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堂的“有效讨论”

2015-01-06 15:04袁淑芬张汉龙
中国教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品德交流评价

袁淑芬+张汉龙

简约高效、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品德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有效讨论”则是实现这一理想课堂的捷径之一。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师生多向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讨论,是构建真实、简约、生本的品德课堂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

一、准备充分,为有效讨论奠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不打无准备之仗”,要进行充足的教学准备,这是有效讨论的前提保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标,钻研和熟悉文本,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也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1.用心安排讨论座位

教师要用心安排讨论座位,这是有效讨论的前提。从现实角度来讲,传统的影剧院式、秧田式的座位安排并不适合开展课堂讨论,会给学生“我是观众或听众”的心理暗示。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指出,教室座位设置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因此,讨论式课堂理应注重教室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座位的安排。那么,如何安排座位更适合课堂讨论呢?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实施多种讨论模式,如安排成宴会厅模式、咖啡馆模式、圆形模式、马蹄形、梅花形等。

2.细心搭配讨论人员

讨论人员如何搭配,这是有效讨论得以进行的重要保障。课堂合作讨论学习的目的是在集体中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因此,教师在课前构建讨论小组时,应根据学习主题,从人数、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搭配,确保每组中都有动手能力强的,有观察能力强的,有表达能力强的,有善于推理的,有归纳能力强的……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及高中低水平的学生搭配,人数不应过多或过少,一般是3~5个。同时,小组中应有组长,并不定期轮换,以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积极性。

3.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讨论问题的设计是课堂讨论的关键,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问题设置的巧妙与否,与讨论成不成功有很大关联。问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善于捕捉学生的敏感区。讨论的问题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大多数学生有思考回答的价值,能帮助他们求异创新。讨论问题的设置必须难易适度,符合执教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问题过浅,学生脱口而出,流于形式,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价值;问题过深,学生就无法开展讨论,会使讨论陷入困境,达不到“有效”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执教“天有不测风云”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讨论。教师先出示一组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统计资料,让学生讨论并发现我国自然灾害存在哪些特点。根据交流,讨论这些自然灾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最后再讨论这些灾害发生的背后原因。这样的问题讨论就会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因此,巧妙设置各种层面的问题是保证讨论有效性的前提,也是评价讨论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讨论是一种开放、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由于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浅显,原有知识基础不一,领悟程度不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往往层次有别,因此,教师要成为课堂讨论进程的调控者与引领者,适时应变,采用灵活策略,进行调控,使讨论更真实与有效。

二、把握时机,为有效讨论生花

有效的课堂讨论,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使课堂讨论更“妙笔生花”,切不可过多、过频地利用课堂讨论,也不可“满堂论”代替“满堂灌”,要把握课堂讨论教学的时机,推动有效讨论的实施

1.论在“偏悖”时——反弹琵琶,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常常导致交流主题的偏悖。此时,教师组织讨论,既要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要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此外,教师也要适时当好“扳道工”,不仅能将学生引到教学轨道上来,也能使课堂氛围紧张却其乐融融。例如,在讲授“集体处处有规则”时,当教师提问“规则有什么用?”时,有的会学生叫起来:“有规则一点儿也不好,课间休息时间那么短,排队灌水喝,还没轮到我就上课了!”这时,教师要适当承认这一现象,点点头:“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有的同学排队站了半天,可是还没轮到他,上课铃声就响了。那我们就破除这个规则,不排队灌水喝,怎么样?”当教师将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议论纷纷:“大家挤在一起会更乱,会有更多的人灌不到水。”……此外,教师可以挖掘小组的力量,进入小组讨论环节。不久,各小组就会讨论出解决办法。最后,教师要进行小结:“同学们商量的结果,其实就是我们制订的一个小规则。不过,最重要的是规则订好后,大家要严格执行……”

课堂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因为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的不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交流时也常常会出现不同意见,但只有因“偏悖”而争议时,他们的思维火花才会碰撞,潜能才会被释放。因而,教师不应在此时敷衍了事,也不要急于评价,而应做一个潇洒的“助攻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引导他们讨论,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使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升华。

2.论在“两难”时——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又一村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实质上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判断真假,不断澄清人生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通过相关话题引起学生思考、争论与关注,创设一个说真话、做选择的讨论情境,深层次地拓展教学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学生对活动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的内化。例如,教师在教学“悲愤的吼声”时,为了让五年级学生形象地认知到“何为理性爱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播放抵制日货、砸毁日店等相关视频,让学生组成辩论小组讨论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讨论我们要不要支持这样的行为。面对学生认知上的支持与反对两种截然相反的冲突和矛盾,教师应播放中国汶川地震、日本地震发生后两国派出的救援队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营救及中日两国领导高峰会谈等视频,让学生再次展开讨论,在多向对话中各抒己见,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突破对“何为理性爱国”这一教学难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理性爱国、追求和平、共创和谐的愿望和追求,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得到升华。endprint

3. 论在“愤悱”时——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课堂讨论的最佳时刻。因此,教师要选择最佳时机以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也就能顺理成章地培养他们深入思辨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悲愤的吼声”一课时,可以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听《松花江上》,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催发。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录像片段,将他们的情感激发到高潮。此时,可能会有学生情不自禁地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时,教师要接住这个问题,再次发问:“这些人怎么会有如此的行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自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在讨论中交流他们已搜集的证据,教师也要出示当时军国主义无耻的“自圆其说”的言论……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会更明白侵略者残暴的罪行、丑陋的嘴脸、无耻的行为及部分左翼势力的顽固、可耻。

如何让学生牢记这段屈辱史,让他们记住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滔天大罪呢?观看视频,当学生处在“愤悱”状态时,教师的随机提问可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更深处,此时的讨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疑则思”。通过讨论,他们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才能充分感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无耻、顽固,才会让讨论真正有意义。

三、得当评价,助推有效讨论

各个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让不同学生都参与的讨论,努力让他们的参与“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为此,在课堂讨论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1.重视参与的评价

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是评价的目的。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轨迹,注重对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的评价,珍惜他们的每一个“亮点”,及时表扬有创见的学生,充分肯定讨论的结果。例如,在课堂讨论中,即使学生交流、发表的内容完全错误,教师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行!”当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时,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意,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增长了见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教师应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评价得当,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有利于讨论质量的提高。

2.关注多元评价

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和指导每位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一张贴纸、一句鼓励的话等都可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讨论状态及参与程度的手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讨论中、在“说”的过程中,是否发表观点、见解,是否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作为评价的内容;将在“听”的过程中,是否了解到不同观点、学到新知识当作评价内容;将在交流中是否取长补短、共同合作进步作为评价内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实施多元评价,对学生的表现也要及时评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3.注重捆绑式评价

课堂讨论是品德课程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研究多元性个性评价时,应注重研究捆绑式讨论学习评价。其含义就是利用“兵教兵”的策略,全面关注学习伙伴、学习小组的集体学习状态和结果,把“荣辱与共”“分担喜忧”的意识作为评价的核心取向,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互学习惯,提高差异参与的质量。例如,在讲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内容时,在合作讨论新中国的新气象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提出几点讨论交流的注意点。如:比文明,看哪组轻声细语;比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借助课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全员讨论汇总,实行资源共享;比收获,采用合适的方式在全班交流资源共享的收获。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颁发小彩旗。

品德课堂追求简约、真实、高效,以生为本。课堂讨论洗尽繁杂、低效,才能成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之捷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课堂讨论走向简约,品德课堂才会魅力可加;当课堂讨论走向真实,品德课堂才会更丰腴;当课堂讨论以生为本时,品德课堂才会更精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府苑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交流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