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玮
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的一次轨道交通突发事故应急演习中,担任电视总导演的笔者与同事们在轨道基坑工地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电视播出任务。在总结回顾中,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突发事件真的发生时,电视等主流媒体当如何定位,如何把握分寸、主动出击、深度挖掘,发挥自己的优势,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22 年前,宁波北仑电厂二号锅炉发生意外爆炸,宁波电视台记者兵分几路分别对爆炸抢救现场、医院施救及省市领导现场指挥进行了全面采访。当节目制作完毕,因事关重大,最后竟是未能播出。由于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失语,引发了社会上的种种猜测,谣言满天飞。部分爱乡港胞在看到香港报纸刊发的一些失实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想捐款却又不知如何捐款,所以专程赶到宁波来探听虚实。此事直至三个月后才爆出真相,平息了人们心头的疑问。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理念始终局限于“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内外有别”“公开出版物和内参有别”成为突发事件新闻选择的依据,以此掩盖了制度上的缺陷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主流媒体报道的开放度与十几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的参与更是推动事实真相的披露和进展。近年来国内的“非典事件”“冰雪灾难”“汶川地震”、国外的“海地和日本福岛地震”等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使媒体将受众的关注点聚焦在事件的深度报道上。
什么是突发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定义是突然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重大突发事件蕴涵着巨大的新闻价值,受众知情的欲望最为强烈。因为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信息在一瞬间传递,单位时间爆发出来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容易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在许多时候,重大突发事件的公开程度、处置方式及传播速度,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
“信息及时公开”已成为我国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共识。然而,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过程,这些进步并不是轻易得来的。最难忘的是2003年发生的SARS 疫情。在疫情开始传播时,流言和病毒一起在媒体的沉默中扩散,而等到流言达到高潮引起市民恐慌时事实才被公开,但内容也仅仅限于“辟谣”“打击奸商”“经验总结”,疫情的严峻形势始终没有被报道,直到迫不得已时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始公开疫情、问责官员。SARS报道对于促使《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和出台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之后,我国电视等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开始围绕受众知情需要而传播大量的有效信息,报道模式也开始多样化。一句话新闻、图片直播、现场直播、手机即时短信等无不为受众欢迎。之后每发生重大事件全国各大媒体都争相派出记者,第一时间公开有关信息,及时把有效信息传给广大受众。通过设置相关的议题,实现了媒体——公众——政府——媒体的良性互动圈,从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网络等新媒体使传统媒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在信息传递中呈现出高速、超量、多样的特征。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快”字当头,网民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得到关于事件的最新、最快的报道,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传统媒体中报纸则需要一定时间的撰稿、出版、印刷等程序;广播需要改变原有的播放节目顺序且在第一时间拿到“一手”材料;电视第一时间只能进行电话连线和口播新闻。
新媒体满足了个人话语的表达,受众变成了能够拥有“话语权”的“说者”。在这一背景下,“碎片化”成为受众市场的趋势,从而迫使传统媒体将原有传播受众最大化的传播方式转变为针对特定人群以追求良好效果的窄众传播,综合性的传统媒体逐渐被细化,更重要的是新的技术创造了媒体的互动功能使传播由单向转变为双向互动。
同时,国外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冲击情境下如何改进报道策略提供了模板。如“9·11 事件”“伦敦地铁爆炸案”“俄罗斯人质劫持事件”“海地及日本地震”等如实、准确、权威、深度的报道,为国内传统媒体树立了榜样。虽然新媒体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受众,但在突发事件频发的今天,新媒体也有着报道不够深入、不够透彻的弱点,这为传统媒体与之竞争提供了发展空间。
在突发事件面前,新媒体的“以快制胜”原则往往能够在瞬间满足受众对于事件知情权的渴望,但长久看来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同。突发性事件往往在发生之后,人们仍然十分期待权威机构及时发布翔实可靠的信息。只要是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在社会上还是会有广泛的认可度,传统媒体记者发出的报道往往成为各网络媒体争相转载的信息来源。此时,传统媒体就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权威性的媒介形象,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新媒体。
电视在所有传统媒体中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当人们关注突发事件的事态进展过程时,只要有电视台在现场直播,几乎电视成为大众最多的选择。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因为在海湾战争中连续24 小时不间断报道闻名天下;阿富汗战争也使得名不见经传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成为阿拉伯语系的“发言人”;汶川地震央视全面及时的报道,让世界对中国新闻的开放持肯定态度。
电视新闻直播带来新闻传播全新的时空观念,“正在发生”使电视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独具优势与魅力。从分类上讲,电视新闻直播可分为演播室直播和新闻现场直播。前者仅仅从制作手段完成了播出与受众收看的同步,受众看到的消息大部分是事先制作完成。而后者,却是对新闻事件现场的同步传播,受众看到的就是事件正在发生的那一刻。因此面对突发事件,直播是最快最有效的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的手段。浙江卫视积极打造大台形象,发挥主流媒体公信力强的特点,每遇台风登陆浙江境内,必派多路记者开着转播车直奔前线。杭州轨道交通发生坍塌事故,也是他们直播事故现场,让老百姓第一时间拥有了知情权。
电视直播在突发事件中担负了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的职责。发布灾区需求、普及抗灾知识、最新伤亡统计、天气预报、通讯和交通设施修复等,起到主流媒体在纷繁复杂事件中的传播作用、引导作用和定向作用。另外,电视媒体的记录功能是任何媒体难以比拟的,第一时间迅速及时传播真相,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最有力的就是电视影像的直播。实践证明,突发事件的直播改变了中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方式,应急管理的方式和灾难救助的方式,提供了新理念、新实践、新突破。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反映了电视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跃升。突发事件现场直播体现着电视媒体新闻报道改革的力度,它是电视媒体综合实力提高的体现,也是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电视现场直播正逐步成为电视媒体介入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