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泽群
这里是盘锦市最早的农业垦区之一。
这里是推广到全国20余个省、市和地区的稻蟹综合种养“盘山模式”的发源地。
在盘山县坝墙子镇这片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拼搏进取、勇为人先的农垦精神传承不息。出新招、求实效,更新工作理念、创新活动载体,坝墙子镇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样闪耀着农垦精神的光芒,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新点子一个接着一个,群众的赞扬一声高过一声。
“一轴三区”:鼓起群众的钱包
沿着宽阔平整的省道312线自东向西进入坝墙子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坝墙子镇加速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已流转土地4万余亩,稻蟹种养规模效益大幅提高。为解决劳动力富余问题,坝墙子镇政府专门设立了劳动服务窗口,全面协助农民就业。
进入镇里,饭店、超市、服装店等店铺鳞次栉比,集餐饮、网吧、宾馆、影院等服务业于一体的商贸中心项目已初具雏形。
沿着省道312线继续前行,穿越十里碧波、万树果香的辽河生态廊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树成荫、厂房林立的现代工业园区——坝墙子石化装备工业园。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23家,坝墙子镇4000余名群众离田进厂,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至3万元。
“以省道312线为轴,东北部农业示范区、中部商贸区和西部工业区三大区域功能互补,彼此联动。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68万元。”坝墙子镇党委书记曲家成兴奋地告诉记者。
农垦职工俱乐部:充实群众的头脑
2012年9月,坝墙子镇建起了全县第一家农垦职工俱乐部。进入这家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俱乐部,最显眼的是可容纳300余人的农垦职工大学堂。两年多来,这里已经举行栽培、种植、养殖科技讲座和春节联欢会、国庆文艺演出、移风易俗宣讲等活动30余场。
在俱乐部二楼,存书4000余册的职工书屋和配有多种运动设施的健身区全天候对群众开放。每逢农历三、六、九大集,坝墙子镇20位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就轮流来到位于俱乐部一楼的农垦职工访谈室,与群众面对面交谈,收集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问题。据了解,每个接访日,这里都要接待群众十余人次,有效拓宽了群众诉求渠道,拉近了干群关系。
移风易俗:舒展群众的眉头
这几年,坝墙子人富了,而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不良风气也在悄然滋生,操办的名目花样百出: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从生孩子、参军、升学、建房、买楼,到老人66大寿、80大寿,都有人操办庆典。你来我往,互相攀比,礼金成了当地农民的沉重负担。
今年7月以来,坝墙子镇把解决人情随礼陋习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来抓,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其他一切“事情”都被叫停。吴家铺村村民任某想为孩子操办升学宴,被镇纪委书记李大伟及时制止;马架子村党员张日红,主动劝说家人放弃了操办升学宴的打算;某村村民操办“贺房”,饭店、村干部及村民本人都被罚了款……宣传、教育与处罚多管齐下,全镇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歪风邪气一扫而光,群众拍手称快。
文化广场:丰富群众的生活
秋末冬初,记者来到坝墙子镇姜家村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一年前,这里还是废水池、垃圾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坝墙子镇多方协调资金,在全镇所有的村庄整修道路,美化房舍,兴建广场,姜家村也因此受益。
这座占地2800平方米的广场,分为沥青铺地的篮球场和彩砖铺地的秧歌场两部分。在广场一侧,心灵手巧的村民将废弃的水泥管子截成高低错落的花盆,栽种了菊花、月季和杜鹃等花卉,广场四周摆了一圈石凳。正在广场上溜达的村民王大爷对记者发出邀请:“自打搞这个‘群众路线,我们村一天一个样,日子越过越舒畅。到明年春天,欢迎你再来,肯定又是大变样!”
相约花开日,对坐沐春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