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利益趋于多元化。社会组织建设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会建设;社会和谐;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034-02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无论是经济发展、深化改革还是社会管理创新,都离不开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因此,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51.13万个,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门类越来越齐全,层次越来越丰富,并且有迹象表明,社会组织发展将享受一系列政策支持,说明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巨大。
但是,在看到社会组织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管理主体不明确,社会信任度较低,内部机制不健全,人员队伍素质差,服务能力有限等,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见其地位和重要性。当前,我们正处在“十二五”规划的第四个年头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保障,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其中还提到了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也就是说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共同承担一定的风险,形成全民参与、政企社合作的一种新格局。社会组织就是介于政府和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具有完善市场机制、积累社会资金、保障改善民生、协调社会关系、促进公众参与等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能有效提高社会自我协调能力,有效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是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種社会矛盾和敏感问题的多发期,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完善市场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市场机制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更需要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一种非强制和非营利的组织,通过平等协商的运作机制协调社会各种关系,平衡各种利益,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坚强社会组织建设,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深化的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特别繁重。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是加快发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社会组织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组织作为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亮点,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缺乏必要的监管
目前,社会组织管理主体不明确,登记和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以至准入门槛过高,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被圈在制度保护之外,严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社会组织行政化、商业化色彩浓重,造成功能定位偏差。
(二)社会信任度较低,社会动员能力差
由于法制不健全,外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社会组织缺乏自身能力建设,内部管理混乱,有的甚至违背其服务宗旨,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服务质量,忽视社会信誉和社会责任,导致社会影响力大大降低,难以吸引居民参与,不能有效发挥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
(三)内部机制不健全,激励监督不完善
一些社会组织规章制度不健全,有些甚至只有不规范的口头规定,或虽有完善的制度,但由于专职人员过少、财力不足等原因,其目标和宗旨难以有效实现;大量社会组织无论从章程的制定、人事权、日常决策权,还是内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都不是太完善。目前,一些激励约束制度规定不仅缺乏操作性,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和约束也没有用经济性量化指标从制度上加以限定和规范。
(四)人员队伍素质差,高素质人才缺乏
尽管社会组织本应是各类群体精英荟萃的地方,但目前的社会组织其人力资源还是表现出相对的匮乏现象。当前,全县各类社会组织人才队伍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各类专业化人才缺乏,服务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缺乏高素质人才。大多数员工没有经过正规化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创新意识,在服务社会中存在很多不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手段单一
目前,政府和社会组织职责不清,大多仍实行“一而二,二而一”的组织形式,导致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对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缺乏准确定位,自身建设和资质得不到提升,承接公共管理事务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限。
三、进一步加快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公民的联系枢纽,一方面,能够把基层群众的各方面诉求合法理性地下情上传;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能够把政府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上情下传。作为民族自治地区,更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市场运作
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在社會组织领域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社会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使各项社会组织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做好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为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要完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登记管理制度,明确社会组织行为准则,规范社会组织市场运作行为,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增加社会组织代表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委员中的比例,鼓励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参政议政。从管理体制创新入手,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三种力量有机结合。要切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产生,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
(二)加大管理力度,强化自身建设
根据分类管理的要求,明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社会组织的监管主体,改革双重管理方式,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向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保证其基本的运转费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的设计总体上是比较完善的,可调整的空间不大,如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则应从社会组织体制的各个基本要素作用的激发上做文章,社会组织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着力从提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专业素质和奉献精神进行培训,组建一支庞大而过硬的业务推广队伍。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快小康花垣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要加大对年轻、高学历、专业化、创新性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
(三)创新发展理念,促进科学发展
创新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当前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细微血管”,其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理引导社会组织发展上,除了要加大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的扶持,还要帮助社会组织开拓项目,重点培养公共服务类的扶贫帮困的社会组织,从源头上消除、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要逐渐破除社会组织行政化、商业化、封闭化等弊病,充分利用“城乡同建同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社会监督,引入公众力量,让社会组织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其科学发展。尽量将矛盾消化处理在内部,避免将问题上交上级,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前期观察和排查工作。要针对农村基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道路建设、土地流转、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粮食直补、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开发等易产生问题的领域要重点预防和排查,把问题消化在最基层。
(四)提升民众素质,增强自治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体现执政意志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社会组织的发展要依靠社会组织的主体—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响应,而对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直接反映着公民的公共素养。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对于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参与社会管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构建机制,引导民众参与到公共话题讨论上来,逐步培养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消除“事不关起高高挂起”的消极冷漠态度。健全社会组织民主管理制度,扩大社会组织民主,实现社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全面提升民主自治水平。完善机构、人事、议事、选举、财务等各项制度,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建设,强化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社会公信力,发挥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严书翰.党的十八大报告若干创新论断解析[J].人民论坛,2012(1).
[2]李培林.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J].社会,2013(2).
[3]诸彦含.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N].光明日报,2014-
03-01(005).
[4]肖庆平.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N].甘肃日报,2014-03-03(003).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李双(1986-),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教师,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