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链接,让课外练笔更有效

2015-01-06 07:58葛乃和
中国教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课外习作生活

葛乃和

学期末,笔者在参加学校课外作业的调查中发现,课外练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多读多写”的理念下,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练笔,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但不少课外练笔出现了目标不明、设计随意、脱离生活的现象,存在训练僵化、机械重复等问题。笔者认为,课外练笔要即时链接课堂、生活、学情和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链接课堂,力求针对性

课外练笔不是为了“写”而写,更不是课堂练笔的机械重复,它应该成为课堂练笔的有益补充,成为提高课堂练笔效率的有效手段。它力求针对性,具有明确的训练意图,这样才能满足课堂需要,贴近教学实际,时刻为课堂教学服务。

1.巧妙预习新知,积经验

课外练笔与预习新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经验,提高预习效果。如预习《军神》一课,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军神刘伯承的资料,提取重要信息,做一张人物小卡片。在搜集、制作过程中,学生会了解人物基本情况及生活背景,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领悟人物的精神。同时,用小卡片的形式练笔,调动了学生练笔的积极性。

2.即时迁移写法,练技能

模仿是创造,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课外练笔亦是如此。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和精彩的语段,要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将课堂的“得法”即时运用于课后言语仿写,便于学生领会其中的表达效果,掌握写法。如仿句训练,《石榴》一课有这样一段文字:“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学生可以观察傍晚天边的云彩写出形状的变化,也可以观察秋天的树叶写出色彩的缤纷。这类迁移写法的练笔,有利于学生认清言语规律,掌握语言表达的技能。

3.加深文本理解,促体验

在课堂感受人物语言、品悟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练笔,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言意共生。如讲授《菩萨兵》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红军战士与藏族同胞分手时的情景,并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以下是一位同学的写作:

红军要离开村庄的消息传开了。那天一大早,藏胞早早地聚到村口为红军送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紧紧握住朱总司令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啊!我一辈子从没见过像你们这么守规矩、爱百姓的军队。”一位老大妈从家里拎来一篮子鸡蛋,塞给小战士:“谢谢你们帮我们种了庄稼,不然明年哪有收成呢?这是自家的,你们收下吧!”战士们摇了摇手,深情地说:“谢谢老乡,留给你们自己吃吧!”藏胞们眼含着泪水,目送红军渐渐运去的背影……

即时链接课堂的课外练笔,可以帮助学生预习新知,积累经验;也可以迁移写法,提高写作技能;更可以巩固、消化、理解课堂已学知识,升华学生的情感,体会表达效果。可见,课外练笔链接课堂要力求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追求阅读与练笔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链接生活,注重实践性

生活是儿童练笔写话的源泉,走向生活是课外练笔获得生命力的根本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就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练笔之前也要先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发现生活、欣赏生活、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的实践性,这样才能真实细致地描摹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联系社会生活,谈看法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纷繁复杂,蕴藏了无尽的练笔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地观察社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可以鼓舞学生针对生活小区的新变化,街道小巷的新动向和电视、广播播放的新闻畅谈自己的看法……把社会生活的动态纳入学生练笔视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潜心的思考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关注社会生活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真实看法的兴趣。也许,他们的语言稍显稚嫩,认识尚不全面,但这样的过程是有意义的,它架设了儿童与社会交往的桥梁,反映了儿童真实的内心活动,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2.观照自身生活,说体验

学生生活自然本真而又趣味盎然。练笔就是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生活的本来面目,这是儿童生命存在的一种真实体验。如在英语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里,你和同伴是如何参与的?妇女节、儿童节,你是怎样度过的?当孩子有意观照自己的生活时,一次“吃鸡排”的练笔也充满无限情趣,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创作:

远远地就闻到一股香味,我连忙走近鸡排摊。只见人们里三层,外三层,把炸鸡排的三轮车围了个密不透风。老奶奶用小铲子在锅里熟练地翻着鸡排,雪白的鸡排渐渐地变成淡黄的,又变成橘红的……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早已垂涎欲滴,急忙接住鸡排小棒,抢先咬上一口。“好烫啊!”想吐出来,又舍不得,我就使劲张大嘴巴,将鸡排块在嘴里晃来晃去。“哎,小姑娘,慢点,谁跟你抢着吃?”炸鸡排的奶奶不禁笑起来……

3.构建可能“生活”,写想象

构建可能“生活”是对儿童现实生活的积极“创造”,能给课外练笔创造更广阔的天地。如学习了课文《最美的一片叶子》,布置学生走进大自然去采集秋天的树叶,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学生从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到亲自动手拼图,再到无拘无束展开想象,构建了可能“生活”,点燃了写作的热情,语言就能熠熠生辉。

课外练笔即时链接生活,与实践相连,让学生把最新鲜的事、最好玩的经历、最精彩的故事、最大胆的想象写下来,就能使他们走出空话连篇、套话“满天”、假话乱编的写作误区,从而达到积累写作素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目的。

三、链接学情,体现循序性

课外练笔具有简便、灵活、易操作的特点。链接学情就是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习作训练的要求进行适度分解,分步训练,从而突破习作教学的难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过程,这也体现了课后练笔的循序性。endprint

如写作内容“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不少老师课前潜心备课,课上精心指导,作后也悉心评点。但学生的习作并不理想。教师不禁会追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哪个环节做得不够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习作教学要贴近学情。本次习作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学写书信,既要正确掌握写信的格式,又要具体描写家乡的优美风景,生动介绍家乡的特色习俗。仅习作课的指导,学生达到这些要求,确非易事。基于学情,我结合单元阅读教学,采取“化整为零”、由易到难的策略,分块指导练笔,分步突破难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储备,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窍门。

1.描绘家乡风景,有特点

教学《九寨沟》一课后,让学生利用休息日游览公园、博物馆、街道广场等家乡景点,重点选一处景点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用总分总的方法描写出其迷人的风光。学生有的赞美雄伟的假山,有的描绘有趣的十二生肖石像,还有的描写美丽的仙鹤池……在描写公园的仙鹤池时,有学生这样写:“水池上的仙鹤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的抬头仰望天空,好像要引吭高歌,有的弯着头用细长的尖嘴轻啄羽毛,好像在挠痒痒,还有的伸长脖子,张开翅膀,好像发现了水中的目标……”读着这些练笔片段,一幅幅美丽别致的画面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2.介绍家乡习俗,找亮点

《桂花雨》一课,写了摇桂花、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等精彩的习俗活动,展现了人和丰年情景,表现了邻里之间纯真朴素的感情,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这对学生课后练笔很有启发,不妨让学生先问一问长辈,自己家乡有哪些古老风俗,再让学生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交流共享,拓宽练笔思路,学生就会酣畅淋漓地写出独具特色的风俗,如:

你知道吗?海安花鼓誉满神州,曾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参加过国庆五十周年联欢晚会,2008年还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呢!每到休息日的清晨,男女老少早早来到广场,随着优美的旋律跳起海安花鼓。大家一会儿颔首,一会儿摇肩,一会儿展臂……海安花鼓展现了家乡人们热情奔放、柔美温情的个性,也表达了水乡人民生活富足的欢乐情怀……

3.练习信件格式,破难点

掌握写信格式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基于学生已有的写作经验,练笔前先让学生复习留言条的写法,再与例文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掌握两者相同之处,即称呼、问候语、姓名和日期等格式一样。重点指导不同之处——写好祝贺语(留言条一般无祝贺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几种不同的祝贺语,让学生灵活运用。预先进行了写信格式的课外练笔,学生写起信来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有了这几次课后练笔的铺垫,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只要重点指导具体生动地描绘家乡风光,引导学生细致有趣地介绍家乡习俗,学生就会胸有成竹、驾轻就熟地踏上习作的“快车道”。有人说:“写作就像攀登一座高山。”如果我们真心、用心地搭建好登山的台阶,学生就能沿着这个台阶兴致勃勃地攀上山顶,领略到无限风光。

四、链接平台,增强互动性

课外练笔虽然不可能像学生的习作那样精批细改,但教师也不能置之不理、弃之不顾,更不能让课后练笔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教师应该即时链接各种平台,加强交流、踊跃展示,不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激励学生以更好的姿态写作。

1.利用课前时间,“秀一秀”

每个孩子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利用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写作中精彩的练笔片段,再组织互相评价、欣赏。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肯定,就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进一步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增强主动表达的内驱力。

2.建立班级博客,“晒一晒”

有人说,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创建班级博客,鼓励学生即时上传自己的练笔作品,动员家长、同学阅读并留言点评,还可以组织更多的读者参加交流,让学生体验自己言语中的乐趣。

3.创办班级刊物,“露一露”

为了让学生练笔获得生活化、多样化、系统化的交流,我们班还专门办了一份班级刊物《小银杏》,每月一期,让学生把精彩的课外练笔作品打印出来,再根据练笔的内容自己画上精美的插图,设计精致的封面、封底,最后装订成精美的期刊。定期组织学生循环阅读,召开练笔创作心得交流会,品尝言语创造的乐趣。

总之,课外练笔即时链接了课堂、生活、学情和平台,力求针对性、注重实践性、体现循序性、增强互动性,有效地促使学生“把兴趣写浓”“把信心写足”“把胆子写大”“把思维写活”。这样的课外练笔就像和煦的春风唤醒了儿童言语表达的欲望,给儿童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儿童阅读与写作即时链接语用范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ˉb/2013/02/348)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任媛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习作生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