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思维模式的持续创新,是解决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难题和瓶颈的关键。
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思维模式的持续创新,是解决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难题和瓶颈的关键。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令各方困惑的问题,例如:一谈到“民企参军”就只关注能否获得订单,没有获得军品订单就感觉“参军”没有意义;民企参与研制的军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链末端,达到系统级和起关键作用的非常有限;优秀军转民项目对民企来说就像隔着玻璃天花板,可望不可及;军民融合中介服务模式单一,认证培训、会议交流、展览对接等虽是行业主流做法,但常年不变,无论对军工还是民企的吸引力都越来越低,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顽症。为了破除这些制约因素,我们认为,一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再认识;二是要从发展模式和思路上探索开辟新的途径。对于民企参军,我们要有新的认识,诚然,获得业务订单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但在军品订单有限的情况下,民企在“参军”过程中学习军工单位的技术、质量管理经验、接受军工单位的指导、利用军工单位的资源等,对民企来说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军工企业集团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从实力和经验来看,民企虽然在某些专业领域具有优势,但要承担系统级任务,其总体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其承担专业配套任务的地位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如何推动创新上,最近,一些活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10月11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上海兴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发起成立的“飞天众智中国制造科技服务平台”成功上线。飞天众智平台依托线下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已取得的价值2000余万元的研发服务协议的成功实践,采用线上线下互联网技术交易模式,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为实现军工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施的充分利用、国防军工知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颇具创新的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在2015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中表示,充分利用军工企业人才优势而不是把军工企业的人才转移到民营机构和企业中去,通过提供高层次人才的培训支持,以及设计、工艺能力平台在民企中的应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这一想法非常务实,提供了军民融合的新思路,值得推广。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组织军队和军工高层次人才为企业项目和发展方向提供咨询评估,对于参军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改进项目发展的技术途径等具有重要价值,也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这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典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