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视野的西部地区“一带一路”走出去特色产业研究

2015-01-08 06:19陈振江何春江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五国中亚

龚 英,陈振江,何春江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一、基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大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了中国的国家战略[1]。

从地理位置上看,在规划中,“一带一路”重点圈定了18个省,其中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西北6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和内陆地区重庆[2]。西部地区占了“一带一路”的半壁江山(图1),足以看出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

图1 “一带一路”规划

中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期,要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不能过度追求经济的过快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结构,而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要鼓励产业低碳、绿色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能够拉动西部地区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与国际合作中能够将优势产业出口,扩大产业产能和销量,并将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国际,西部同时抓住机会,对高耗能、低效率企业进行淘汰,实现低碳、环保发展。

(二)“一带一路”对西部产业的意义

在“一带一路”的最终规划中,中国西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通过对西部省市与中亚五国的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互补性研究,可以看出中国西部的农业、油气配套产品、高新技术等产业出口至中亚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的产业具有走出国门的政策优惠、技术支持、资金补助等优势。在与中亚地区合作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将国内供给过多的生产线转移至中亚,进而优化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因此,在产业结构较为完整、具有较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与中亚五国的合作,能够有效进一步提高我国西部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高新设施设备实现污染源的最低排放。

(三)“一带一路”对提升西部地位的意义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国家发展战略原因,近代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晚于我国东部、东南、东北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处于内陆,地形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建设工厂及其配套服务设施,并且向外运输距离较远,消耗时间较长,运输途中货物的损耗较大。但是,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亚五国相邻,并且现已建成多条直达中亚的公路和铁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通过与沿线国家市场的合作,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高新技术、陶瓷、纺织等行业将会打破原有贸易体制的束缚,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将转变以前西部的落后面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西部产业“走出去”的低碳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西部与中亚五国产业的互补性分析

1.农业

我国西部与中亚五国都是农耕历史比较悠久的地区,然而我国西部与中亚五国的农业发展现状截然不同。中亚地区的农业产品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并没有经过深加工便出口国外,成为其他地区的加工原材料。这不仅浪费了中亚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而且其他地区将该地区出口的初级农产品深加工后再次售卖到中亚,更加增大了中亚地区的贸易逆差。

然而,中国西部的农业并不是初级农产品的栽植和售卖,中国西部的农业发展更注重整个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药、制酒、烟草等农产品产业链。如茅台酒业、玉溪香烟、黄果树香烟、云南白药等企业通过自身的农产品产业链建设,成为了国内知名的烟酒类企业,每年都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西部的农业产业链能够与中亚五国的农业结合发展,利用中亚地区的初级农产品作为西部农产品产业链的加工原材料,支撑加工农产品后,以一定的政策优惠低价出售给中亚地区,促进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农业的长期合作。

2.能源及能源设备

中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存量巨大,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2010年的原油总量为9575万吨,天然气产量达1331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有全球产量1/3的铀矿,并且每年的开采量呈上升趋势,并由国家全部控股[3]。哈萨克斯塔原油出口占到其对华出口总额的60%左右;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出口占其对华出口总额的80%以上;吉尔吉斯斯坦对华出口金、锡等贵金属占其对华出口总额的33%以上;而我国进口的铀矿砂有70%以上都来自哈萨克斯坦[3]。中亚五国在能源设备上也只能依靠其他国家在购买原油和煤炭等矿产的前提下,由购买方投资建设公路以及原油输送管道,如中哈原油管道、中乌原油管道等输送管道的建设,更缺乏大型的原油分解和煤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石油衍生品的提取设备。而中国西部的陕西、宁夏、四川等省市现已建成较大规模的石油冶炼设施设备,西部各省市的能源设备投资到中亚后,能有效缓解与中亚能源合作层次较低、能源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更能促进我国西部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发展。

3.有色金属冶炼设备

中亚五国是有色金属高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有全球产量1/3的铀矿,哈萨克斯坦也是世界上铬铁、锰铁、硅锰、锌、铝土等金属的重要生产国之一,除土库曼斯坦之外,中亚四国还分布着较高产量的黄金[4]。中亚五国工业发展滞后,自身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进行有色金属的加工和冶炼。随着中亚五国经济技术的逐步发展,该地区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设备的需求逐步升高,旨在于提高自身有色金属的产业链发展,提高自身金属产业链的独立性。

中国西部的宁夏、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也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并且也建成了大规模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链,如攀枝花钢铁厂、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西北稀有金属冶炼厂等。我国的大部分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厂的性质都是国有企业,资金、人才、技术都有国家支持,并形成了完善、高效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的钢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正在寻求向外投资的机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我国西部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就能向外拓展,可在中亚开设工厂,利用当地较低的劳动力,这不仅能够为我国的企业创造高额的利润,也能够加快中亚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完善当地的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西部产业“走出去”战略的支撑分析

1.政策支撑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中,西部有9个省被列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建设范围,涉及的产业有药材、烟酒、能源及能源设备、装备制造、冶金、信息建设等。西部9省被划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该区域与中亚五国有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合作基础,而且各省也根据自身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规划了各自的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规划,并开展了各具特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论坛和会议,如“西洽会”“渝洽会”“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青洽会”等具有区域意义的发展规划或会议。西部各省在总规划的基础上,对各省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税收、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支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上颁布了优惠政策,有助于西部的特色产业走出国门,投资“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2.政治关系支撑

双方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中亚国家参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力保障。2013年5月,中塔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塔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9月,中土、中吉关系分别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哈关系进一步深化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乌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至此,中国同中亚五国全面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紧密的政治联系,为双方就如何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紧密和坦诚的磋商提供了基础。

三、基于低碳视野的西部地区特色产业“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

(一)加大西部地区产业的低碳发展合作

我国西部地区的共同特色产业有制药、信息技术、贵重金属冶炼、纺织、化工等,这些产业涉及农业、工业,结构较为完善,产业链发展较为完整。但是,各省发展规模和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分配并不合理。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在政策和资金上都会得到国家相当大的优惠和补助。四川盆地具有“聚宝盆”的美誉,有色金属、铁矿、农产品等原材料丰富。并且,有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人才储备量大。陕西蕴藏大量的煤矿以及天然气资源。陕西省政府近年来着力建设能源及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建设。同时,所在地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陕西的能源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各省统一谋划,优势互补,人才互补,相互之间加大了合作力度,并利用信息化、清洁能源、先进产业管理思想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的低碳发展。如依靠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地的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冶炼、化工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并配合重庆、四川构成的“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大对废气、废水净化技术的开发,减少对大气和河流以及土壤的污染。同时,与国家环保局合作建立西部地区生产型企业的排放标准,该标准须高于国家的统一标准,为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链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打下基础。

(二)出口清洁能源建设技术

中亚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适合太阳能产业发展。但是,中亚地区由于技术和资金问题只能够建设家用的小型太阳能设备,如加热日常家用的热水器,还没有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造成光热资源的大量浪费。我国陕西、四川、重庆等地虽然不具备充足的光热资源,但是具备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建设能力,如重庆辉腾光电有限公司、重庆福日太阳能有限公司。太阳能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市场需求较少,从而限制了西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但是,中亚地区具有发展太阳能产业的良好条件,我国西部地区的太阳能产业链对于我国西部和中亚地区将会带来双赢的结果。

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夜温差大,冷热交替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风力资源,而中亚五国中只有土库曼斯坦的工业化水平能够支持风能发电的技术和人才。我国西部地区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我国新疆、陕西、西藏已经建成多个风能发电站,而且在管理上已经日渐成熟。风能产业出口中亚,不仅能够满足中亚地区对于能源的需求,改善中亚的能源结构,而且也有利于我国风能技术在以中亚为支撑点,向全世界推广。

(三)出口农业产业链

中亚是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地区,除哈萨克斯坦以外,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比例分别占全国3个产业经济总量的20%、27%、14%,19%。但是,由于中亚工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中亚五国的农业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如谷物、棉花、花卉等,只有少量的深加工产品,并且这类产品都以低价出口至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将这些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后再出口至中亚五国,不仅中亚五国的本土资源流失,而且大量的货币用于进口加工农产品,导致中亚五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贸易呈现逆差。我国西部是农业发展持续时间较长的省市集中区域,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高于我国东部地区。我国西部的农产品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云南的云南白药公司、云烟公司、玉溪烟草公司,新疆、陕西等地的纺织业,重庆的特色小吃以及火锅等。我国西部粮食产量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烟草、药材等经济农产品的栽植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我国西部农业产业链可以投资中亚,利用中亚的农业资源发展西部农业产业链,带动当地农产品深加工,减少粗放式生产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以保护中亚以及我国西部的生态环境。

(四)出口陶瓷生产技术

中亚的建筑材料很大部分来源于我国,而中亚的陶瓷生产技术粗放,管理不规范等原因使得在陶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和含有金属的土壤,这些废料的解决在中亚并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导致中亚在陶瓷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大气和土壤污染,并且良品率低。我国西部的宁夏、云南两省的陶瓷产业发展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运用了先进的废气、废渣、废水处理技术,让生产更加低碳和环保。出口我国西部的陶瓷生产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中亚地区的建筑材料需求,而且能够降低中亚地区在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优化我国西部陶瓷产业结构,淘汰作坊式的陶瓷生产企业,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源。

四、基于低碳视野的西部地区特色产业“走出去”的对策及发展方向

(一)基于龙头带动的区域联合发展

我国西部省市的共同产业中,较多产业涉及生产制造,势必在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造成环境污染,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统一的环境保护标准,一些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我国的环境受到更深的污染。这些共同的产业在不同的省市的发展程度不同。如能源及能源装备产业,四川、重庆、陕西、宁夏4个省市的发展程度高于其余的西部省市,云南、贵州的制药、制烟、制酒行业发展程度高于其他省市。分散发展不仅会使原材料的运输成本、损耗提高,信息流通失真和反应时间增长,而且还会导致各省市的产业发展重叠,导致产能过剩,浪费资源进而导致进入其余产业的机会成本。西部地区的产业分布较均匀,西南地区主要以农产品、高新技术、汽车、仪表、电子信息、钢铁制造行业为主,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以能源及能源设备、纺织、有色金属冶炼、合金锻造等产业为主。根据地缘优势各省市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支撑该地区的优势产业链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将产业链向其他地区延伸,不仅能够加大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集中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更能够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和技术实现该产业链的低碳、绿色发展。

(二)结合西部低碳产业输出供给与中亚五国需求

目前,中亚五国最多的需求为油气配套产品、大棚蔬菜、高新技术产品、纺织、陶瓷等。我国西部产业的输出必须紧密集合中亚五国的具体需求,并且在符合中亚和我国环保要求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环保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才能够出口至中亚,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我国西部产业的竞争力,更能够在出口至中亚后,得到中亚五国在环保、低碳方面的认可,为我国西部产业与中亚的长期友好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的制药、烟酒、花卉产业已经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逐步面临原材料不足的威胁,而中亚地区具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可供种植烟草、药材等经济作物,为出口至中亚地区的制药、烟酒、花卉产业链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这些产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相对于能源、钢铁制造等行业产生的废弃物更少,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因此,以农产品为基础的产业链向中亚出口对于环保设施设备的要求较低,具有更高的现实可行性。

我国西部的能源及能源设备、有色金属冶炼、高新技术等产业链在出口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环保设施设备的建设。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是与其配套的设施设备却极为缺乏,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乌石油管道全部是由中方投资修建。当地只能够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出口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向中亚地区出口能源设备、高新技术不仅能够支撑中亚地区的油气输出,提高其经济收益,还能够降低当地不规范生产和开采油气而造成的土壤和大气污染。

(三)由单品输出转向整个产业链输出

目前,我国西部向中亚地区的出口仅停留在制成品的单品输出,单纯的贸易型生产并不能满足中亚地区对于高新技术和农业、工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因此,我国对中亚的生产形势须由贸易型生产转型为投资性生产,将我国西部的生产制造技术投资到中亚地区,在中亚地区置办工厂,用当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为当地居民生产其需要的生活和生产用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我国西部企业的保环意识,督促其重视环保和低碳发展,更能够优化我国西部产业的结构,淘汰一批高耗能、低效率、高排放的不合格企业,进一步提升我国西部产业的绿色发展。

[1] 钟声.“一带一路”彰显开放与包容[N].人民日报,2014-07-02.

[2] 佚名.“一带一路”最终圈定重点18省[OL/OL].[2015 -03 -29].http://news.163.com/15/0329/06/ALRR290M00014AED.html.

[3] 刚翠翠,任保平.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的中亚五国发展模式[J].改革,2015(1):110.

[5] 石莹,何爱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合作与环境风险应对[J].改革,2015(2):119.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五国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中亚速览
中亚地区国际工程政治风险评估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