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
前些日子看一档电视节目,诉说界碑的由来与发展,看后心生感慨。在边防军人心中,份量最重的莫过于神圣的界碑。界碑,看似一座普通的基石,却承载着一种尊严,宣告着一种主权,寓意着一种责任。界碑,经风沐雨,寒流侵袭,从不移位;界碑,链接边防,捍卫土地,从不失责。戍守界碑,就是恪尽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维护界碑,就是履行当代军人的奋勇担当。
记得刚到边防连任职那天,指导员带领我们两个新任排长去看一个地方,当时我不懂他意欲何为。等我们来到139号界碑,幡然悟出他是在向我们交接一种使命。这是我第一次认识界碑,它真的不高,一米左右的样子,由大理石制做而成,正面是鲜红庄重的国徽,背面是周正有力的“中国”。它虽然不算高大,但是却国威氤氲,豪气升腾,我分明看到一种耸天立地的精神和气场。指导员什么话也没有说,他举起右手、面色庄重地向界碑敬了一个军礼。他无声的行动让我深知,戍守边关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界碑,这座无声的基石,成年累月缄默无言,但它却真实地见证了边防卫士报效国家的生动实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苏军妄想霸占我呼玛县三河村的吴八老岛,并经常向我方开枪射击、挑衅滋事。为宣誓主权,我三河边防连官兵坚持每天上岛巡逻,维护界碑。一天早晨,阳光灿烂、春光明媚,官兵本该走进自然尽享和熙的好天,可是紧张的局势让边境战事一触即发。边防官兵明明知道隔岸苏军常打冷枪,但是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照例进行边境巡逻,上岛宣誓中国主权。那天,任久林和战友们一道,踏上熟悉的岛屿,穿行在密林丛中。苏军向执勤官兵悍然开枪,任久林不幸中弹身亡,倒在他日日走过的界碑旁。这位不满二十岁的英雄战士,为了捍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用身躯抵挡罪恶的子弹,用“倒下”宣示正义的“站立”。他的鲜血慢慢渗进这片肥沃的土地,滋润着他百般呵护的界碑,他的名字和界碑一样,永远屹立在边境线上。还有在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于庆阳,在一次战斗中,他头部中弹倒在了地上,然而当他听到冲锋的号角却猛然跃出,端起冲锋枪冲向敌军,直至英勇牺牲,表现出一名边防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气概,中央军委给他荣记一级战功。他用自己的流血牺牲,换得界碑的正义挺立。
对于边防军人来讲,守护界碑,就是敬重职业,崇尚荣誉,这个沉重的担当不是谁都能肩负起来的,没有一定的职业操守,是不能完成这个神圣使命的。多少官兵为了这份担当,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饱尝别人没有体验的痛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边境巡逻主要以乘马爬犁和徒步为主。一个滴水成冰的寒冬,按照勤务计划,洛古河边防官兵要到距离连队10公里开外的154号界碑巡逻。可是天不凑巧,一大早就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骤然降到零下40多度。当地有一句嘲话,叫做“不到北极,不知道天冷”,不管你穿多厚的衣服,在室外只消站上七、八分钟,全身就能冻透,时间稍长,手指、脚尖冻得像猫咬一样,痛得想甩想跳。当地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三九四九,棒打不走”,意思就是到了三九严冬,一般尽量不要出门劳作,否则就有冻伤冻死的危险。那天,纷纷大雪绵延不绝,大地苍茫,雪厚盈尺。五连官兵在刘连长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踏上巡逻路。雪越下越大,打得人睁不开眼,但丝毫没有挡住他们前行的脚步,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见不到154号界碑誓不罢休。界碑,成为他们精神的高地,成为他们期盼的抵达。就这样,他们一行5人乘着马爬犁艰难地走着,脸上帽耳挂满了白霜,手指、脚尖针扎一样钻心地痛。由于积雪太厚,前进起来十分吃力,拉驾的军马累得汗水淋漓,经风一冻又结满了冰霜,最后无论怎么催驾,军马就是不走。大家无奈,只好下来拽着马走,马拉人变成了人拉马。寒风凛冽,飞雪交加,里面一身汗水,外面一层冰甲,手指冻得抓不住东西。他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走着,前方突然出现154号界碑,痛苦不堪的他们快速奔向前去,抱住界碑失声痛哭。
百无聊赖的边防,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一个连队就那么几十号人,互相之间熟悉得了如指掌。就是这么一群人,在偏远的边防,他们相依为命,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在远离家人的日子,这种亲情就是他们互相取暖的火苗,照亮彼此的心里。有一年8月,北极村四连连长贾永才带领官兵参加团队举行的军事训练大比武,一路过关斩将,拔得头筹,参赛官兵兴高采烈,意气风发,返回的途中一路高歌。贾连长本应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里,可是有两位战友在比武中受伤,行动很不方便,为了照顾他们,贾连长把他们请到了驾驶室,自己翻身跳进了后板厢,和官兵一道有说有笑,享受比武夺冠带来的喜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车辆行至一拐弯处,突然窜出路面翻至道下。贾连长一看事情不妙,顺手把一名战士抱在怀里,他成为这名战士厚厚的肉垫,被一根树桩深深扎进头部。这名战士受到连长的保护安然无恙,贾连长却再也没有醒来,把人生年轮永远定格在31岁。一位风华正茂的好连长就这样扔下了他心爱的连队,扔下了如日中天的事业,扔下了他日夜守护的界碑,向世人诠释什么是人间大爱。山岭呜咽,大江哭泣,出殡那天,全连官兵面对连长的灵柩长跪不起,被救的那名战士更是泣不成声,以泪洗面。在孤独边防,官兵相爱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用真情换真诚,用真诚换生命,上演一个又一个情浓于血的动人场面。一次执勤中,一名战士被毒蛇咬伤,如不及时营救,生命将受威胁。带队排长赶紧解下鞋带扎在伤口的上方,自己冒着中毒的危险,用嘴一口一口把毒血吮了出来,事后嘴唇肿得像一块面包。由于处置及时得当,给以后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俩人全都化险为夷。没有战友之间的真诚挚爱,没有同守边关的共同担当,就没有撞击心扉的真情超越。他的举动不敢说气壮山河,却也生动传神,令人温暖。
界碑是孤独的,它就那么茕茕孑立于寂寥的边关;边防是艰苦的,常常缺食短粮吃糠咽菜。守护界碑,不仅要承受寂寞的煎熬,还要饱尝艰苦的滋味。在严寒北极的早期,官兵常常为吃一口新鲜蔬菜而犯愁,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有的患上阴囊炎、青光眼,有的指甲凹陷、关节变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等是没有用的,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有创造奇迹的可能。由于北极无霜期短,各种蔬菜无法成熟结果,为了延长蔬菜生长期,山东籍战士邓万才率先圈起一片冻土,扣下第一顶塑料大棚,在里面搭起一条“地火龙”。冰天雪地的三月,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全都呆在大棚里,烧火取暖,融冰化土,修畦打垄,播种育苗,浇水施肥,他的双手变得粗砺不堪,掌纹里嵌满永远洗不净的黑,身上散发着一股粪臭。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看到播下去的那些种子吐出嫩嫩的绿芽,邓万才兴奋地趴在地上哭了。一片,两片,三片……这些小苗在邓万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从此以后,边防官兵能吃到自产的黄瓜、豆角等新鲜蔬菜,创造了“高寒禁区”生产蔬菜的人间奇迹。现在走进边防连队,温室大棚规整有形,蔬园菜地井井有条,加上路边小花摇曳点缀,俨然一座赏心悦目的花园,给寂寞边关平添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种出的南瓜,最重的达80多斤,豇豆长1.5米,真的令人叹为观止,啧啧称奇。endprint
界碑,本身就是一块石头,但是它象征的意义却十分深邃,任何一名边防军人,从他踏上边境那刻起,界碑就深深扎进自己的心里,它就像一轮朝阳,照亮官兵的精神世界;像一盏航灯,指引着人生的前进航向。在边防当兵,一天不见界碑,就像丢了魂一样忐忑不安。这么多年来他们养成一种习惯,每次巡逻看见界碑,都要把界碑仔仔细细的擦拭一遍,让界碑发出熠熠的光来,尔后几个人排队向界碑敬礼。做完这些他们才觉得心里踏实。每年老兵复员,他们都要举办向界碑告别仪式,仿佛离开部队前不向界碑打个照面,会留下什么遗憾似的,因为他们放不下界碑,放不下戍边的事业。一位离开部队二十多年的老兵,因当年没和界碑留影,始终萦怀在心。二十年后,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专程来到战斗过的连队,来到记忆中的界碑前认认真真地照一张像、敬一个礼,他要向世人证实,守护界碑是人生当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片段。
我真的很欣赏界碑,不管风吹雨淋,它总是泰然矗立,静守一份尊严。我们的边防战士也像界碑一样,恪守着一方国土,在我看来,战士就是界碑,界碑就是战士,我中有他,他中有我,融为一体。其实细想起来,万里长城就是一块巨大的界碑,它横亘山脉,绵延万里。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阵守这块巨大的界碑,用“古来征战几人还”的民族豪气,撼匈奴,抗倭寇,镇守一方疆土。当年秦始皇兴师动众修长城,其目的就是在国之边界竖起一道坚固的堡垒,让它成为敌寇不可逾越的屏障。长城固然坚固,但是没有人来镇守,也只是一道景观而已。现在的界碑虽然不像长城那样固若金汤,但是有了边防军人的守卫,界碑就是一道链接起来的钢铁长城,界碑也因为有了边防军人的守卫,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其实守护界碑,需要一种胆识,一种霸气,一种坚韧,更需要战胜对手的本领。有一个被称之为“老虎连”的连队,他们把“战胜对手”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哪里有急难险重,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像一把尖刀无坚不摧,战无不胜。但是谁又知道,在诸多光环的背后是他们训练的残酷。练6公里负重越野,50斤的背囊少一斤都不行,6公里的路程差一米都不干,每一趟下来,个个累得脱胎换骨、浑身散架。再有高墙攀登特战技能训练,有多少战士把手掌磨秃了皮,众人的鲜血将一条绳索活生生染黑。就是这个连队,参加上级“爱尔纳”特战比武,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我曾经采访过这个连队,走进他们就闻到一股强烈的汗味,因为他们每天让汗水泡着。与他们握手,能感到厚厚的掌茧和强劲的握力,像一把钢钳捏得你发疼。就是这个连队,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军人的豪迈传播到哪里,就把军人不服输的劲头带到哪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虎连”这面战旗才高高飘扬在边防线上。
眨眼之间,我离开界碑已经十多年了,但是,我心始终在界碑身上萦绕。闲的时候,我经常拿起与界碑的合影,望着记忆中的界碑,心潮难平。真的怀念边防,真的怀念界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