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 善良 华彩

2015-01-08 05:15沈志军
北极光 2014年3期
关键词:散文集塔河大兴安岭

沈志军

今年三月,我和爱人去塔河办事,访问了女作家闫善华,结识她是在2009年呼中“兴安之巅”笔会上。在这以前,闫善华这个名字我就在报刊上见过,也读过她发表的一些作品,或豪放、或细腻,有着强大的一种力量和激情,在呼中第一次见到那个娇小的她,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和那些大气、豪迈的作品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然而,当今在大兴安岭的女作家中,她的产量是最高的,目前已经出版了三部作品集。

面对这位坚持三十多年创作、笔耕不辍的她,只想更进一步地去了解她创作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这次有机会到塔河时,访问了她。在和她的交流中,聊起了她的创作经历。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善华随父母从望奎来到绥棱县的宝山煤矿,那时才十一二岁的她上小学三年级,父亲就让她给老家的亲人写信,这也许是她写作的开始。后来煤矿停产,家又搬到离煤矿三十多里远的建兴经营所,这时她上五年级了。她看的第一部小说是《闪闪的红星》,那时看得入迷,连饭都不吃。这部书打开了她阅读的大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读了很多抗战的小说和外国文学。在语文老师要求写一篇读后感时,她写的是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作文让老师对这个学生有了新的认识,将这篇作文在当时初一、初二两个班级作为范文进行宣读,老师给她的评语最后一句话:“驾着理想的帆远航吧!”

聊着她的童年,眉宇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她高中毕业未能如愿考上大学,就进青年点当了五年的知青。种地、拉木头、拉沙子、做酱油、面包、格瓦斯等。这段人生也给了她很多的历练。当别人中午在地头树荫下休息闲聊时,她却带上一本书看,此时的她显得有些不合群。她说,她心里总有些不安分的想法,想到外面的世界找一份工作。

就在1982年12月23日这天,接到了刚调到塔河工作的父亲发来的电报,让她到塔河参加子女就业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一举考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终于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在塔河县这个文化小城里,翻开她的创作履历,1984年,她的两首诗,其中一首是《青松礼赞》发表在庆祝塔河开发建设20周年编辑的文学作品文集《在这片土地上》,能让自己写的诗歌变成铅字,1984年8月她写的另一首诗《假如你走进生活的沙漠》刊登在《大兴安岭日报》,这是她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写作,诗人雪村很赏识她,并给她起个笔名叫阿森。这个笔名她一直放在心里。

其实,她更喜欢写散文,在以后的时间里,她接连在《大兴安岭日报》、《黑龙江邮电报》、《北极光》、《黑龙江日报》、《散文选刊》、《中国文学》等2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作品也被收到《当代散文诗作名家》、《永远的萧红》、《古风杯文学大赛作品集》等国家、省地县多种文集中。散文《拾起栖霞山的碎片》被收录到《时文选萃——年度中学生最喜欢的精美散文诗》,散文集《燃烧的映山红》、《花开的声音》、《大兴安岭放歌》被黑龙江省图书馆收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年来她的收藏证和奖励证摆满一桌子。散文《大岭情深》获“春笋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三等奖。大兴安岭地委行署表彰的优秀文艺工作者。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证,塔河县文联副主席、塔河县作家协会主席聘书等等。

这次访问闫善华,也对塔河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座文化小城概括起来是:一条路,两本书,若干人。当我一进入塔河,一条主路赫然写到“文化路”,让我心头一振,为什么这座小城里有文化,在我的记忆里全区仅有塔河有这么一条路,而且这个县城有《塔哈河》文学和《五味文学》两本文学期刊,还有太多太多的文化名人,她也是其中的一员。

《五味文学》被称为“一个人的编辑部。”她任主编、编辑。尽管刊物较小,一些名家也将稿件发给小刊。李发模、门瑞瑜、吕中山、吴宝三、孙莉等把作品发给她。在2007年,黑龙江省联通公司在大兴安岭召开首次员工文学创作座谈会,在2009年12月,在《五味文学》创刊100期之际,黑龙江省联通公司工会在哈尔滨举行百期座谈会,这是黑龙江联通企业有史以来第一次为文学召开的会议。

从2005年至今她还义务担任《塔哈河》文学编辑部主任,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给自己加重了一个大砝码。这些年来,在担任编辑的同时,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也从未舍下心中的情,2005年,她的第一部散文集《燃烧的映山红》问世,这部作品是她文学梦的一个节点。在2008年,她的第二部散文集《花开的声音》出版,这是她在文学这座高雅的宫殿门外的一个守候者。她特别喜欢大山,她对大山爱得如醉如痴,高兴了看山,忧伤了也看山,大山给了她很多启迪,给了她很多力量,给了她很多创作的灵感。2009年她把写大兴安岭风土人情和花草树木的散文编辑成一部散文集《大兴安岭放歌》,以此回报大山,了却了她的一桩心愿。在2010年冬,她又把自己写的散文,自己编辑,用打印机打印出一部散文集《寒天薄土》,至此,她的散文集,从封面制作看,春夏秋冬四部曲,还自己打印出诗集《雪国的莲》、《问君知否》。

三十年的时光,对文学爱得如醉如痴。她笔下的一篇篇作品,都充满了真情。她流着眼泪写怀念父母的文字,她满怀激情地写大兴安岭的风土人情。她的作品没有更多的引章摘句,大多都是她真情的流露。

表面看似平静的她,对文学是一盆火。她把自己太多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致使她显得特别单纯和真诚,没有世俗的圆滑和狡黠。当关小云把王肯创作的《1956鄂伦春》这部作品让她看时,她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通读全书,第二天就写出了近五千字的《歌曲“鄂伦春族小唱”后面的故事》一篇散文。她觉得这个《鄂伦春族小唱》大家唱了几十年,但大多对词作者是很了解,更不知王肯先生和鄂伦春还有着很深的情结,所以,她必须把王老先生介绍给人们。当塔河的栖霞山植物园建成后,她又拿起笔,写出了散文《拾起栖霞山的碎片》。她去地区职业学院,看到这个学院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教学管理都很出色,于是她写了一篇《感受最北学府》的散文。当她看到大兴安岭地区领导带领大兴安岭人民迈向富裕美好的生活时,她写了一篇《北山精魂》的散文。还有那些亲情、友情、乡情、人生感悟等,都变成她笔下的文字。这充分表现出她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大兴安岭文艺界,她不仅勤奋,而且口碑也特别好。正如标题而言严谨善良华彩。

黑龙江林业报副刊编辑金恒宝老师这样评价她的散文:“善华是女作家,笔底却洗尽铅华,摒绝矫揉造作,咏叹地是质朴的情怀,喧嚣中探求静穆,平凡中体现高大。”

作家吴宝三评价:“她不但对大山的情感进行了直接的表白,还有对林中小城的深深爱意。”

散文家门瑞瑜说:“闫善华的散文创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大森林的泥土气息。

兴安诗人寒吟说:“她用心灵感悟这个世界,抛去浮沉杂念,她用清高来表示对文字的尊重和敬仰,从内心到心灵那份淡雅和从容……

她在散文集的后记里写到:“文学对于我是一个遥远的梦。为了这个梦,使我成了这些字的奴隶。当把心中的感触化成一行行字的时候,心里才踏实些。而这些生活中的感触又像一个个点,我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便成了我一直寻找多年的路。我知道这条路很窄也很艰难,可我心的路标已被牢牢地定格在这里。我想,凡事只要自己尽心了,不管追求和寻找最后的结果怎样,但追求的过程是值得回味的,也是一种美。不管我能在这条路上走多久,走多远,但我毕竟走过。

也许是大山里的一山一水、一沟一壑感染了她,也许是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动了她,也许是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触动了她,也许是亲情、友情、乡情激励了她,这个再简单不过的由床沿搭建的平台,伴着旧台灯那微弱的光,把这些散落的文字集起来,放进她的行囊里,让歌者在你耳畔喊一声大岭的共鸣。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集塔河大兴安岭
斟满人性温情的《凹村》——读雍措的散文集《凹村》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李玉洋散文集《那些年,那些事》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再活一次——散文集《乡间游戏》创作谈
大小笔的协唱——读王胜田散文集《悠长岁月》
井壁修整器在塔河油田TK1286井的应用
扭力冲击发生器在塔河油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