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 平
创新引领 整合共赢
文 张 平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当前全球性的热议话题,也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张平
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能天道(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世纪以来,以新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快速演进,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
我国新能源在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新能源在技术和经济性上,尚未达到与常规能源可竞争的水平;在管理体系和市场机制上,还不适应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严重制约能源结构优化,亟需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有利于加快新能源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体制和新机制。
首先,要突破技术层面的困局,核心技术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从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看,还存在许多缺陷。核心技术的缺失,产学研脱节,使得国内新能源企业不得不通过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满足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这种长期的技术依赖,不仅造成国内新能源产业极易受到发达国家的技术牵制,还使得国内新能源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产生了惰性。
构建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突破技术困局的关键。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有利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整合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有利于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有利于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要突破市场应用的瓶颈。产品市场应用体现的是产品终端消费环节。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要投放到市场中,企业才能从中获益。而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盲目追求产品的生产,而忽视产品应用市场的开发,造成供大于求,大量的闲置产能造成了企业资金、资源的浪费。为加强产业链下游产品应用市场的开发与拓展,确保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平衡发展,需要创新商业模式,避免“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第三,要突破资本运营的困局。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资本运营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导致产业发展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局。因此,要加强管理与规范,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本运营方式,促进新能源产业资金的合理配置与运用。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能源“革命”是本次会议的关键词,其力度超过“改革”与“变革”。
这是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后,中央高层再次专题研究能源战略问题,凸显国家能源发展之重要,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
因此,我们要站在国家的高度,顺应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大势,以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四大革命一个合作”思想为指导,从哲学的角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从历史进程的角度,从人类未来发展的角度,在认真总结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揭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发展新能源的大势之道。
能源发展的大势之道,可以这么理解:消费革命是动力,还原能源商品属性,也就是说能源本质上是商品;供应革命是基础,没有能源主体的更替就不能称其为能源革命;技术革命是支柱,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也就是说能源的动力从市场供应关系和科学技术中获取;体制革命是保证,发挥市场在能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市场,培育市场,开放市场,也就是说能源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市场,接受市场的优化配置。
技术创新是增强可再生能源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构建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总量中所占比例将从2008年的7%上升至30%。
2050年中国的能源系统将是一个高效率的系统,能源效率比2010年提高90%。届时一次能源供应量仅为34亿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62%。而煤炭消费得到有效控制,煤炭消耗峰值在2020年前即可达到,进而化石能源消费峰值在2025年前实现,确保实现2030年前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
构建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未来终端用电比例大幅提高的前提下,电力来自何方?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成为未来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由于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以及全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2025年建成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2020年至2040年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得到迅猛发展,平均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接近1亿千瓦。2050年将实现24亿千瓦风电和2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年发电量合计9.66万亿千瓦时,成为未来绿色电力系统的主要电力供应来源。
到2050年,我们要实现电网从单一电力输送网络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转型,加强省级配电网络建设,通过省与省之间以及区域间互联,扩大调度区域范围,将有利于降低净负荷变化,三条接力式的区域间的传输容量超过1亿千瓦,分别为西北—华中、华中—华东和华北—华东;技术与制度创新是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基石,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灵活发电容量、储能装置和需求侧响应技术、扩展输电基础设施,提高常规发电厂调节灵活性,对与高比例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相关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进行适应性管理;此外,能够以较小成本或无增量成本建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进化和完善,可以在较小成本或无增量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比基年水平大幅增加。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以改变些什么?可再生能源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可显著提升宏观经济发展质量。2050年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链增加值增长到17万亿元,电动汽车生产实现增加值近8万亿元,带动可再生能源行业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共1200万人以上,促进我国就业人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业态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2050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将与1980年的排放水平持平,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30亿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因此,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助力重现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