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畅
这不是离经叛道、刻意炫酷的言论,而是真实地“生长”在大武汉,被人们津津乐道,称之为“伙伴文化”的崇仁教育。这个体系的首倡人,正是首届“武汉十大名校长”称号的获得者,武汉市崇仁路小学校长张彦平,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所创立的“伙伴教育”体系,不仅让这所全国知名的示范小学迸发出“素质教育”的巨大能量,而且,“伙伴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也给正在发展与兴起的许多行业带来跨界影响和力量。
曲径通幽。带着许多的好奇和疑问,我们踏进了一条深深的小巷。崇仁路小学就在巷的深处。
“什么是伙伴?”我们有些迫不及待。
“伙伴,当然首先是一种关系。在学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彼此激励、共同进步的关系,形成学习与成长的生命共同体。延伸开来,也包括学生与学习资源,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互动、共享状态。而伙伴教育,则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的背景,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行为体系。”张彦平校长饶有兴趣地娓娓道来,“当你‘俯下身成为一个‘很孩子的伙伴时,你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多么地丰富多彩,每一个孩子是多么地个性飞扬。而教育的价值,就是让这些千姿百态的生命‘百花争艳,各美其美。在我的理解中,伙伴包括许多的涵义,比如尊重、平等、合作、互助……总之,当我们不再以成人自居的时候,自然就会从这些‘童年伙伴身上感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发现——星空般精彩的童心
“各个学科教材中的问题,都会有‘标准答案,但是在崇仁校园,这类‘标准答案随时会遭遇挑战。”张彦平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科学探究、知识学习一旦只有了‘标准答案,又怎么能唤起孩子们想像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也必须尊重孩子们不同的体验和观点。”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陈敏老师教学完了《坐井观天》一文,自然按照《教学参考书》的指示,得出寓言故事的“标准答案”——坐井观天的青蛙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空,便以为世界就这么大。临到下课,老师问,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吗?学生都说知道了。这时一个小女生说:“我不认为青蛙只看到了井口大的天空。”大家都很奇怪,同学们也叽叽喳喳,老师起初也愣住了,然后笑了笑说,你说给我们听。她说,据我了解,地球是会自转的,青蛙坐的井也会跟着转,这样,青蛙是可以看到N个井口的天空,不过它要有耐心,因为地球自转好慢好慢。在场的师生都笑了。老师赞扬了这个学生。接着又一个男生说,这两个说法都不对,我读过《十万个为什么》,知道了青蛙的眼睛很特殊,它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很迟钝,它坐在井底,根本看不到天空,除非小鸟飞过,白云飘过,它才看得见。老师没再说什么,她第一个鼓起掌来,然后教室里被掌声、笑声淹没……
张校长在评课时激动地说,两个6岁的孩子,彻底“颠覆”一个经典故事的结论,非常了不起。这个课堂给大家很多启示:一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同学之间交互与碰撞造成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二是学生的鉴赏与批判能力也是十分积极。他特别赞扬陈老师的“一愣”,“一笑”,“一鼓掌”。——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民主平等、真诚互助的课堂学习,一种流淌在师生心田,伴随智慧练达,充盈科学与想象,鼓励自由与创造的伙伴课堂文化。它正是学校文化的“动感地带”,是学校核心价值的“信念熔炉”。
与众不同,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个性的张扬,人性的闪耀。张校长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独特的信号”:不管是智力、体质、性格还是习惯。哪怕是写成长评语,也要求班主任50个孩子“50个模样”。他说,即便同样是“友爱同学”的评价,也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他总是把读的好书和大家分享”,还是“给大汗淋漓的同学递上纸巾”,还是“主动化解同学间的争吵矛盾”等等,要求班主任细致描述这个孩子的闪光瞬间。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学生,增进了解。我们发现,这样的教育观察,看上去是一件麻烦事,但实际上让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伙伴,更加融洽,便于针对性引导学生的成长。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不止于此,学校每一个班级教室和走廊都设置了数字化泛载学习平台,在线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着孩子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及优秀习作,学校还设置了涂鸦墙,让孩子们在幻想的空间里自由挥洒……
“这不仅是我们在发现孩子们的世界,更是孩子们互相发现同伴世界的过程。”张彦平介绍,“就拿我们的‘漂流书屋来说,每个孩子都会捐出自己最爱看的那本书,并且他们会在书里夹上书签,写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孩子在看到书的时候,也会思考,‘我是否同意同学的理解?如果有不同观点,‘我是怎样的看法呢?他们也会把这些新的理解写成书签继续夹进去。这样,漂流阅读的互动,不但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激发了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兴趣和情感。”
陪伴——成长大于成绩
在崇仁路小学,张彦平校长把学校的育人目标定位在7个字:“爱学、会玩、好习惯。”在他看来,学生成长的过程就像植物的自然生长。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一是要营造一个适宜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主成长的“生态环境”; 二是给予孩子伙伴似的关怀、友爱和陪伴,因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学校课外作业不多,但有4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大多数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除此以外,学校还根据年龄特征,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家务、结伴走武汉、游历祖国名山大川……
有人疑问:“孩子们的活动这么丰富,会不会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呢?”
走进学校,你就会知道,这样的校园生活方式,非但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学业,相反,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人际交流和活动经历,他们的学业成绩在全区乃至全市都处于领先。在被誉为武汉市文化名片的“武汉国际楚才杯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该校总成绩连续7年名列赛会学校前茅,其中,获得6个特等奖,创造了该赛事的奇迹。学校里不乏十分“奇葩”的人物:有一边上课学习,一边“客串”影视演员的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获得 “武汉市艺术小人才”的称号,还获得了“国际少儿奥斯卡最佳演员”奖;有7岁唱京剧到央视拿全国银奖的学生;更有在小学就“吃掉”了初三化学、“啃”完世界通史的学生……在这里,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特长、才艺或“绝技”,时时都能“炫精彩”,处处可以“秀自己”……更多选择,更多成长;百花争艳,各美其美。原来,这就是学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的奥秘啊。endprint
每个周二,是崇仁路小学社团的活动时间,有武术、书法、文学、羽毛球、足球、悠悠球、魔方等等,甚至还有一位三年级的孩子准备成立全武汉市第一个小学的网球社团……
在这些社团里,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专业的老师,都可以自由参与,自由互动,自由玩耍。当然,社团的组织者还要积极竞争,一不留神,自己的“粉丝”就会被其他社团“抢走”。
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也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掌握效率的钥匙。积极的竞争,不仅激发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更让他们从小品尝到了社会生活的滋味。
孩子们的学习、锻炼需要引导,学习的兴趣更需要我们在陪伴中持续激发。作为伙伴的老师与家长,不能攀比、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更不能够因为所谓的“副科”、“主科”而扼杀孩子学科倾向的兴趣。要知道,对孩子进步时的鼓励,有创意时的赏识,遭遇困难时的共同担当,就是他们成长中最好的心灵陪伴。
放手——放开孩子的手,他们才能迈开自己的脚
崇仁路小学“藏于”大汉口的硚口区腹地的深巷里,从崇仁路进去到学校要走350米的小路。每天,学校安排了保安、教师、学生执岗,但家长们还是习惯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张校长带领干部、教师经常在巷口迎接上学的孩子。他不时地提醒家长,“留一段路让孩子们自己走,小伙们会手牵手”;“你放开了孩子的手,他才能迈开自己的脚”。渐渐地,家长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在强行送到校门口。
家长送到校了,学校不是更省心吗?
张校长细解了他深层的思考。他说,由于家庭结构中缺乏同龄和近龄的伙伴,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依赖家长”的心态和习惯。面对分工越来越细,竞争越来越强的现代社会,没有自主、没有团队协作的能力,他们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所以,没有自主,就没有自立;没有自立,也没有真正有价值的事业与生活。
当然,张校长主张的自主与合作,不仅仅是“走路”的问题。他是倡导家长、老师大胆“放手”,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生活、锻炼的主人。他常用令人费解的一句话来解读他的理念:“我们既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喜欢老师、爱上课堂,更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挣脱老师、摆脱课堂。”
喜欢老师?然后再挣脱老师?爱上课堂,又要摆脱课堂?
这是什么逻辑?确实让人不可理解!
直到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的“伙伴课堂”,才品出了“放手”的个中涵义。
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中,老师总共出场过三次,第一次是开课时,她向孩子们讲本堂课要完成的任务,第二次是小组交流的时间到了,她告诉孩子们下一步要进行小组展示,第三次是全班交流完毕,她来总结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且布置下一堂课的任务。40分钟的课堂,老师讲话不到5分钟,而其余的时间,则是孩子们在学习、讨论和展示,他们从课文朗读开始,到容易出错的生字词,从精彩的语句品味,再到文章结构的解析和作者情感的领悟,都是孩子们先自学,然后在交流中展示出来,一改以往课堂老师一讲到底、滔滔不绝的常态。
“我的课堂我做主,其实是克服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主动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自己学习的方法。这个过程,每个孩子都在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而这些“最有价值的方法知识和合作体验”,正是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财富。”谈到新课堂的变革,张校长充满激情。
在崇仁路小学,还有一个特别的校本课程,叫做“赶龙出海”,即让孩子们走出校园,锻炼综合能力。这也是张校长的首创。他们根据年级段分别设计主题,一年级是“滑轮滑板滑起来”,旨在锻炼运动平衡能力;二年级是“跳进水里游起来”,训练学生会水性的能力;三年级是“自行车骑起来”,即锻炼使用交通工具的能力;四年级是“锅碗瓢盆动起来”,即训练基本的生活能力;五年级是“美在家乡走武汉”,锻炼旅行能力;六年级是“爱我中华世界行”,即培育热爱祖国、放眼世界的国际理解能力。
好一个“赶龙出海”,这并不是简单的“会玩”,而是一种生活化、融入式,孩子们乐于参入和接受的公民教育啊!在“高分低能”,“小皇帝”,“小公主”频频出现的当下,崇仁路小学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确值得思考,更值得广大的家长和老师们借鉴。
在张彦平看来,上小学的这些6-12岁的孩子,正处于获取知识、生长理性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能够给与孩子成长的养料有很多,但是课外作业、补习培训绝对不是首选,“就像自然生长的秧苗一样,我们需要给他们多一些欢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多一些对话,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仅是孩子们的长辈,更是和他们一起有笑有泪、共同成长的伙伴啊。”张校长的一番话意味深长。
渐渐地,我们走出崇仁路小学弯弯向东的小巷,同样是来时的那段路,却陡然让人觉得无比回味。“伙伴”、“发现”、“放手”、“成长”这些平常而朴实的词语,在这个小巷深处的学校里,却有着别样、精致的意义与内涵。
这些时间来,这个绿树成荫、书香飘逸的院子里的许多人、许多事又不时在眼前闪耀。就像校园最醒目的那一尊《伙伴》雕塑给予我们的遐想:是什么人托起了另外的人?还是哪个孩子和另外的孩子飞舞嬉戏?也许是你和我,也许是家长老师,或许是男生,或许是女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