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首轮改革三步走,打造超级企业航母
Three Steps of First Round of Russia’s Reform Build A Super Enterprise
在经过了近3年的论证和研究之后,2013年10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副总理罗戈津提交的航天工业改革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将俄罗斯主要研制和生产火箭航天设备的企业整合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二是除了科学研究机构和地面基础设施外,原本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的组织机构将转由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管理;三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作为权力执行机构予以保留,在航天业实施的项目中发挥组织者和国家订货商的作用;四是俄罗斯政府将成立火箭航天业一体化问题委员会负责行业整合,实现航天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使其成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的一部分。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将列入国家战略性公司名单,并对其进行整体估值,未来2~3年内有可能上市募股。2015年7月,俄罗斯又将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并为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
根据俄罗斯政府出台的法案来看,俄罗斯航天工业的首轮改革主要包括3项重点工作:股份制改造、合并重组和产品转型升级。
2013年11月11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制定了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的组建计划,该计划获得了5亿卢布(约合1亿元人民币)的国家财政拨款。
目前,俄罗斯航天相关的机构与企业主要包括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科研机构和100多家企业等单位。根据2013年12月发布的俄第874号总统令,俄政府对航天机构与企业进行了重组整合,在完全整合之后,航天局下属的企业减少至13家,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作为行政机构予以保留,充当行政管理和国家订货商的角色,具体负责制定航天政策法规和国家未来航天发展战略规划,并负责对航天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
俄罗斯航天工业改革坚定推行股份制改造。本次改革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行政权力予以保留,将其原下属大部分企业均归入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原来大事小情都要向政府汇报的工作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对其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势在必行,此种模式在本次改革中将得到根本改善。但航天工业企业完全私有化既不能满足国家对国防产品的特殊需求,也不符合俄航天企业的实际。适当保留全资国企,扩大各类股份制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成为此次航天工业选择的改革途径。
俄罗斯航天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曾经长期处于国家计划和安排下,因而产权制度单一,经营机制僵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缺乏认识,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此次改革中的股份制改革,目的是将企业产权结构合理安排,激发企业的活力。与一般的企业不同,航天企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将过去单一的国有制向国有参股和国有控股形式过渡。“股份制改革”并非简单的“私有化”,因为主要还要看谁持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完成此步骤,俄罗斯此举也可以看作是同国际接轨。
俄罗斯在航天工业领域大刀阔斧地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增强企业活力,最终实现从封闭军工到公众公司的转变。一方面,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和活力,使航天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吸引外部资金,缓解目前资金紧张的情况。股份制改造是航天企业转机建制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推手。
现阶段,俄罗斯的卫星、载人航天器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主要都集中在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公司、进步国家航天火箭科研生产中心这几大公司。
俄罗斯的主要运载火箭、卫星、载人航天器制造商都十分集中。在俄罗斯国内,还有很多从事航天工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创新意识强,但资金来源单一,规模不大,无法和这些大型生产联合体抗衡,无法获得大笔订单,多数在运营过程中就夭折,此番改革也将多家此类公司并入大型集团和生产联合体中,避免了重复工作,提升整体竞争力,也为原有的“强力集团”输入新鲜血液。此外,将其他众多的和这些公司具有相同业务的中小企业合并到其中,通过专业化整合,使其成为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航天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
2014年3月12日,在俄罗斯正式注册成立了联合火箭-航天集团,普京总统任命原伏尔加汽车公司总裁卡马洛夫担任联合火箭-航天集团总裁。新组建的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将获得10家一体化机构的股份,其中包括48个不同的组织机构以及14家公司。对此,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为实现组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而对企业进行的合并将会持续1.5~2年。
2014年4月,联合火箭-航天集团总经理卡马洛夫向媒体透漏,该集团正在考虑邀请国外审计公司评估俄罗斯航天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卡马洛夫表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中的股份制公司必须进行企业评估,对于国企,将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在随后进行评估和审计。
本次航天工业改革按行业领域进行首轮集约化。现代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对各类企业生产优势实行合理整合,强化管理,才能使其释放出更大的优势。俄罗斯将原来各自为营的大中型航天企业整合成各类超大规模的“企业航母”,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将行业内企业重组后整合成为集团,将减少企业内部竞争。在集团内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生产;同时,鼓励国家层面竞争,集中力量,有效利用资源,将优势凝聚起来,积极投入到国际竞争当中。通过重组以适应世界潮流的趋势,目的是要使技术力量和成果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充分的实力。
俄罗斯此番航天工业改革还强调航天技术转化应用,以服务联邦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发展。近年来,俄罗斯开始注重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与利用。2014年年初,俄罗斯政府出台了《2030年前使用航天成果服务俄联邦经济现代化及其区域发展的国家政策总则》,以期推动航天技术转化应用,使航天成果走入市场,真正惠及于民。航天工业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结构转型,使航天技术产生的成果更加实用,更具市场价值,这对争取国际航天市场份额十分有利。
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统一的区域数据分发体系、地球遥感信息编目、存储和传送系统”(ETRIS DZZ),保障终端用户对地球遥感数据和经过专业处理的相关产品的使用;同时,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交通监测系统,包括事故应急响应系统(ERA-GLONASS)。在“卫星交通监测计划”的框架下建成区域导航信息中心,保证居民出行;此外,利用卫星系统监测经济发展及重要地区(农田、林区、水域、铁路、工业带、居民社区、石油天然气带、燃料-能源综合带、其他经济区、北极、里海、远东及其他重要区域),真正实现利用航天技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意识到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可为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益处,俄罗斯政府也开始行动,为商业团体、科学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非营利性组织参与航天成果应用的讨论和决策创建有利条件,同时,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国家政策的实施创建有利条件,推进俄联邦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发展。此外,还将建立统一的法律标准,明确航天成果应用产品(服务)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建立认证体系、授权体系及独立的检查制度,用完善的法律体系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保驾护航。
首轮改革俄罗斯便出重拳,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整改航天工业。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唯有将航天工业置入市场中,遵循市场规律,才能不断获得发展。旧式的“大锅饭”模式早已过时,并带来诸多弊端:重复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淡薄,苏联式的国家扶持显然在当今已经不合时宜,企业自身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主动吸引外部资金,研制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并同国际接轨,不断做大才能谋得发展。
2013年12月,普京总统签署了组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的法令,优化俄罗斯火箭航天管理体系。普京签署的第874号总统令的7个附件,对将合并和改组的公司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将以下9家国有独资企业转成开放式股份公司,保证国有控股100%,随后将其部分股份并入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作为其注册资本。
1)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100%减一股(象征股);
2)拉瓦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100%减一股(象征股);
3)皮柳金自动化及仪表制造科研生产中心—100%减一股(象征股);
4)机械制造研究院—100%减一股(象征股);
5)伏龙芝兵器设计局—100%减一股(象征股);
6)莫斯科火星试验设计局—100%减一股(象征股);
7)微型精密仪器研究所—100%减一股(象征股);
8)火炬机械制造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100%减一股(象征股);
9)地球物理学科研生产联合体—100%减一股(象征股)。
(二)以下13家股份公司的股份将并入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作为其注册资本。
1)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2)精密仪器系统科研生产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3)约瑟夫扬空间监控系统、信息管理及机电系统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4)应用力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建筑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5)火箭航天仪器制造及信息系统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6)马克耶夫国家火箭中心—100%减一股(象征股);
7)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100%减一股(象征股);
8)格鲁什科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100%减一股(象征股);
9)机械及仪器制造人才培训研究所—100%减一股(象征股);
10)综合仪器制造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11)火花科研生产联合体—100%减一股(象征股);
12)兵器机械制造厂—100%减一股(象征股);
13)复合材料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三)以下4家股份公司的股份将先并入马克耶夫国家火箭中心作为其注册资本,随后并入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作为其注册资本。
1)兹拉托乌斯特机械制造厂—30%股份;
2)赫尔墨斯研究所—25.5%股份;
3)米阿斯机械制造厂—44.25%股份;
4)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机械制造厂—35.2%股份。
(四)以下4家股份公司的股份将先并入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公司作为其注册资本,随后将并入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作为其注册资本。
1)极地科研生产中心—21.4%股份;
2)地球物理-空间科研生产公司—23%股份;
3)西伯利亚仪器及系统公司—39.78%股份;
4)量子科研生产公司—7%股份。
(五)以下5家股份公司的股份将先并入火箭航天仪器制造及信息系统公司作为其注册资本,随后将并入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作为其注册资本。
1)测量技术科研生产联合体—54.18%股份;
2)物理测量研究所—65.74%股份;
3)莫斯科动力特种设计局—45.2%股份;
4)精密仪器研究所—44.27%股份;
5)俄里翁科研生产公司—25.5%股份。
(六)以下9家国有独资企业通过改组转为开放式股份公司,随后其部分股份将并入俄罗斯回声股份公司(EHO)作为注册资本。
1)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100%减一股(象征股);
2)拉瓦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100%减一股(象征股);
3)皮柳金自动化及仪表制造科研生产中心—100%减一股(象征股);
4)机械制造研究院—100%减一股(象征股);
5)伏龙芝兵器设计局—100%减一股(象征股);
6)莫斯科火星试验设计局—100%减一股(象征股);
7)微型精密仪器研究所—100%减一股(象征股);
8)火炬机械制造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100%减一股(象征股);
9)地球物理学科研生产联合体—100%减一股(象征股)。
(七) 以下7家开放式股份公司的部分股份将并入俄罗斯回声股份公司作为注册资本。
1)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2)精密仪器系统科研生产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3)约瑟夫扬空间监控系统、信息管理及机电系统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4)应用力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建筑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5)火箭航天仪器制造及信息系统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6)马克耶夫国家火箭中心—100%减一股(象征股);
7)莫斯科热力技术公司—100%减一股(象征股)。
王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