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上海国际电影节”移师千年古镇朱家角

2015-01-08 00:17
上海采风月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乌镇古镇上海

光明网刊文说,受到“乌镇戏剧节”和“国际互联网大会”的启发,建议“上海国际电影节移师千年古镇朱家角”。如今大家都在关注乌镇:凭什么,“土古镇”能得到“洋网络”青睐?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如今却和谐共舞,风姿万千,甚至连国家主席也给大会发来贺信,国家总理也要亲临现场和互联网大佬促膝切磋。这是一个“机会总是给有准备者”的最佳案例。假如今天的乌镇不是一个环境优美、整洁有序、硬件挺括、软件到位、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普适风情的小镇,“机会”会垂青它吗?当然也要称赞国际互联网大会主持者的国际视野——假如不是如下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乌镇很可能就失之交臂了。这三个条件是:一是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二是最好能找一个像达沃斯那样的小镇,然后赋予它互联网的魅力;三是它能代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选来选去,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浙江的这座千年古镇,不仅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选择地”,还成了它的“永久会址”。

乌镇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它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不过话又说回来,以上描述,也可以按在其它有名的江南古镇上。仅仅用外在的风貌来“媲美”,不相上下者很有几处,如周庄、锦溪、西塘、朱家角……有的名气远在乌镇之上。为什么独独钟情乌镇?如果您亲自去感受一下它,就会认识到它的与众不同:它的方便和养眼,它的文艺气质和文明气息,它的有序管理和一尘不染,包括它的WIFI全覆盖、民宿旅馆连锁化、星级环境和服务,尤其是一年一度的“乌镇国际戏剧节”所掀起的高潮……这些加起来,才有它的这次“机会”。

而地处上海郊区的千年古镇朱家角,以上述“三个条件”来衡量,乍一看似乎都符合,加上它紧挨虹桥国际机场,又在国际大都市范畴内,若论召开国际会议,无疑更为方便。可是,细究下去,乌镇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乌镇有无线网络的覆盖、完善的旅游预订网站、二维码景点说明、各种会议的接待能力——小镇景区里就有100余个大小会议室,其中还不乏具备同声翻译系统的功能厅。更不可多得的是,它有美轮美奂的水上大剧院,有如同雅典剧场的露天“水剧场”,有数不尽的戏台、戏院、街头表演。真是硬件和软件全面优秀,科技和文化交相辉映。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衡量,朱家角的距离就显而易见了。

但是凭上海人的聪明才智,凭多年积累的高效运作,想把这块面积达一点五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三倍多的折扇形千年古镇,打造成“不似乌镇胜似乌镇”的特色古镇,并不难办到。若论外在条件,湖光山色之中的朱家角堪称“上海的威尼斯”和“淀山湖畔的明珠”,对它稍加修饰和改造,就能像模像样地“与国际接轨”。如今又有乌镇的经验可资参考,倘能大力吸取优秀部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很快就会面目一新。但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亮点”或曰“抓手”,给古镇注入文化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已经成为国际A类电影节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比乌镇从零开始打造“乌镇戏剧节”要容易得多。一项国际级别的节庆,大到请明星,小到选节目,都有一个积累过程,有时候其影响的辐射力是很缓慢的。而上海国际电影节1993年开始,从两年一届到每年一届,已经办了17届了,积累的人脉和经验车载斗量无限丰富。若说明星的数量和人气的旺盛,比起戏剧来,电影显然盖过一头。于是不妨大胆展开想象——

有那么一天,上海的朱家角成了法国的戛纳,这儿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永久驻地,国际大导演大明星们穿梭于古镇的巷陌之中,他们和普通观众在小酒吧和小饭店随时相遇。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主会场,是在新建的临水而矗的“上海影城”;而各个单元的活动,分散在旧建筑改造的古镇院落里;到处是大中小不等的影院,无论什么风格的电影,参赛的还是过期的,哪怕是百年前的经典,都可以随时点播。相较于剧场,一个影院的建造显然要容易得多:一块白墙,一个投影仪,就能建成一座影院。只要片源充足,即便电影节帷幕落下,依然可以留住人气。而且,根据目前互联网的发达水平和影院的管理水准,把一个高质量的电影数据库搬到古镇,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于是在爆满的人气下,民居纷纷改建成民宿,外观是古老江南,内里是现代东方。那些本来请不动的大牌导演和电影明星,因了古镇风情,纷至沓来,结伴而来,谁都想来。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旅游业、会议业、电影业……还可以细分为:餐饮、住宿、商店、礼品、拍摄、制作、广告、发行、演艺、艺校、道具、婚纱、会议、沙龙、品牌、名声……产业链会自然形成。不是说文化产业应成为支柱产业么?何妨努力挖掘文化资源,做大这“无烟工业”。

只要起步,只要思路正确,随时都不嫌晚。完美总是相对的,美国好莱坞的环球影城,也是在一场又一场的巨制拍摄后,渐渐积累了“经典场景”,将规模铺大,成为老少通吃的“童话世界”。乌镇也是在接待了无数游客和无数会议之后,才有今天的成就。后来居上,是常见现象。“高大上”的上海,不能再一味满足于打“高大上”牌,应有“多种经营”,特别是不能忽略自己的水乡特色,而应充分挖掘历史资源,用好古镇品牌,嫁接现代管理。设想一下,假如在油门一踩就到、紧邻“十里洋场”的水乡,有一个童话般的古镇,那儿的姑娘穿着蓝印花布,那儿的船娘哼着船歌摇着撸,那儿的游客打扮得体举止优雅,只有屏幕上才能得见的各路明星随时撞见,名特产风味诱人,夜古镇骚情迷人。到了每年的某一季,这儿成了游客观众的嘉年华,电影和明星熠熠生辉……难道,你能屏住自己,放过这难得的风情?

“上海国际电影节”这块金字招牌用到今天,除了多请几个大明星,多揽几部好电影之外,新鲜劲已然减弱。如今又有北京和长春的国际电影节抢风头,造成“巅峰对决”之势,日后越来越难有“发作”余地。假如,以另辟蹊径、避其锋芒的思路出奇制胜,用“古镇水乡电影节”的格局打“文化牌”,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就像乌镇,一夜间商机汹涌,这或许是当初想不到的。然而文化的吸附力就是如此神奇,你不知道每天转悠其间的有多少牛人,一旦很多牛人都认可了你,忽喇喇地,就会聚起风暴,让你惊喜得措手不及。

但愿这个提议能获得共识,能够让相关人士着急和行动起来,也让更多有识之士开始到朱家角转悠,细细考察古镇里的一桥(石拱放生桥)、一街(第一明清街)、一寺(报国寺)、一庙(城隍庙)、一厅(席氏厅堂)、二园(课植园和珠溪园)、三湾(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二十六弄(其实古弄何止26条)等等,包括闻名遐迩的谭盾的“水乐堂”、昆曲王子张军的“实景牡丹亭”、世界水准的全华水彩艺术馆……当一切古镇元素和文化元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时,“设想”或可成为“现实”。

千年古镇是不可多得的资源,17届的A类国际电影节是无法复制的成果,上海是不能替代的国际都市,近邻乌镇又是唾手可得的样本……如果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好处都留着(包括城里的影院轮番大映电影节参赛电影等),把亮点做得更鲜亮,没有理由不看好它。

猜你喜欢
乌镇古镇上海
乌镇遇雪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欢乐上海迪士尼
光福古镇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一墨乌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