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高峰
移动支付已然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银行在做,终端厂家在做,互联网企业在做,通信运营商也同样在做。作为国内用户最多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对移动支付市场有着怎样的规划与布局?带着疑问,本刊记者特邀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数据业务部总经理张锦卫,进行了一次有关于移动支付的对话。
《信息化建设》:张总您好,请问在您眼中,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如何?
张锦卫:我感觉,现在移动支付市场是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处在一个混战的状态中。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支付可以说是信息消费的基础核心能力,是产业链各方的必争之地。银联、银行、支付宝、财付通这些企业不必赘言,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商GOOGLE、终端厂家苹果都加入了这场混战中,大家都力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市场里谋求一个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
《信息化建设》:中国移动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为何会决定参与这场混战?
张锦卫: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讲讲我们所选择的移动支付方式。目前移动支付的技术发展迅猛,形式多样,其中NFC支付是一项最主要的移动支付技术。所谓NFC就是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以手机为载体,把非接触式IC卡应用结合于手机中,以卡、阅读器、点对点三种应用模式,实现支付、身份认证和信息交换等多种应用的服务产品。手机支付一项核心要素就是安全模块SE,它是存储应用、密钥及敏感数据的载体,对于支付、身份认证等安全性要求高的应用必不可少。中国移动的NFC支付方案是基于SWP-SIM卡的解决方案。因为SIM卡是运营商天然掌控的,NFC-SWP标准已被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确认为了全球标准,获得国际主流运营商与全球主流终端厂商的支持。
有了这样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对中国移动来说,手机支付业务能够提高广大客户的使用粘性,也是扩大生活服务份额和各行各业信息服务份额的重要抓手,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移动参与到支付大战中的最大优势是支付安全性高。基于SIM卡的移动支付方式则完全不同,因为它与个人的身份是直接绑定的,不仅实行实名制,而且隐私性很强。
再来说说最近引爆互联网的Apple Pay。我认为,像这样由国外企业主导的支付方式一旦在国内大量使用,使用者的支付数据将变得赤裸裸,这背后的信息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此,中国移动做移动支付,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市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为人民、国家的信息安全尽责。
《信息化建设》:您说中国移动做移动支付始终责任,那么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下中国移动的移动支付产品?
张锦卫:中国移动的移动支付产品叫“和包”,它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支付平台。以前,我们钱包里放着一堆卡,密码经常记混;每次输密码的时候担心密码被人偷看;每次出门要带各种卡,找起来好麻烦……这些事能不能简单点?完全可以。
要实现这些目的,全凭“和包”的两大“法宝”:手机钱包和手机支付。手机钱包负责线下结账,手机支付则负责线上付款。
手机钱包业务,类似一张万能卡,它把每个用户的电子卡片应用(如银行卡、公交卡、会员卡等)装载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中,以前用户刷卡,现在刷一下手机就行。通过“和包”,能完成话费缴纳、互联网购物、水电燃气账单支付及刷公交地铁等。目前,杭州已经开通“和包杭州通”业务,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坐公交、坐地铁、逛商场,非常方便,受到了客户的广泛欢迎。金华、宁波等地市也实现了“和包”用户的公交应用等,支持NFC功能手机的客户可以前往当地营业厅办理。
我们常说,现在的智能手机就像一个超人,除了能打电话,还能上网、打游戏,干电脑的活。现在,“和包”还把钱包和银行卡的活也干了。当然,“和包”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也不会缺席,8月推出的“和聚宝”理财产品,对接的是汇添富和聚宝货币基金,目前收益稳定在5.2%,远高于余额宝的收益。
《信息化建设》:未来,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市场有着怎样的布局?
张锦卫:要谈未来的规划,首先得说说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们推移动支付产品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使用NFC功能手机的消费者较少。不过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我相信支持NFC支付功能的手机终端会越来越丰富。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完善“和包”业务,让它真正成为用户的一卡通和钱包。中国移动构建了NFC手机、SIM卡和多应用开放平台,与各行业进行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移动的用户群以及规模优势,构建完整的NFC生态产业链,建设用户、应用提供方(AP)、商户、终端厂商、SIM厂商等多方参与的多边市场。举个例子,由于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城市一卡通、公交卡、地铁卡等,需要逐一去对接,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国移动做移动支付是一种责任,未来我们将继续增强移动支付产品的安全性,让所有人都能放心地去移动支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