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关系”打造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

2015-01-08 16:03:58杜林洁
政工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军营强军官兵

●杜林洁

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关系”打造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

●杜林洁

习主席指出,要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打造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旋律”与“时代性”的关系,大力发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军营文化

弘扬主旋律、注重时代性,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打造强军文化,必须高举党的旗帜,以民族魂和军魂于一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为根本任务,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主旋律。一是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作品。紧紧围绕强军兴军实践,始终坚持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大力弘扬主旋律,突出现实军事题材,努力创作新颖的文艺作品,为官兵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二是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基因。结合部队不同特点和使命任务要求,深入挖掘本部队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大力发展适合各部队特点的军营文化,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互为补充、浑然一体的文化建设新格局。深入挖掘历史现实资源,宣扬部队辉煌战史、先进英模人物,让官兵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强化对军人核心价值和部队优良传统的认同。三是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发展,拓展文化视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军营文化的吸引力。实施网络扩容改造工程,加强政工网建设,拓展新功能新应用,打造网络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和工作指导渠道。四是丰富拓展新兴文化载体。推进数字电影、数字电视进营区,加强数字军史馆、军游动漫、远程培训等项目建设,开展动漫、游戏和DV作品创作比赛,推动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使军营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加符合当代青年官兵需求。广泛引进社会时尚元素,在军营中开展“专业达人”“超级战士”“技能大冲关”等评比活动,使传统的军事竞技更具吸引力、富有挑战性,激发官兵参与热情。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战斗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围绕提高战斗力筹划开展文化工作

打造强军文化,既要保持军事文化的战斗品质,又要注重军事文化的审美和娱乐功能;既要注意防止战斗力概念化的倾向,又要坚决克服娱乐庸俗化的现象。必须坚持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着眼点,紧紧围绕弘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用适应使命任务要求、体现军事职业特点的战斗文化,凝聚军心士气,强化战斗精神。一是开展富有军味的文化活动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发挥官兵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竞技文化、战斗文化,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二是运用战味浓郁的野战文化激励士气。积极适应部队野外驻训时间长、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频繁的实际,拓展帐篷文化、车厢文化、阵地文化,建好用好野战图书馆、战地广播电视、野战网吧、心理驿站,激发官兵持久旺盛的战斗热情。部队执行重大任务期间,组织文艺工作者到一线采访创作、慰问演出、跟踪服务。三是树立精武强能的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广泛开展“精武标兵”评选活动,把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照片挂上“星光大道”,列入“创先争优明星榜”,展示精武强能风采;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真正使典型成为鲜活的教材、闪亮的明星,引导大家树立爱军精武当标兵、立足本职建功业的价值追求。四是举行庄严神圣的仪式庆典凝聚感召。坚持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举行升旗仪式,新兵下连、官兵晋衔举行授枪授衔仪式,官兵入伍、入党(团)举行宣誓仪式,执行重大任务前召开誓师动员大会,开展表决心、挑应战和签名等活动,在仪式庆典中打出荣誉旗帜、唱响雄壮军歌、高呼战斗口号,让瞬间震撼成为永久激励。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格调”与“大众化”的关系,充分发挥强军文化涵养教化作用

打造强军文化,必须用红色的高尚的先进军事文化陶冶官兵,在不断提升格调中铸魂育人、砥砺士气。一是既要把关守口,又要打开窗口。一方面,随着兵员成分的日益复杂,社会意识形态随着人的补入而渗透进入军营,社会文化对军营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所以,抓好军营文化建设首要的不是想方设法堵住消极庸俗文化,而是尽可能用正面的意识更多地占领官兵思想阵地,积极做好消“毒”除“菌”工作。另一方面,对军营文化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发展什么,要旗帜鲜明,坚持军营文化的性质、方针和原则,特别是对具有积极影响的社会文化要大胆引进,吸收其精华和长处,丰富部队文化生活,确保官兵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二是既要追求品位,又要雅俗共赏。要瞄准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添科技、艺术和信息含量高的书籍,为官兵进行电脑培训,开展名著阅读、艺术欣赏、影视评论等活动,提升军营文化品位和档次,增强军营文化的吸引力。要适应新时期官兵特点,抓好可满足各方面口味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文化夜市”、开展“广场文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为每个官兵提供发挥特长的空间,使官兵人人进角色、人人展特长,人人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三是既关注个人成长,又瞄准打赢需求。文化建设要满足战士的成才和求知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其成长着想,利用业余时间搞好两用人才培训,鼓励官兵提升学历层次,为官兵谋求个人发展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持。要把主要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上,引导官兵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将个人成长需要和部队长远建设需要捆在一起。当前,特别要清醒地看到官兵科学文化素质与“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差距,把提高打赢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主动适应打赢未来战争需要。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抓硬件”与“抓软件”的关系,坚持“两手都要硬”

应当把强军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狠抓“硬设施”,彰显“软实力”,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官兵的精神沃土,成为战斗力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用基础设施保障。推动文化设施器材升级配套建设,旅团部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文化活动中心,营连重点建好俱乐部、荣誉室、学习(阅览)室、健身室、网络室,按照文化装备管理规定管好用好文化装备,充实更新书报杂志、音像制品和文体器材。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发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战斗文化、安全文化、法治文化。二是靠人才队伍支撑。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文化人才培养纳入人才战略工程,制定文化人才培养规划,采取集中培训、活动锻炼、送学深造等形式,努力培养一批文化名人、文化能人和文化骨干,形成连有文化骨干群体、营有特色文化队伍、旅团有大型文化活动人才的良好格局,为部队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重视发现、培养和保留基层理论、报道、文体、心理、网络等工作骨干,通过举办展览、评奖、比武、汇演等多种途径,为文化人才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三是以长效机制保证。建立健全文化形势分析机制,把文化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部队建设整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及时研究部署,定期分析形势,着力解决矛盾问题。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激励机制,把文化发展成果、文艺创演成果与人员职级晋升、进退走留挂钩,对在基层文化建设和全国全军评奖、重大创演中取得重要成果的人员,在评功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建立健全资金政策扶持机制,坚持把重心放在部队、放在基层,将文化资源和经费向基层倾斜、向战斗力倾斜,加大对边防部队、野战部队、驻艰苦地区部队和小散远直单位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人才配备、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健全新兴文化推广机制,积极探索推动现代科技在军事文化领域的运用,注入科技、时尚、互动等时代文化元素,努力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和表现形式;努力创新活动内容,改进组织方法,及时总结基层官兵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群众性优秀文化成果,培养和激发广大官兵的文化创新能力。

【作者系西安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军营强军官兵
军营里的奥运会
强军路上
军营游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武警医学(2018年2期)2018-03-19 06:56:50
军营畅想曲
心声歌刊(2017年4期)2017-09-20 11:43:50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环球时报(2012-02-17)2012-02-17 1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