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安
摘 要:在贯彻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制度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的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围绕这些基本原则进行制度设计,才能保证制度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规范性和可行性,并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建立相应的廉政信息机制。
关键词:执政为民;廉政;信息机制
一、执政为民与制度设计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从科学的制度设计着手,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构想。这一构想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与科学的制度设计紧密结合,注重从制度层面认真落实和努力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注重实效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制度文明状况对于组织的管理水平、组织绩效的增强状况及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能否和谐而有节奏地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作为执政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执政的文化价值观,应该成为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并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成为执政全过程都必须表现出来的实在行动。
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与科学的制度设计结合起来,是我党有机整合各类执政资源的重要途径。从主要方面看,包括了科学的党与人民关系的思想、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思想、将执政为民与执政富民统一起来的思想、将执政为民与还政于民结合起来 等多方面的内容。
加强党自身建设,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是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党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制度建设的具体行动,通过制度的先进性来保证和体现出来。党的价值观、利益观、执政观、权力观、群众观等观点,既是理念问题,同时也是制度问题,只有对党自身如何保持先进性问题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从制度上规约党的行动,才能保证党能够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二、与执政为民理念相适应的制度设计的人民主体性原则
在贯彻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制度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的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围绕这些基本原则进行制度设计,才能保证制度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规范性和可行性。
我党执政党根基,在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贯彻执政为民理念的制度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对执政为民的理念能够充分体现和有效保证,从而得到人民群众最大的认同和支持。我党执政尤其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执政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相应的制度设计必须以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
执政为民,以人民利益为本,将保证和落实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度设计中就应该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整合人民群众的智慧,使每一项制度都真正体现出执政为民的理念,都能够充分保证执政为民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与人民主体性相适应,任何制度设计都与影响它的政治生态状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制度设计过于超前或者过于滞后的原因都在于对影响制度的政治生态的忽视。当代中国的制度设计是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双重影响所决定的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中进行的,我们既不能超越,又不能落后于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事实证明,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都应该在充分权衡了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状况,充分权衡了该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的基础上,根据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承受能力来作出具体构想的情况下,才是切实可行的。政治生态环境是任何制度设计都必须充分加以考虑的,任何政治制度只有适应了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才是合理的,因此,不存在各国通行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模式具有多样性。任何脱离国情,简单地仿效和照搬照抄其他国家制度的所谓制度设计的做法,或者忽视具体的社会现实基础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三、廉政信息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反腐问题,以及通过反腐制度的设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动力,廉政信息机制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信息透明化是廉政的发展趋势,信息公开透明化对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促进廉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就要让人民群众得到足够的信息来判断有些官员是否在真正为人民服务。
强化社会监督,重视社会监督的作用,就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的渠道,从而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廉洁奉公的自觉性。
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要从制度上遏制和预防腐败,避免行政行为的暗箱操作,填补权力运行机制中的漏洞,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机会,这就需要信息的透明化,阳光化。只有更透明的信息,才能使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均为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知晓,规范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确保行政权力不被滥用,实现依法行政。
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及行政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效率低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其加以控制,确保市场和权力的有效运行。
(一)加强信息网络及其他信息公开途径的建设。信息的透明化和信息的获取可以减少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克服信息不完备、不对称的重要手段。为了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负效用,可以通过大量获取信息来消减的信息不对称。为获得高质量的信息,应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建设以数据共享为目的的集成数据环境,鼓励各类型的媒介及时发布相关关键信息。
(二)设计合理的制约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为了确保有效制约官员得到授权后滥用职权,设计一种合理的制约制度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要建立一种刺激一致性的信息机制,使官员明确在权限内行事,使群众能监测到官员履行职权的结果信息。一方面要进行个人约束,使官员尊重信息的发布;另一方面要使群众的合理需求信息及时传达到政府职能部门,使官员能真正为群众谋福利。
(三)以信息透明化促进诚信建设。诚信,是指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可靠性、社会责任感和可信任程度。丰富的公开、透明信息能促使官员遵守各项法律和规范,形成以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既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又可加强对官员自身的 激励。一个诚信的环境,能加强相互沟通,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能够在官民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相互认可的纽带关系,才能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
(四)建立信息预警机制。加大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使一些腐败的苗头及时暴露出来,形成有效的腐败预警机制,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预警。信息风险预警主要通过对理应公开的信息及时向社会传递,加大对容易诱导腐败产生的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报,有利于快速发现关键风险因素,对这些关键因素及时进行预警,达到提前控制、预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赖茂生,王芳,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P12-37
[2] 贺泉江,雒季,论行政权腐败的成因,社科纵横,2005,总第20 卷第2 期,P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