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区文化直接服务于广大居民群众,最具社会广泛性、现实性和贴近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具有其特殊和重要的作用。南京市鼓楼区各社区积极推进文化建设,但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尚存不足。着力构建和积极推进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区文化建设,对提高居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文化作用;内核;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124-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指出,城乡基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要引导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为进一步促进和指导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通知。《人民日报》为了使《意见》精神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专门配发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等5篇社论[1]。社区文化工作直接服务于居民群众,最具社会广泛性、现实性和贴近性,其功能与作用是其他形式的文化难以取代的。通过社区文化宣传教育,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增强居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社区文化工作的重要职责。
一、社區文化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在全社会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社区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作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区文化工作的宣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蕴含到社区文化宣传之中,将娱乐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使居民在享受文化带来愉悦的同时,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也得到提高[2]。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文化阵地和窗口,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可以将其融入到身边的好人和好事之中,组织发动社区文化团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传,使居民群众接受形象化、直接化的教育。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能更有效地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区文化正因为有居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宣传的又是身边的人和事,决定了其宣传教育的广泛性、直接性和有效性。
2.教育作用,提高居民综合素质
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了居民文化教育水平,还反映居民道德风貌、精神状态[3]。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是通过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向社区居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引导居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迷信邪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对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就显得更加重要。社区文化通过各种学习、宣传和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使社区居民树立崇尚道德和遵守法纪的意识,以进一步规范居民群众行为。
3.凝聚作用,促进邻里团结友爱
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相互联系、沟通了解的纽带,通过各种形式社区文化活动,把社区群众吸引在一起,有利于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与沟通,有利于和谐、友善、互助、邻里之间亲和关系的形成,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居民树立“社区家园”的意识,关心社区建设,热心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4]。随着社会老龄化,社区孤寡和空巢老人增多,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以解决他们面临的许多生活困难。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间良好关系形成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利于减少摩擦、减少犯罪,促进社会稳定。
4.整合作用,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
通过对社区全地域人员和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是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文化,驻区单位(部门)的共同参与是社区文化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撑。充分挖掘和发挥驻区单位的物质、场地等文化资源和人员优势,通过社区牵头,组织驻区单位和辖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实现文化资源互补。组织驻区单位人员、院校学生和居民,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单位、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增进单位间、单位与居民间的交流,促进密切党群关系、社区单位之间联系、单位与居民之间的联系的实现。
二、南京市鼓楼区社区文化建设情况
鼓楼区委、区政府以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整合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文化服务工作水平,极大促进了全区文化建设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各街道、社区组织居民群众、中小学生等积极参与,大力协助区年度活动的开展。并根据辖区情况,在驻区单位的支持下,组织社区文化团体和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分析鼓楼区社区文化工作情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导向性有待增强
社区围绕鼓楼区“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的发展主题,结合社区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宣传。通过广场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制作横幅、黑板报和展板、利用辖区单位临街电子屏等方式,在居民小区、沿街路巷,开展居民服务、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等宣传;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普及科学和常识;积极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办少年儿童“国学班”、“经典诵读”班,传承传统文化等。目前各社区为居民组织开展的多类文化活动侧重在娱乐性上,不定期举办的培训和讲座,也侧重于健康、环保和安全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基本知识,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在宣传方式创新、典型示范教育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总体上说,社区文化活动,在宣传内容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不够紧密,社区文化的教育导向性有待增强。
2.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受众面有待拓宽
目前,各社区一般有规模不等的群众文体团队,涵盖歌舞、太极拳、美术书法等类别。社区积极组织各群众团体,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如每年配合街道举办好年度的“幸福鼓楼”艺术节分会场活动;春节元宵猜谜活动;“三八妇女节”组织少年儿童“感恩母爱”的教育活动等。由于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较高水准的文艺节目,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不断提高。
但是总体上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是以“老少贫”三类人为主,“老”是离退休老职工,“少”是放假中的小学生,“贫”就是生活困难的居民。青少年和在职人员参与偏少,存在参与率低、受众面偏窄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未能在内容和形式上,提供满足多层次、各年龄段居民文化需求。因此,需要社区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以吸引更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员参加。
3.开展经常性志愿者服务行动,参与度有待提高
为进一步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雷锋精神,缓解服务的供需矛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各社区积极鼓励倡导志愿者服务。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制定活动计划,有序引导,不断提升志愿团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各社区一般拥有10个左右的经常性志愿服务团队,在辖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在社区的居民小区治安、环境卫生、孤寡空巢老人帮扶、法律咨询、健康医疗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但是,总体上来说,现有志愿者活動组织力度不够,活动内容有待充实,参与人员广泛动员有待加强。
4.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资源整合有待增强
目前,各社区都建有图书室和文化多功能活动室,部分社区还建有文化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可为居民提供图书借阅,为文化团队提供活动场地等服务。但是,由于鼓楼区是中心城区,土地房产资源稀缺,社区文化活动用房普遍非常紧张,只能分时段提供给社区文化团队使用,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小广场少,公共健身器材也未能实现居民区的全覆盖。此外,虽然社区辖区内部分单位不仅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参与了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但是,仍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学校、体育场馆等,虽拥有较好的活动设施和场地资源,却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原因是他们社会建设参与意识薄弱。社区应加强与单位的交流,强化辖区文化资源整合,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居民文化活动的需要。
三、价值观视野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十八大报告的“三个倡导”分别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建设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方面,既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也是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5]。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构建以其为内核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目标,通过社区文化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生活,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社区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建设,可以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
1.宣传睦邻友好,营造和谐氛围
广泛宣传和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积极营造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相处、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具体的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办社区亲子活动、邻里才艺大比拼等,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组织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团队,切实做好扶助困难家庭、资助贫困学生、青少年帮教、空巢老人关爱、为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等活动;社区还可以为老年人活动提供便利(如订阅报纸、借阅书籍、棋牌等),让社区老年人在固定的时间,聚在一起读书看报、健身娱乐、拉琴唱曲等。通过以上联谊和互助活动,让拥有不同职业、兴趣和特点的人们共同参与,加深彼此情感交流,增进沟通和理解。
2.倡导共驻共建,打造社区家园
通过制度建设,把倡导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去,引导驻区单位、社区居民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爱护靠大家”的意识,努力提高辖区单位和居民关心社区事务和建设的热忱,通过共驻共建,把社区打造成为社会环境良好、居民喜爱的家园。具体做法有:一是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和居民议事工作机制,将社区离退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威信高的居民组织起来,组建“社区智囊团”,围绕社区民生热点等问题进行商讨,积极为社区献言献策;二是社区重要事项对居民实现全透明,确保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三是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联谊活动。四是做好居民身边的典型培树,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树立看得见摸得着、居民身边的典型,并广为宣传,特别是要鼓励居民文艺团体将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宣传和引导居民的行为;五是大力培育民间团体,街道、社区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鼓励和组织他们为居民服务;六是充分挖掘社区历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社区亮点,以增进居民自豪感。通过以上举措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居民爱家、爱社区、爱国家。
3.培育诚信精神,坚守立身之本
2014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指出,当前突出问题是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因此,社区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的正反两方面的教材,利用各种场合,通过横幅、宣传栏、板报、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形式和活动,广泛宣传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的传统美德。要大力宣扬诚信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走向成功、富裕的基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积极题材,宣传和弘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优秀传统道德理念。引导经营者、居民树立诚信是立身之本的意识,使居民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赢得他人尊重的重要条件,并自觉将诚信作为重要的行为准则。
4.树立法律意识,规范社会行为
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人们社会行为规范化的重要思想基础。通过法律教育,居民才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规范,才能理解遵守法律的意义。居民只有具备了法律意识,才能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并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针对目前一些居民法律知识匮乏、权利意识薄弱等情况,社区要把培养居民的法律意识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可积极协调、配合街道综治科、司法所一道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及组织辖区律师事务所志愿者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活动,使居民充分认识到,通过法律可以维权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只有人人遵纪守法,社会才能“有章可循”;只有人们的行为规范了,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平等、公正和自由,社会才能更稳定、更和谐。
5.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历史文明进程中凝练形成的,其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经历数千年传承的许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我们当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仍极具现代意义。如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主张人们之间互助、友爱、团结的精神;提倡“先义而后利”的行为道德标准;宣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人格培养方面,传统文化崇尚不畏强权的浩然正气,“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律己要求,体现了人的道德理性和道德自觉。这样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我们都必须发扬光大。
6.着力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全员参与
社区要着眼居民需求,积极整合辖区资源,促进全员参与,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深入驻区企(事)业单位,宣传引导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大力倡导志愿服务,鼓励企(事)业专业人员和热心公益的大学生,积极开展经常性志愿服务。为促进志愿服务良性发展,必须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安排相关培训,建立精神鼓励为主,精神与物质并举的激励措施,提升队伍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具体做法可以有:一是组建法律咨询援助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治安宣传,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组织单位青年、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帮困助难活动,对特困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特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三是组织志愿者参加文化表演等活动,宣传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四是在社区开设“放心学吧”,让无人照顾的学生有个临时学习的园地,并让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他们的学习,真正解决社区在职职工的后顾之忧等。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西方文化不断渗透的影响,人们经济利益诉求日益增加,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复杂情况,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巨大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基础上,还需要我们持久地教育和引导。社区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人民网,[2014-02-12].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212/c78779-24330537.html.
[2]易仕礼,王平.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6).
[3]巩村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学刊,2014(1).
[4]邵志聪.对構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几点思考[J].蚌埠党校学报,2009(1).
[5]曾狄,李忠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收稿日期:2014-10-12
作者简介:薛静(197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从事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化研究。
(责任编辑: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