庶,读书风气很盛,因此往往有大户人家的厅堂。这些厅堂都很宽敞精致,一般有门楼、护院、花台、假山、池塘、花窗、回廊、正厅、后厅、卧室、小姐楼、庭院等,常有木雕、石雕、砖雕、竹雕等装饰,门前常有石狮子、石鼓等建筑,在当时来说,都只有大户人家才有,决不是一般乡民的居所。

这些深宅大院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就因为自身的价值所在。这些厅堂里的对联很能反映户主们的思想情趣、生活哲理和治家理念。如周庄沈厅里的对联是“桥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反映了自家豪宅的特色。宏村承志堂的对联是“淡泊明志,清白传家”“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西递村敬爱堂的对联是“家庭内具大经纶,矞矞皇皇(美善貌),秀朴力田孝悌;心性中备真学问,浑浑噩噩,事功道德文章”,这些对联都反映了户主对后辈的谆谆教诲。有一副对联我曾多次在那些厅堂里见到过,现抄录如下:“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样的对联即使今天读来,意义仍是积极的。宏村还建了南湖书院,集中传道讲学,对人才培养工作相当重视。中国的文化不只在高等学府里,不只在名家的经典著作里,它无处不在,它在老百姓中间,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有文化的人处处可学到文化,没有文化的人感觉不到哪里有文化。

现在城市里的人去游古镇老街,有些人会以为古村镇里都是破败落后的东西,那是他们不知道中国古代建筑的水平,不知道古今技术、艺术、道德、思想的传承关系。有的人觉得这些老古董破破旧旧没什么好看,那是他们不懂得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他们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当其中的一些被评为世界遗产了才猛吃一惊:原来我们的老祖宗还真不赖!

随着有些地方古镇老街开发的成功,很多地方竞相效仿,纷纷挖潜。但也有地方夸张吹嘘,仿古造假,这样的结果只会破坏文化,破坏人们对古镇老街的信任和兴趣。即使现有已开发出来的古村镇要长期保存下去,也还是要花很大努力,很明显的现实问题是人们对古民居和现代城市住房的选择,他们肯定是喜欢住现代住房的。古镇中很多年轻人都到城市里谋发展了,留居古镇中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妇幼,这个趋势是很难逆转的。很多古镇走出过不少名人,但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位名人又回去建设家乡古镇的。古镇人民的生活如果没有随社会的发展而提升,古镇就难以为继了。

2000年3月,时任江苏无锡市市长吴新雄,曾召集一些无锡籍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座谈会,要求建言无锡的发展战略。一位教授说:“无锡老城现在已改建得认不出了,但外国人来无锡就是想看看老街道、老房子。”我当即反驳一句:“无锡人要过现代化生活,无锡的建设目标主要不是为了将来让外国人来看,而是要自己活得好。”在场几位随吴新雄来京听意见的无锡干部都赞同我的话。记得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专家来无锡时说过,无锡的风景非常美丽,但无锡的城市建设太不相称了。是啊!那时我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建成一个现代化城市呀!现在正在朝这方向走,怎么有些专家自己住在北京城的高楼大厦里,却要无锡人多保留一些老房子,只是因为外国人喜欢看呢?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再住老无锡城里那几百年的旧屋呀!专家自己都没想回去住老屋,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古建筑的矛盾世界各国都有。我们肯定既要保护好古建筑、古文物,又肯定要实现现代化。已有的古镇老街要爱护、要珍惜,对古镇老街新的开发要慎重,假的古镇老街绝对要杜绝。无论如何,现代化的步伐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而没有民族古文化的国家也是贫瘠的。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会明白这个道理的,我也相信我国政府是会掌握好这个“度”的。

猜你喜欢
老街无锡对联
老街谣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老街(外二首)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