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湾

2015-01-08 06:01韩玉平
北极光 2014年3期
关键词:江湾黑龙江

韩玉平

龙江湾之首——三河口

兴安如画,画里印画,东南西北画各异,诚邀祖国八方游客至;龙江有龙,龙军似龙,春夏秋冬龙镇守,确保边疆四季永平安。这是一位边防军人的心得和感悟,更是对大兴安岭千里界江的赞美。黑龙江上游山川秀美,湾转流长,景色各异,足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展开星球地图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黑龙江上游航行图集(额尔古纳河口至黑河)(黑上—1)页,映入眼帘的是左侧一个“Y”字湾,也就是三河口。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的恩和哈达镇境内,北纬约53度20分,东经约121度28分。

三河口因俄境内河石勒喀河、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的出水口和中俄界河黑龙江(俄称阿穆尔河)的入水口而得名,也称之为黑龙江源头。黑龙江古称“黑水”,满语称“萨哈连乌拉”。“萨哈连”是“黑”的意思,“乌拉”是“江”的意思,十四世纪成书的《辽史》始称为黑龙江。这是一条雄伟而传奇的大江,也是世界最大界河之一,此江段穿行于花岗岩、砂岩及玄武岩的山地中,因地壳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河道多形成峡谷,并且沿程有串珠状盆地,河道蜿蜒于山峡河谷之间,两岸森林茂密,并且多有险峻悬崖逼临河岸。黑龙江流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此流域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条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极为重要的国境河流。黑龙江分南北两源。北源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江水流至入海口——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全长4510公里。南源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的西侧,依南源计算黑龙江长度为4344公里。

关于石勒喀河和额尔古纳河,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宫里有两个家族,一个是石勒喀族,另一个是额尔古纳族,两个家族互为近邻,世代睦邻友好,休戚与共。石勒喀家族生有一男取名叫石勒喀汗,此人性情刚烈、粗狂豪放、勇猛顽强,经常在天庭行侠仗义、见义勇为,遇到不平拔刀相助,也常遭到玉皇大帝的谩骂和惩罚,但顾忌石勒喀汗家族权贵显赫、功高盖世,故也就没再深究。额尔古纳家族育有一女取名叫额尔古纳儿,古纳儿则是一个性情冰冷、温顺稳重、细心委婉、少言寡语的女孩,两个孩子从小青梅竹马,形影不离,经常是喀汗照顾和保护古纳儿,不让她受半点委屈。然而,古纳儿在一次玩冰法术时,错将玉皇大帝的饮品当成自然水,凝结成厚厚的冰层,这可让玉皇大帝龙颜大怒,下令将古纳儿打到人间最冷的地方去,永远不得召回。古纳儿在去往北极的途中,得到了大兴安岭土地爷的关照,因土地爷和额尔古纳家族是世交,怕古纳儿去北极受不了苦和冷,骗其此地即北极,古纳儿低头看到处处都是银白色,误以为真的到了北极,便停下脚步,就此休整和喘息,但因经常思念喀汗而偷偷的掉泪,泪水洒在树木上,结成冰雾,使得万物变成玉树琼枝,在日光的照耀下银光耀眼。第二年春天,古纳儿抬头仰望,山上苍松茂密,层层叠叠,黛绿如墨,峰峦跌宕如风起云涌,松涛阵阵似万马奔腾,见此风光旖旎,山灵水秀,思念的泪花不禁夺眶而出涌进溪流,使小溪渐渐地形成江河,奔向心中思念而向往的地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多情的女神,就将此河取名为额尔古纳河。再说喀汗,他得知古纳儿被打下凡尘后,怒火冲天,在天庭大闹一场后,便追随古纳儿直往北极,因相思断肠、心急如焚、行动匆忙,一不小心看错了山峰,错降至大兴安岭山脉的北坡,从此相隔崇山峻岭,但两人却始终心心相印,朝思暮想,不知疲倦,祈求相逢,冬天累了就结冰而息,春天到来时,喀汗就使出浑身解数劈山赶路,流出的汗水融入小溪汇成河流,也就是今天的石勒喀河。两条河不停地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奔流,他(她)们的忠贞爱情故事和顽强拼搏精神感动了雷神爷,雷神使用神术,将阻挡他(她)们前进方向的山峰劈开。不知又经过了多少年,终于有一天,他(她)们再次重逢,彼此相见,百感交集,海誓山盟,水枯石烂,不离不弃,蜿蜒流淌,直奔东方,述说着悲欢离合的历史,记载着盛世欢歌的景象,所创造的黑水文化,是古纳儿的泪花和喀汗的汗腺凝结而成。

盛夏至龙江源,所见所思所悟,更对这首《龙江源之恋》“绿柳青山,黄罂争艳,哨塔四周绕山燕,金峰彩蝶舞琼瑶,世外桃源有人烟;月明星璨,蛙声一片,渔翁撒网波光涟,夜静思恋泪湿襟,将士卫国乐戍边”的长短句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阵雨过后,湛蓝的空中,浮荡着朵朵白云,随心所欲地变换着各种图案,飘上飘下、荡来荡去,一会儿,几朵云聚积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云团,左右翻滚;一会儿,又像脱缰的野马,挣开云团,独自飘向远方。打开车窗,闻潺潺流淌小溪,嗅阵阵花草幽香,观片片松涛林海,品自然之神奇,悟人生之哲理,顿感天高地阔,清凉气爽,原野空旷,沁人心肺,让人有远离尘埃之觉。到达的目的地,黑龙江源头第一村——洛古河村。村庄古朴宁静,依山傍水,清明锦秀,青松绿柳,郁郁葱葱,道两侧的水渠边,金黄色的野罂粟花,争奇斗艳,竞相绽放,在青松绿柳间,显得格外妖艳。其它不知名的小花,也不甘落后,露出了自己甜美的笑脸。农家的屋檐和哨塔顶檐,不时有山燕飞来飞去,或独来独往,或三五成群,有的忙于衔泥、筑巢,有的自得嬉戏、歌唱,有的觅食、哺乳雏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绝美画卷映入眼帘。

金色的野蜂(黄色的瞎蒙),白色、褐色、红色的蝴蝶,像美丽的仙女,翩翩起舞,自由自在地飞翔,各种的鸟叫声,不时的从林中传出,上演着一场世外桃源的歌伴舞音乐会。在这里,另一场盛况在常年上演着,那就是洛古河村的几十户人家和驻守在这里的边防某部五连官兵,相依相伴,和睦共处,演绎着军民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同守家园的段段佳话。

晚饭后,乘艇赶往龙江源观晚霞,金辉祥云,碧水青山,在身边飞过,岸上的松、桦、柞、杨,映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黑龙江两岸奇观胜景尽收眼底。速驰的巡逻艇溅起的白浪,犹如一条巨龙,不时的变换着姿态,有腾云驾雾之感。我岸的山体,岩层规则不一,呈条块状,顺水倾斜约60度,而俄方的山体,岩层似同我岸,则逆水倾斜约60度,一顺一逆,反差如此之大,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山川之神奇,之壮美。endprint

盛夏的夜晚,气爽、泌静、清凉,月亮升在半空,照亮湛蓝的夜晚,月光折射在江面,若隐若现,如梦如幻;星光璀璨,如礼花在天空绽放,银花闪烁;营区门前不远处的池塘里,阵阵蛙声,给寂静的源头之夜增添了童话般的色彩;而久违的蛙声,则让我回想起了难忘的童年。非农非渔的边民忙碌了一天,借着月光,划着小船,在暗红的江面上,撒网捕鱼,荡起层层涟漪,在晚霞余辉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渔歌唱晚”的水墨画卷。边关夜的宁静,执勤的士兵,遥望明月,浮想联翩,一江碧水将历史隔断,虽挡住了人们的脚步,却挡不住人们的视线;虽隔断了往来的船只,却隔不断水下的泥沙和自由飞翔的鸥雁。

戍边官兵,薪火相传着一种信念“献身黑龙江畔,饮江水,流华夏血脉;驻守兴安岭下,嚼寂寞,凝边关军魂”。用当代戍边军人的人生真谛,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自古忠孝难两全”的段段佳话。

龙江第一湾——金环岛

龙江第一湾——金环岛。又名日月江山,位于漠河县图强镇红旗岭下,北纬约53度30分,东经约123度30分。

金环岛是黑龙江水流经此江段处,回流急转形成的一大江湾,在地图上看似一个自然天成的“Ω”形状,站在“Ω”左湾山顶的观景台鸟瞰,江岛环抱、花香草茂、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岛四周经过多年江水冲刷,形成了一道黄沙与鹅卵石构成的沙石带,在阳光映照下,整个小岛犹如一颗沉睡万年的硕大绿宝石,镶嵌了一道金边,托浮在江水中,故又名“金环岛”。所称日月江山,是出自熊琰的一首《日月江山赋》,他在诗里这样描写:“江山如此秀色,日月更加增辉。感自然神奇之鬼斧,览天地泼写之华章。于是歌曰:其滩名为金环岛兮或曰金环滩,其水名为龙江第一湾兮日夜不断。登高而望兮其滩若日圆,再看江湾兮其水如月相连。其山势峭立兮江山相环,其景奇特兮其形壮观,故曰其名兮日月江山。”

走进第一湾。十几公里的旅游专线,可谓是山路弯弯、曲径通幽,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像在五彩画廊中穿行,尽情饱览北国金秋的旖旎景色。墨绿的松树,厚重沉稳;碧绿的紫椴,古朴宁静;翠绿的杨柳,和谐自然。昂首挺拔的落叶松,高耸入云;俊秀华美的樟子松,傲然屹立;亭亭生长的白桦树,玉洁无瑕。时而,几只鸥鹭在江湾的树丛中惊起,飞向远方,各种山雀在道旁的树林中唱着歌飞来飞去,蓝天下的雁阵,则不断变换着队形,发出“咯咯”的叫声,勾勒出一幅幅立体边关秀美画卷。

感悟第一湾。越野车在红旗岭的平台处停下,沿山坡铺设的木梯而下,顿时,一弯碧水尽收眼底,宛如一条美丽的银河,婀娜多姿地盘卧在眼前。岁月蹉跎,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没有了汹涌澎湃,没有了逐浪滔天,蕴含着纯洁恬静和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自然之美。亘古龙江水,奔流向东方,见证着天空云卷云舒述说着人间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荡涤着古人,沐浴着今人,昭示着后人。

守望第一湾。寂静的清晨,淡淡的云雾,像条条银丝,将俊秀的江面蒙上了一层面纱,变换着各种图形,时隐时现,时聚时散,时高时低,自由自在,飘来游去,好不惬意。霞光透过薄雾散射在金环岛上,色彩斑斓,幽静神奇,古朴自然。脚踏红旗岭之山巅,习习微风,以待凉意,放眼望去,群峰连绵,苍松点点,百态万千。俯首鸟瞰,半山腰处一块巨大的“镇山石”,横峰出世,顺看,像一头勇猛不屈的雄狮,窥视宝岛,镇江守园;横看,宛如一位雄健的卫士,令人肃然起敬,挎枪立崖,端庄威武,看护美景,坚守自然。一首《盼圆》七律诗:“半江半水半河山,半红半绿半欢颜。过去风光皆在我,翘首祈望国梦圆。”道出了无数游子和戍边卫士对祖国大好河山俊秀美景的爱恋和对祖国完整统一的永久期盼。

走进第一湾,寻觅自然之神奇,感悟第一湾,探求界江之神秘,守望第一湾,践行使命之神圣。

龙江第二湾——黑龙潭

龙江第二湾——黑龙潭。位于塔河县开库康乡境内的盘古河、西尔根气河下游流域,故又名双河湾。北纬约53度10分,东经约124度50分。

开库康乡素有“上三乡”之一的美誉,当地人亦称此湾为南山第一急弯。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为恢复卡伦制度,指派瑷珲副都统姚福升亲自勘查,在以前卡伦的基础上恢复和增设。姚福升乘船察看了呼玛县境内沿黑龙江的山川地势,选择要隘地段,恢复和增设了16个卡伦。”又载:“阿穆尔卡以下六里许,又下距卡30里,各有木厂一处。又距此卡下游一百零八里有平原可垦地。拟设一卡曰:开库康卡伦。”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并入呼玛县,隶属漠河区管辖。1984年初,政社分开,改为开库康乡。

“开库康”三字,究其出处,说法不一,据说“开库康”本为鄂伦春语,有吉祥、如意之说;也有人说“开库康”既非汉文也非鄂伦春语,具体是哪个民族、什么含义无从查究。但此处,确有一段关于黑龙的传说。相传上古年间,一条黑龙在此地出水斗败恶白龙,此水也因此得名黑龙江。后世人为纪念黑龙,于公元2009年9月27日在黑龙江南岸修建了黑龙广场,广场上游有天然洞穴称“黑龙洞”,广场总面积约300平方米,中央立一石碑,名曰“立龙铭”,上刻铭文道:“传上古洪荒之年,一秃尾黑龙至此水斗恶白龙胜,取名黑龙江。后当地民众开荒拓土、库满粮丰、康泽百世,为感念黑龙其功,在此黑龙滩刻贵木塑其神形,历月经年其塑已废。今承民意,於己丑年八月初九卯时动工重塑,拓黑龙出水势薄云天之状,以喻龙腾向上之意。是日阴云苍穹,立龙始,细雨霏霏,毕则大雨如注,待修复龙角时风停雨住,修毕则又雨势滂沱,匠人曰神也。此塑上水处可至黑龙洞、助战台、白石岛、黑龙庙,对岸则满目异域风光。江水日夜,千载悠悠,乃游之圣地。为祈神龙福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立此龙并铭文记之”。

这里的居民原多以打渔、伐木为生,哨所东侧的楞场原为木厂和运输码头,昔日源源不断地将木材装载运往黑龙江下游的佳木斯等地的繁荣景象一去不复返了,现虽已废弃,但朽木残干仍随处可见。据当地老人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占领时期,倭人为了大肆掠夺黄金和木材,从内地骗来、抓来大批无辜的农民、工人和城市居民,为他们做苦工,服劳役,有的修山洞,修秘密军事要塞,修地下杀人水道,有的伐木垦荒耕种。在各工地的劳工,吃住在工地,周围的山岗设岗卡监视,严密看守,以防劳工潜逃。劳工有病,无医无药,只有呻吟待亡,有的病人还没死去,带着气就被抛进山谷,弃尸荒野,无人埋葬。经常采山的人时而会在深山老林里看到白骨遗骸。endprint

南山下游有一急弯,风景秀美,相传此为上古神龙盘踞之地,也有人讲,此湾水深流急,为黑龙栖息之地,当年黑龙大战白龙时,龙王怕黑龙吃亏,就派鳇鱼王率众弟子前来助战,黑龙浮出水面时,鳇鱼众弟子便逮来鱼虾喂黑龙,让黑龙有个休息和补给的机会,当白龙浮出水面,鳇鱼王则派精兵强将集体向白龙发起攻击,不让白龙有半点喘息的时机,黑龙获胜后,龙王为嘉奖黑龙,将此河命名为黑龙江,另命鳇鱼家族永远追随并辅佐黑龙,黑龙和鳇鱼就像父子一样在此水域栖息,相依为命,不离不弃。从此,鳇鱼一面侍奉黑龙,一面繁衍后代,造福两岸人民。过去此江段一年要出上百条的鳇鱼,如今也产鳇鱼,有时能打上百斤,乃至千斤的鳇鱼,故此湾也有鳇鱼湾之美誉。

沿边防巡逻路,经开库康村,过西北沟桥,翻两座山峰,至双河自然保护区的检查站(执勤砖房),登至山顶转身俯瞰,此湾形状颇似南北反转的母亲河—黄河的“几”字湾,眺望远方,欣赏美景,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你会感叹大自然之神奇,妙哉!妙哉!

龙江第三湾——六道湾

龙江第三湾——六道湾,位于呼玛县金山乡察哈彦村和新街基村之间的羊草沟南的山岗处,北纬约52度15分,东经约126度17分。

2013年盛夏,我陪同地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学创作采风团,乘“北极明珠”号游轮,从黑龙江上游顺水而下,看、听、摄、讲,记录两岸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讲述边民的逸闻趣事、探究远古的民间故事。黑龙江正直百年一遇大水,波澜壮阔的江面波涛汹涌,水大流急,但丝毫没有影响采风团员的兴致和对自然的崇拜,不时的有人端起相机记录船尾浪花中稍纵即逝的彩虹,有人用笔记录两岸的奇特地貌,而我却在船舱里聆听刘琪老师讲述黑龙江那段悲壮的历史和大界江上的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刘琪:男,今年59岁,上海人,现就职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1970年至1978年在呼玛县金山乡察哈彦村下乡,曾多次做客上海电视台《往事》节目,主要探究黑龙江流域的历史。 他是这次行动的总策划和领航员,一会介绍这块的风土人情,一会让船靠岸,率队现地勘察,一会又滔滔不绝的讲起当年下乡的往事。据刘老师讲,在察哈彦半岛南入口羊草沟南山岗上,有六道湾观景点,可以远眺蜿蜒曲折的黑龙江中密布的岛屿以及察哈彦冒烟山。

察哈彦村因对岸的冒烟山而得名,历史悠久。冒烟山明代曾设有出万山卫,也称察哈彦峰。清时有“察哈盐”、“察罕峰”、“察哈岩”、“察哈颜哈达”等称。一说察罕是蒙古语“白色”之意。

清咸丰元年(1851年),呼伦贝尔城佐领敖拉常兴随船队停泊在察哈彦时,同行的府章京袁志安作诗云:“察哈颜美不在高,仙境神奇灵光照;山色空蒙透红晕,遥望清鲜驱烦恼”(据满文翻译)。敖拉常兴则作诗应对:“巡边不意遇仙境,群峰济济如玉屏,轻烟缭绕万象新,扑鼻幽香何处生”。

清乾隆版《大清一统志》和《盛京通志》称冒烟山名“察罕峰”,“在黑龙江城北九百里,穴窍中尝昼吐焰,晚出火,经年不熄,近嗅之气如煤烬,黄白色,其石,燃而碎”。俄国皇家地理学会西伯利亚分会会员马克在1855年称:“当地居民称之为察戛颜,即白色之意。岸坡之所以获得这一名称,是因为凡是在阿穆尔上航行的人离老远就可以看见褐白颜色的地表”。并在《黑龙江旅行记》1977年12月第一版记述:这个地方在当地居民中间被视为圣地,而且受到非常的崇敬。凡是经过这里的人都要向保佑此地的神明致祭。好久以来,这个地方就受到虔诚的敬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某些地方据称在冒烟火。这是一个很迷人的地方,风景优美极了,阿穆尔河蜿蜒曲折地沿着两岸流去,郁郁苍苍的落叶松和樟子松,衬托着赭黄的悬崖,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快要到中午时分,我们在察哈彦半岛的码头靠岸,多年没有见面的老乡聚集在村口的凉亭下,迎接这位远方的客人,刘老师邀请我和另两位地区的摄影人,前往南山观看六道湾的风光美景,说是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却走了半个多小时,原因是今年雨水大,好几处路段被冲刷出道道劣沟。爬上山顶,在灌木丛中寻找最佳站立点,穿过杂草丛生的茂密树林,沿山顶下行几米有一平台,可鸟瞰六道湾全景,虽然有几棵树木挡住了视线,但不影响整体效果。因岛屿众多,来往船只从察哈彦到下游新街基要拐六次湾才能到达,当地人称此湾为六道湾。

刘琪老师介绍说,据史料记载:此湾对面的半岛一带就是400多年前的桂古达尔城,当时的繁华富庶之景象已随时光而消失,而今是如此的寂静。那段悲壮而震撼历史让人记忆犹新,感慨万千。他还介绍说:沙俄对黑龙江上游的入侵,始于1643年,直到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历时46年。其中,叶罗菲·哈巴罗夫及其匪帮对黑龙江流域的武装入侵。其规模和破坏之大,集中地说明了沙俄对华政策的掠夺本质。哈巴罗夫探知从鄂尔河口往下到精奇里江口(俄境内的吉雅河)以上的黑龙江沿岸,共有九个达斡尔头人的堡寨,这九个头人是:拉夫凯、希尔基涅依、阿尔巴西、阿图依、达萨乌尔、桂古达尔、班布赖、科科列依和肖契卡巴亚。他们都是清朝顺治皇帝(1644―1661年在位)的进贡者。另外根据哈巴罗夫本人的报告,清政府在桂古达尔城寨设官吏,并向居民征收赋税,可见这里仍然实行的是八旗制。

关于哈巴罗夫入侵者的暴行在中外史籍中,都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谴责。《清圣祖实录》指出:“向者罗刹无故犯边,收我捕逃。后渐越蜀而来,扰害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诸部,不遑宁处,剽劫人口,抢掳村庄,攘夺貂皮,肆恶多端”。

英国学者约翰·巴德雷在《俄国、蒙古、中国》一书中指出:哈巴罗夫继波雅科夫之后,“用火与剑蹂躏了黑龙江”,“对达斡尔人和其他当地居民极端残酷”。

帝俄科学院院士费歇尔在《西伯利亚史》中写道,哈巴罗夫在黑龙江“把杀人不当一回事”,“靠抢劫为生”。另一个沙俄学者达维多夫写道:“我们掌握的有关上述时期(指十七世纪中叶)的全部资料,显现了一幅早期外来的俄国人以不人道态度对待黑龙江各部落的恐怖图景”。endprint

苏联早期的许多作品,以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露了早期沙俄侵略者在黑龙江上游的兽行。洛巴金谴责说,哈巴罗夫等人在中国黑龙江流域到处刮起“血腥的,毁灭一切的风暴”。巴赫鲁申在《哥萨克在黑龙江上》一书中写到:“俄国人入侵以及伴之而来的对居民的残酷杀害和对这块土地的蹂躏,给和平的达斡尔地区留下了骇人听闻的印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一繁荣富饶的地区变成了荒野;城堡成了废墟,田园荒芜……居民背井离乡”。

哈巴罗夫匪帮把死亡和恐怖强加在中国边疆各民族的头上,但是富有反抗外来入侵光荣传统的中国各族人民不是好欺侮的。面对着敌人优势的武器装备,他们用大刀、长矛、弓箭等原始武器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反抗。在黑龙江上游一带以雅克萨保卫战和桂古达尔保卫战最为著名。

刘老师有些激动,愤怒的讲道:桂古达尔城是达斡尔头人桂古达尔的驻地(该城位置在呼玛县的金山公社新街基大队附近)。1651年6月16日,哈巴罗夫匪帮窜犯城下。达斡尔族人民为了保卫祖国,抗击沙俄侵略,事先作了周密的准备。这个城寨里集中了上千名达斡尔人,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内分三个防区,四周围以土墙。土墙无门,但有地下出入口,土墙外有两道深沟环绕。城寨内还修了通向黑龙江岸的坑道,安置妇幼、牲畜、粮食。在哈巴罗夫到来之前,居民实行坚壁清野,烧掉城寨外的全部村舍。充分体现了达斡尔人民抵抗沙俄侵略者的坚定信心。

当哈巴罗夫匪帮窜抵城寨时,头人桂古达尔率众出城,列于江岸,阻止敌人上岸。哈巴罗夫突然下令开枪,当场打死20名达斡尔人。桂古达尔下令转入城寨固守。哈巴罗夫要求达斡尔人“不战而降”,向沙皇缴纳“毛皮贡赋”。桂古达尔严正地回答说:“我们向中国顺治皇帝进贡,哪有给你们的贡品?要我们向你们交贡,除非我们全部死光”。达斡尔人万箭齐发,使侵略军无法接近城寨。哈巴罗夫后来描绘当时的情况说:“田野里就像长满了箭一般”,可见达斡尔人民的抵抗是何等英勇!战斗彻夜激烈地进行,沙俄侵略军用大炮轰击一个通宵,才于6月17日凌晨在墙上打开一个缺口,冲入第一防区。在桂古达尔,他们血洗全城,一共打死达斡尔人661人,他们还抢走妇女243人,儿童118人,合计1022人,几乎是全城的人数,只有15人幸免于难。

达斡尔族人民保卫桂古达尔城的战斗虽然也失败了,但是他们反抗侵略,不怕牺牲,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受到中国人民的纪念。

龙江第四湾——堵里口

龙江第四湾——堵里口。又名“独路口”、“一线天”。把江湾半岛封堵起来或唯独的一条出口之意。此地位于呼玛县三卡乡的江湾村入口处,北纬约51度15分,东经约126度25分。

江湾虽称半岛,但它和大陆的相连处也只有几百米宽的距离(究竟有几百米,这要由黑龙江的水势来决定了,水势小时不足 500 米,水势大时仅有200多米),而这唯一的连接处也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半岛的山,均无正式的名字,最高海拔301.2米。千百年来,人们在山腰处开凿了一条几十公里砂石路,如今也铺上了硬质路面,路的下方便是川流不息的黑龙江,此路口所称为堵里口,仅凭这名字,我们就不难想象出此路对于进出江湾半岛有着绝对的唯一性和相对的危险性。这也是江湾半岛的神奇之所在。就是因为这座座不起眼的小山丘,才迫使黑龙江在此绕行了八十里,委屈的江水到这里,陡然间迂回折身,在打了个卷后才恋恋不舍地向远方流去。在西岸俄境内形成了一个钱袋样的半岛。开车通过堵里口,一个坡接着一个坡要反复八次,车里的人们就像坐在摇篮里一样,被轻轻地摇着。岛上的居民们说,这叫八道沟,皆因山势所为,堵里口是第八道沟,第一道沟以北才有人居住,所以走过这八道沟,也就到家了。

江湾半岛土地面积近 100 平方公里并建有农场,江湾农场历史悠久。《呼玛县志》(1980年版)记载:“据1978年《历史的见证——黑河地区文物考古普查文集》记载,在呼玛县江湾农场发掘出的原始社会的文物有饰附加堆纹的灰褐和黄褐陶瓷、骨器、陶器、石环等,这些在考古学属于‘同仁类型,而江湾农场遗址在这一类型中又是很典型的。事实证明,黑龙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足可以说明,此地是十世纪末金代女真族完颜部落,因为通过这些文物鉴定,证明都是金代的。”如今的农场是1965年从别的地方搬迁至此,取名江湾农场至今。

初冬的一个清晨,偶登上堵里口的山顶面北而立,湿润的寒风扑面而至,顿感有些凉意,最让人激动的是一幅奇美的画卷——《冬天里的夏天》映入眼前,让你难以想象,更感到有些费解,左侧是黑龙江的上游,江面还没有完全的封冻,早晚温差较大,水蒸气被东、南山遮挡卷回至俄境内的平原,沿岸的树木结满雾凇,银装素裹,玉树银花,一幅冬景画卷就这样打造出炉。右侧是黑龙江的下游,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江水落差较大,江雾因西侧山峰遮挡,水雾缭绕,云蒸霞蔚,缕缕银丝,似玉龙翻滚,又一幅江南水乡胜景映入眼帘,远处山峦若隐若现,又好似人间仙境。有时,只要你一侧身,就会失了方向感,可看到两条大江相向而流,不知哪里是来路,哪里是归途。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创造出了如此神奇而壮美的境界。

那一线天的北面,真的就是一个世外桃园,虽没江南桃花艳,亦闻北极稻谷香。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打算赐给长江南岸的一盆豆,因看错了江道,误洒落在黑龙江的南岸,黑龙行到这里时看到这奇特东西,弯身俯拾一把豆吃,顿觉味香扑鼻,回味无穷,因而脚步就停了下来,为了让王母娘娘不怪罪又要使这盆豆子长长久久的供养自己,黑龙便精心经营,格外照顾这里的百姓,体恤人们的疾苦,也造就了沿岸的富庶,年年丰收之景堪与江南媲美。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真是物华天宝,是我国最北部的农业示范区和北端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优质大豆生产区,生产有全国最高纬度上极富营养的高寒稻米,最纯净的各种菜蔬瓜果等农副产品。另外,天空珍禽飞龙鸟,水中锦鳞用瓢舀,树上猴头地香蕈,山里野兽随处找。是这里真实的写照。于僻远处山水窈然,也许自然的公正就体现在这里。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你可以独自地在澄净的江水边,于美丽夕阳下,一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面悠闲垂钓,让心灵感悟山声水语,静听云月。你一定会乐此不疲。

江湾不仅是一个极具神奇色彩的地方,也是一个极其富饶美丽的地方,更是一个品尝新鲜野生江鱼,大饱口福的好地方。故有“一江清水半江鱼”之美誉。江湾盛产江鱼,是因为这儿的江道弯度大,水流缓,所以鱼儿们愿意在此聚集。据当地老人讲,很早以前,江湾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大鱼塘,上百里江岸随处可捕,不要说是用网、钩这些颇有些技术含量的渔具,就是用我们日常的洗脸盆一人一天也能端上来几十斤。而且鱼的品种特别齐全,三花五罗十八子(三花即:“鳌花、鳊花、鲫花”;五罗即:“哲罗、法罗、雅罗、同罗、胡罗”;十八子即:“白漂子、白鲢子、白鱼岛子、青林子、鲫瓜子、嘎牙子、川丁子、柳根子、七星子、七里浮子、牛尾巴子、鲤拐子、狗鱼棒子、黄姑子、沙姑鲈子、细鳞子、泥鳅够子、红尾巴梢子”)样样都有。特别是三花五罗肉质鲜美且稀少而名贵,一向被誉为淡水鱼之冠。虽说现在的鱼不如从前那么多了,但是比起其他的地方,这儿仍然是鱼儿们的乐园,不仅多,而且肥。江湾人烹饪江鲜的技艺都十分高超、娴熟,煎炒烹炸炖,不同品种的鱼,便有不同的做法,花样翻新,满桌的鱼宴,使人食而不厌。但最具特色、最负盛名的要数江湾人在江滩上做的“江水炖江鱼”了,鱼美味鲜,美美地吃上一顿便会油然有一种“不枉此生”之顿悟,经久而不能忘怀,真的也会“堵你口”了。

责任编辑  张树方

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湾黑龙江
纸短情长
珠水之畔 月映江湾 力诚·榕诚湾美学样板间江湾首映
我家有一位老兵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向Hollywood专业影院看齐 河源东江湾别墅私人影院
Write a caption
最美不过荔江湾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黑龙江出版集团
黑龙江、阿穆尔河下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