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该院诊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改良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复发率,有效性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VAS、BNI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复发2(5.00%)例比对照组9(22.50%)例少,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8/40)比对照组40.00%(16/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BNI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b)-0020-02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ZHANG Jinl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Jinzhou Central Hospital, Jinzhou, Liaoning Province, 1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The data of 80 case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scheme. 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surgery, and 40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modifie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The efficacy, relapse rate, indicators of effectivenes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VAS, BNI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the disease relapsed in 2 cases (5.00%), less than 9 cases (2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20.00% (8/40), lower than 40.00% (16/4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BNI score of both groups improved obvious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significant with clinically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Trigeminal neuralgia; Efficacy; Analysis
目前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方案有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因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所以手术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1-2]。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诊治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患者病情均经MRI、CT等影像学头部扫描检测并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1∶19,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3.96±2.63)岁,病程9个月~17年,平均病程(7.95±1.14)年;研究组男女比例17∶23,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5.12±3.47)岁,病程11个月~20年,平均病程(8.95±1.89)年;疼痛分布:第Ⅰ支7例,第Ⅱ支10例,第Ⅲ支14例,第Ⅰ、Ⅱ支17例,第Ⅱ、Ⅲ支21例,第Ⅰ、Ⅱ、Ⅲ支11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做好麻醉措施后,与其后发际线行内斜切口或是在乳突尖下端行横切口,切口长约4~6 mm,充分暴露皮肌瓣;剥离骨膜下组织在枕乳缝交点下方行钻颅,切开硬脑膜后悬吊,排除脑脊液。在显微镜下手术,分离粘连蛛网膜,游离压迫神经的责任动脉,让其与神经根分离,然后垫入涤纶片,止血后关闭颅腔[3]。
研究组患者给予改良式手术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充分麻醉后,用直径约2 cm微骨窗,磨除骨窗边界内板,在三叉神经根入颅位置,全方位探查和梳理该处蛛网膜和小血管;充分处理三叉神经REZ区域内粘连蛛网膜和微小血管,用涤纶布包绕整段三叉神经并用钛夹固定,完成后应用人工脑膜修补硬脑膜[4]。
1.3 观察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复发情况;有效性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面部麻木、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颅神经症状、小脑症状等; 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国际BNI麻木评分情况(注:均以50分为临界值,>50分表示症状显著,≤50分表示治疗效果明显)[5-6]。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复发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35(87.50%)例与对照组31(77.5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复发2(5.00%)例比对照组9(22.50%)例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情况(x±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研究组总发生率为20.00%(8/40)比对照组40.00%(16/40)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BNI评分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BNI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BNI评分情况[(x±s),分]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具有骤发、骤停、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临床早期对症治疗,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7-8]。本研究将对本院诊治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50%(35/40)VS77.50%(3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接触血管的机械压迫作用,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在术后病情得到改善。微血管减压术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确切,但由于手术后蛛网膜局部粘连,垫棉脱落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但在该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复发率5.00%(2/40)比对照组22.50%(9/40)少,并且并发症发生率20.00%(8/40)比对照组40.00%(16/40)比对照组低,具体表现在面部麻木、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方面。分析原因是由于术中彻底松解及游离三叉神经以及面听神经周围的蛛网膜,用涤纶片将整段三叉神经包裹住,这一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9]。
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感以及麻木情况是反映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体现,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予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BNI(国际BNI麻木评估量表)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临床应用手术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积极应用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增强临床疗效。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得出研究者VAS、BNI评分分别为(35.26±3.27)分、(33.17±4.12)分均比对照组(44.26±5.10)分、(43.25±4.71)分高,说明改良式微血管减压术临床效果甚佳,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述研究结果与窦宁宁[10]实验结果相类似,进而证实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研究组治疗有效性指标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5±0.47)h、(7.26±1.59)d均比对照组(4.10±0.68)h、(10.29±1.33)d短,提示手术时间短说明治疗过程安全性较高,住院时间短说明临床疗效较佳。关于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即复发患者再次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大量临床实验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及复发病例较少,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麻木情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蔚林,漆松涛.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697-2700.
[2] 郭伟伦,王宏,马全锋.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2):297-298.
[3] 吴婧婧,盛显仓,汪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41-42.
[4] 周景儒.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8):239-241.
[5] 李强.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89-90.
[6] 黄辉,胡志强,朱广通,等.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华医学杂志,2013,34(35):2491-2493.
[7] 黄其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11(12):109-110.
[8] 王清.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6):349-351.
[9] 张京华.微血管减压术和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3(15):89-90.
[10] 窦宁宁.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青少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1):63-65.
(收稿日期:2014-06-28)
研究组患者给予改良式手术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充分麻醉后,用直径约2 cm微骨窗,磨除骨窗边界内板,在三叉神经根入颅位置,全方位探查和梳理该处蛛网膜和小血管;充分处理三叉神经REZ区域内粘连蛛网膜和微小血管,用涤纶布包绕整段三叉神经并用钛夹固定,完成后应用人工脑膜修补硬脑膜[4]。
1.3 观察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复发情况;有效性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面部麻木、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颅神经症状、小脑症状等; 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国际BNI麻木评分情况(注:均以50分为临界值,>50分表示症状显著,≤50分表示治疗效果明显)[5-6]。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复发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35(87.50%)例与对照组31(77.5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复发2(5.00%)例比对照组9(22.50%)例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情况(x±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研究组总发生率为20.00%(8/40)比对照组40.00%(16/40)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BNI评分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BNI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BNI评分情况[(x±s),分]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具有骤发、骤停、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临床早期对症治疗,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7-8]。本研究将对本院诊治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50%(35/40)VS77.50%(3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接触血管的机械压迫作用,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在术后病情得到改善。微血管减压术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确切,但由于手术后蛛网膜局部粘连,垫棉脱落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但在该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复发率5.00%(2/40)比对照组22.50%(9/40)少,并且并发症发生率20.00%(8/40)比对照组40.00%(16/40)比对照组低,具体表现在面部麻木、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方面。分析原因是由于术中彻底松解及游离三叉神经以及面听神经周围的蛛网膜,用涤纶片将整段三叉神经包裹住,这一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9]。
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感以及麻木情况是反映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体现,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予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BNI(国际BNI麻木评估量表)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临床应用手术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积极应用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增强临床疗效。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得出研究者VAS、BNI评分分别为(35.26±3.27)分、(33.17±4.12)分均比对照组(44.26±5.10)分、(43.25±4.71)分高,说明改良式微血管减压术临床效果甚佳,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述研究结果与窦宁宁[10]实验结果相类似,进而证实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研究组治疗有效性指标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5±0.47)h、(7.26±1.59)d均比对照组(4.10±0.68)h、(10.29±1.33)d短,提示手术时间短说明治疗过程安全性较高,住院时间短说明临床疗效较佳。关于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即复发患者再次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大量临床实验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及复发病例较少,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麻木情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蔚林,漆松涛.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697-2700.
[2] 郭伟伦,王宏,马全锋.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2):297-298.
[3] 吴婧婧,盛显仓,汪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41-42.
[4] 周景儒.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8):239-241.
[5] 李强.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89-90.
[6] 黄辉,胡志强,朱广通,等.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华医学杂志,2013,34(35):2491-2493.
[7] 黄其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11(12):109-110.
[8] 王清.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6):349-351.
[9] 张京华.微血管减压术和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3(15):89-90.
[10] 窦宁宁.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青少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1):63-65.
(收稿日期:2014-06-28)
研究组患者给予改良式手术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充分麻醉后,用直径约2 cm微骨窗,磨除骨窗边界内板,在三叉神经根入颅位置,全方位探查和梳理该处蛛网膜和小血管;充分处理三叉神经REZ区域内粘连蛛网膜和微小血管,用涤纶布包绕整段三叉神经并用钛夹固定,完成后应用人工脑膜修补硬脑膜[4]。
1.3 观察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复发情况;有效性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面部麻木、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颅神经症状、小脑症状等; 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国际BNI麻木评分情况(注:均以50分为临界值,>50分表示症状显著,≤50分表示治疗效果明显)[5-6]。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复发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35(87.50%)例与对照组31(77.5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复发2(5.00%)例比对照组9(22.50%)例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情况(x±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研究组总发生率为20.00%(8/40)比对照组40.00%(16/40)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BNI评分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BNI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BNI评分情况[(x±s),分]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具有骤发、骤停、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临床早期对症治疗,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7-8]。本研究将对本院诊治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50%(35/40)VS77.50%(3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接触血管的机械压迫作用,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在术后病情得到改善。微血管减压术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确切,但由于手术后蛛网膜局部粘连,垫棉脱落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但在该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复发率5.00%(2/40)比对照组22.50%(9/40)少,并且并发症发生率20.00%(8/40)比对照组40.00%(16/40)比对照组低,具体表现在面部麻木、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方面。分析原因是由于术中彻底松解及游离三叉神经以及面听神经周围的蛛网膜,用涤纶片将整段三叉神经包裹住,这一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9]。
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感以及麻木情况是反映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体现,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予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BNI(国际BNI麻木评估量表)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临床应用手术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积极应用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增强临床疗效。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得出研究者VAS、BNI评分分别为(35.26±3.27)分、(33.17±4.12)分均比对照组(44.26±5.10)分、(43.25±4.71)分高,说明改良式微血管减压术临床效果甚佳,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述研究结果与窦宁宁[10]实验结果相类似,进而证实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研究组治疗有效性指标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5±0.47)h、(7.26±1.59)d均比对照组(4.10±0.68)h、(10.29±1.33)d短,提示手术时间短说明治疗过程安全性较高,住院时间短说明临床疗效较佳。关于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即复发患者再次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大量临床实验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及复发病例较少,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麻木情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蔚林,漆松涛.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697-2700.
[2] 郭伟伦,王宏,马全锋.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2):297-298.
[3] 吴婧婧,盛显仓,汪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41-42.
[4] 周景儒.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8):239-241.
[5] 李强.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89-90.
[6] 黄辉,胡志强,朱广通,等.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华医学杂志,2013,34(35):2491-2493.
[7] 黄其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11(12):109-110.
[8] 王清.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6):349-351.
[9] 张京华.微血管减压术和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3(15):89-90.
[10] 窦宁宁.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青少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1):63-65.
(收稿日期:201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