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丽
过去的10多年中,“海景房”是一个被频繁炒作的概念,海滨城市也是房价蹿升最快、泡沫最为严重的区域。投机的热潮,驱动着全国各地的人奔赴海边,买下一套或者数套一年也住不上几天的海景房。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在这个13亿人口的内陆国家,中国人均海岸线只有2到3厘米,“面向大海”一直是一个奢侈和美好的想象。但是,想象最终要跌落在现实里。
经过了一轮价格暴涨之后,2014年以来,海景房骤然降温,销售越来越难。而且,这次海景房还遇到了三年一轮的地产低潮。海滨地产的泡沫会破裂吗,这些没有人住的海景房命运如何?
没人住的海景房
夕阳西下,山东威海乳山县海边的人多了起来。
冒着烟的烧烤摊,叫卖小海鲜的人力三轮车,卖泳衣和饰品的小摊,这片乱糟糟、脏兮兮的海滩,与其声名在外的“银滩”难以匹配。21.3公里海岸线上行人稀少,却密密麻麻分布着200多个小区,这些没有灯光的房子影影绰绰,路边几个已经废弃的酒店还能看出过往的繁华。
“现在已经是最旺的季节了,很多人带着孩子来过暑假。到了冬天根本看不到人,那才叫荒凉呢。”出租车司机说。
整个银滩的中心地带,是管委会办公所在的银滩大酒店,它正面向海,侧面是银滩唯一的餐饮街。位于餐饮街上的几个小区,也没有比远处的楼房更有人气,基本上十室九空,有些房子的窗户已经破损,看上去凋敝不堪。零星有几个住户,每栋房子都能看到好几处“出售”、“急售”之类的广告。
“房子现在非常难卖。”银滩旅游地产5S店里的小吴说,从2010年以来这里房价滞涨了5年,而买房人越来越少。“很多二手房是2008年前后花了50万买的,现在挂出来就是20多万,如果运气好,买家要现金十几万就卖了。”有些楼盘开盘多年,房子至今还没有卖完。
盖房子之前,银滩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着茂密的松树,现在只剩下了这些没有人住的房子。由于当地房管局并不公布相关信息,很难查证银滩海景房的确切开发量,以每个小区10万平米计算,200个小区的住宅供应量就是2000万平米。如果按照人均40平米计算,这里至少能容纳50万人口,但现在它几乎就是一座空城。
像“银滩”这样硬生生造出的空城,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比比皆是。
规划乱象
中国著名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深圳公司副总经理孙洪波认为,中国的海岸线开发出现这么多乱象,有三点原因:一是开发时机不对,过早透支了海岸线资源;第二是缺乏好的规划,开发商一哄而上,造成了破坏性开发;第三是没有一个核心产业支撑,没有健康的经济生态链,无法持续发展。由于这三点原因,早期开发的海岸线,基本都没有形成旅游目的地,而变成了房地产投机的乐园。
海南有1528公里海岸线,1988年开始便有了东线重点发展旅游业,西线重点发展工业的定位。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时间连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西线也变成了开发商追逐的目标。据央视调查,海南西部地区的海岸线总长630多公里,除了几个工业开发区占据了100多公里外,剩下的500多公里都将用于旅游和地产开发。
200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规定,岸线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海边一线地可用于旅游发展,不得用于商品房开发(不产生经营性收入的房地产)。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出台,很多项目打着旅游的旗号,事实上做的是住宅开发。“海南的规划很多地方弹性很大,规划成了‘鬼话。”
在中国最知名的度假胜地三亚,众多的海湾中,只有海棠湾是唯一政府主导了整体规划的海湾。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海棠湾的规划具有国际性,它有可能会成为三亚开发得最有水平的海湾。
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墨西哥坎昆等著名的海岸线旅游目的地,无一不是政府主导规划,又经过了比较谨慎、长周期的开发,才有了这些海岸线的精品项目。对于海岸线这样的公共资源,很多国家的开发都相当谨慎。但中国沿海的地方政府,无一不是迫切地卖地了事。卖地的好处很容易看到。三亚陵水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有了雅居乐清水湾为代表的房地产项目,这里一跃成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排名名列前茅的市县。
产业黑洞
乳山银滩离乳山市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在银滩年景最好的2008年、2009年,外来的买房人把乳山市的酒店抢订一空,消费也一片兴旺。但银滩上除了房地产,没有任何成气候的产业,这两年买房客们撤退之后,银滩变成了一座空城。
产业黑洞不是银滩独有,这是狂热投机驱使下海岸线开发的通病。2007年,营口规划了沿海产业基地,在土地财政的驱动下,大量的土地被迅速出让,但产业升级速度却赶不上房地产开发的速度。由于产业无法及时导入,沿海产业基本陷入萧条,楼市也几近崩盘。巽寮湾、三亚很多海湾开发的主题是度假,但度假只是一个泛概念,并没有落实到相关产业链的可持续运转,也没有真正形成支撑。
“国外那些开发得很成功的海岸线,基本都有一个主题产业做支撑。如果没有的话,都很难生存下去。”孙洪波说,比如澳洲的黄金海岸是冲浪基地,大堡礁是潜水基地,泰国普吉岛是国际商务会议中心,摩洛哥有赌场和F1赛车,美国的旧金山更是有金融、商务、文化体育等很多产业。这些成功开发的海岸线都是生活、工作、休假三位一体,除了旅游之外,本来就有很多现实生活的内容,因此它的配套也会非常完善。而中国的海岸线开发都很单调,除了盖房子,没有其它产业。因此,中国的海岸线旅游也很单调,除了洗海水澡、搞些水上运动,就再也没有其它的东西了。因为入住率低,中国很多旅游地产根本没有配套,导致生活不方便,这又拉低了入住率,最后变成恶性循环。
经过了这一轮疯狂投机之后,这些海岸线会重蹈海南19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覆辙吗?
孙洪波认为,这一波海岸线开发可能会像之前的主题公园开发热一样,慢慢走向没落。“你不是像迪斯尼乐园一样有唯一性的内容。如果没有内容产业,你靠什么升级呢?”
宋丁把一揽子卖海景房的模式称为“小循环”,这种模式只注重短期利益。但未来无论是海岸线还是其它的旅游地产,都必然走上“大循环”的模式。“在大循环的模式下,地产商变成了战略投资商,就不是说像以前一样只盖房子了,而是要把旅游、文化、商业、教育等等都考虑进去。如果做成功,这就是中央提出的小城镇、美丽乡村。”宋丁说。贵州省政府已经在做Top50小城镇,拿出50个旅游资源最好的地方对外招商,在这样的项目设计中,重点考虑的是整体经济、生态发展的需要,房地产开发被压缩到一个相对小的份额。“大循环模式对社会的承诺越来越多,它不是中小开发商能做的。”
(伍国艳荐自《中国企业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