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
偌大的教室,几十双眼睛,大家饥肠辘辘之时,一个男孩正在慢慢地剥一个黄中透绿的大橘子,鲜亮饱满的橘瓣披着玉白色的丝络引得大家偷偷地咽着口水。这一幕是我1998年刚刚踏上讲台带四年级时,为增加学生的经验而举行的一个现场活动作文。当时学生的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胡编乱造,要么如兔子尾巴一样三言两语,很是让我头疼。
“现场直剥”就是我为孩子们举行的一个现场作文活动。我提前准备好橘子,临场指定一个腼腆的男孩来剥橘子,其余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聆听他与老师、同学对话的内容。橘子剥完,作文马上开始。这一次作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相对于以前的作文而言):每个学生都很兴奋,他们认真地观察,认真地书写,竟然没有了兔子尾巴。作文一交上去就急切地想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心中窃喜。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搬到教室里会产生这样神奇的效用,我开始思考原因。“现场直剥”是在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的条件下发生的,这是其一;其二,“现场直剥”是学生身临其境、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其三,“现场直剥”无须编造,只须写实。
这次作文的成功引来同一办公室老师的好评和模仿,他们也举行同样的活动作文来改变当时学生的作文现状。我们学校的教研组长江华老师说:“小胡还挺行啊,你可以把自己的做法总结一下寄给杂志发表。”我当时写了,但可能是积淀不深,没有把自己做好的一件事情写好,寄出去就如泥牛入海了。但是过了不久,我在一本杂志上竟然看到和我做法雷同的一篇文章,我虽然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再去创新的冲动,因为这说明我的教育思想还是走在前沿的。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就一边积极实践,一边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除了订阅教育期刊,我还买一些教育经典著作来指导自己的常规工作,解答前行中的困惑。我希望自己在看到一个教育现象时,能看透其背后隐藏的教育本质;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方法来培养各种各样性格的孩子;我希望课堂上的自己能左右逢源,如闲庭信步;我希望自己满身有无限的正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濡染……我的“贪心”很多,这正是“现场直剥”的副产品。我不知道 “现场直剥”今后还会带给我什么,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