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视角的经济发展

2015-01-04 08:28:46王永贞
关键词:企业家协同政府

张 卫,王永贞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淮北市国土资源局,安徽 淮北 235000)

引 言

关于经济发展,自古典经济学创立以来,经济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例如德国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美国制度学派、新熊彼特主义者都对经济发展进行了经典性的论述。

斯密(1974)分析了劳动分工及良好的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没有重视制度与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没有论证制度与技术的关系。马克思(2004)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社会变迁的作用,这一思路已经很接近制度与技术的视角,但是由于当时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局限性以及所使用概念的抽象性,这一思路有很多局限之处。

虽然古典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经济发展这一重要研究领域,但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爆发了边际革命,经济学的主题从经济发展转移到了资源配置,新古典经济学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其自身在经济发展这一领域日益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但当时仍有诸多学派关注经济发展问题。例如德国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美国制度学派等。

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历史特定性与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国家发展阶段论,例如李斯特(1961)、罗雪尔(1997)等,但是由于不承认规律的普遍性及方法论等诸多原因,这一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几乎失去了影响力。

奥地利学派强调制度的自发演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例如门格尔(2005)、哈耶克(2002)等,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制度也可以由国家进行诱导性变迁。新奥地利学派又加入了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主体的创造力与能动性却忽略了制度对主体的塑造作用,例如柯兹纳(2012)等。

美国旧制度学派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制度的演化机制,例如凡勃伦(1964)等,凡勃伦说:“社会结构的演化,是制度的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1]可是他们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并且限于分析工具的局限没有形成一个制度演化的完整体系。

新制度学派运用新古典分析方法分析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科斯(Coase,1960)、诺斯(North,1990)等从交易费用角度考察了制度的变迁,但他们认为制度是对主体具有约束力的规则,没有看到制度也可以塑造主体的行为。他们也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有沦为制度决定论的危险。同时还有一批新制度学者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功能和演化。”[2]证明了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例如肖特(2004)、温加斯特(1993)、培顿·扬(2004)、青木昌彦(2001)、格雷夫(2008)等,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他们也认为制度是由个体互动自发演化的,不承认政府在制度变革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Acemoglu&Robinson(2012)虽然阐述了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在制度变迁方面的作用,但他没有具体分析制度与技术的互动关系以及技术自身是如何演化的,因而他们都忽略了技术,也忽略了企业家的作用。

熊彼特(2007)强调企业家创新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过程,但是他预设了一个良好的制度前提,而没有分析制度本身是如何演化的,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新熊彼特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熊彼特的主要观点,运用案例与实证方法分析了技术的起源、技术与经济共同演化等问题,例如弗里曼和卢桑(2007)、佩蕾丝(2007)等,就如弗里曼和卢桑所说:“我们试图探讨经济系统动态演化的性质,这正是我们研究技术与经济共同演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组织形式变革的原因。”[3]可是他们忽略了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并有沦为“技术决定论”的倾向。

20世纪80年代,纳尔逊和温特(1997)考察了企业惯例的演化并且把惯例类比于生物中的基因,宣告了现代演化经济学的诞生。演化经济学家既强调制度也强调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纳尔逊(2005)说:“技术与制度应该被理解为是协同演化的,这种协同演化的过程应该被看作是经济增长背后主要的推动力。”[4]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中国经济何以发展如此迅速,为何世界又有如此多的国家陷入贫困、悲惨的境地,不禁引人思考,并且也是经济学一直研究的主题,因此以制度与技术的视角研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演化”(evolution)是指事物的渐进的变化和发展过程,Ehrlich,PR&Raven,PH(1964)首先在生物界使用了“协同演化”(co-evolution)这一术语,分析了蝴蝶与植物的非线性的双向因果关系。Norgaard(1985)首先把生物学中的协同演化概念引入了社会经济系统的分析之中 ,此后西方学者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Pelikan(2003)首先对制度与技术的协同演化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它们是双向因果的推动关系,不过也没有给企业家的作用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后众多学者分析了特定产业中的制度与技术的协同演化。Murmann(2003)分析了产业结构中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的作用。Andreas Reinstaller(2005)运用案例研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瑞典和美国的纸浆业中的制度、偏好、技术三者的协同演化。Jeffrey L.Funk(2009)分析了手机行业中技术、手机制作标准方法以及产业结构的三方面关系。然而他们并没有发展出理论模型也没有运用博弈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博弈论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Wolfram Elsner(2010)已经使用了博弈论囚徒困境中的合作演化模型分析了复杂的初始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协同演化关系,但他却没有分析技术在制度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国内学者也对制度与技术的协同演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沈炳珍(2009)以制度与技术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了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马克思的增长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孙晓华、秦川(2011)以水电行业分析了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蔡乌赶(2012)以福建省软件业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系统三者螺旋演化的机制,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眭纪纲(2013)以工业革命为例,运用理论与案例研究分析了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在产业演进中的作用。但是他们都没有上升到国家的层次,运用了理论或案例而没有使用博弈论框架进行分析。焦雨生(2012)基于Pelikan模型分析了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理论,但是他认为其驱动力在于宏观发明,而本文却认为是企业家的微观创新。黄凯南(2014a、2014b、2014c)以制度、技术、偏好的多维视角研究了经济增长的结构变迁过程,但是对政府的作用强调不足。[5][6][7]

综观现有文献,以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的视角分析经济发展的文献尚不多见。无疑,导致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笔者认为制度与技术是最重要的两个变量。

二、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的重复博弈模型

(一)假设前提

1.制度

制度由包括法律、产权、政治制度等正式约束和习俗、文化等非正式约束所构成,它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可以自发演化(主要是非正式约束),也可以由政府进行诱导性变革(主要是正式约束)。本文主要探讨正式制度的演化并且认为政府是正式制度的供给方,企业家是正式制度的需求方。为了便于分析,关于制度的起源,笔者不打算探究。

2.技术

技术是处理物质或服务的一种特殊手段,基于产品的开发与制造等并且集中于应用方面。技术与科学不同,科学是基于思想层面的抽象,其关键在于理论。政府投资推动了科学的进步,而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在于企业家创新。

3.企业家

企业家的含义本文采用新奥地利学派的定义即人人都是企业家,都具有企业家的警觉与创新的力量,他们是市场机会的先知,利用机会并且创造利润。

(二)模型分析

我们用一个政府—企业家博弈模型来阐述制度与技术的协同演化,详见下表:

表1 政府-企业家博弈

如表1所示,矩阵代表政府与企业家的博弈报酬,报酬取决于他们所采用的策略。他们都有合作、不合作两种策略。其中,政府合作代表愿意进行制度变革,不合作代表不愿意或无作为;企业家合作代表愿意进行创新以推动技术进步,而不合作代表不愿意进行创新(使用次优技术或寻租等手段发展企业以躲避税收)。矩阵方格中第一个数字代表企业家的收益(利润收入等),第二个代表政府的收益(税收收入等),记U代表收益,C代表成本。

此博弈的策略情形为:

1.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则 U企业家、政府(合作,合作)=(a1,a2)。

2.如果政府不合作,企业家合作,则U企业家、政府(合作,不合作)=(b,c),其中b<0,c>a2。因为如果政府不进行制度变革例如保护产权或制定完善的法律,那么企业家即使进行创新,成果可能被侵蚀即b<0,而政府得到了很大的收益即c>a2。

3.如果政府合作而企业家不合作,则U企业家。政府(不合作,合作)=(c1,b1),其中c1>a1,b1<0。因为如果政府进行了制度变革,而企业家没有进行创新(使用次优技术或寻租以躲避税收),则政府的税收收入等损失也比较大即b1<0,而企业家却具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更少的税收即c1>a1。

4.如果两方均不合作,则U企业家、政府(不合作,不合作)=(0,0)。

结论1:如果此博弈只进行一次,那么(不合作、不合作)策略将是惟一的纳什均衡策略,因为不合作策略都是参与方的占优策略。社会进入停滞状态。

不过,重复博弈模型可以解决这种囚徒困境。为此我们作出以下假定:

1.双方进行重复博弈。

2.无穷个时期序列构成了这里的博弈时间,博弈每期重复一次,双方对下一期的货币时间价值以贴现因子δ折现(0<δ<1,当δ接近1时,说明参与方耐心较好;接近0,耐心较差),两方的贴现因子相同。

3.每一方都采取以牙还牙策略即如果对方选择合作我就合作,如果这一期对方不合作,我就永远不合作。

这时,此博弈的策略情形为:

1.如果政府选择合作,企业家选择不合作,则U企业家(不合作,合作)=c1-a1,但是下期开始时每期收益为0,因此其成本的现值C企业家=δa1+δ2a1+δ3a1+……+δna1=(δ/1-δ)×a1。若(δ/1-δ)×a1>c1-a1,即δ>(c1-a1)/c1,这时企业家不合作是不明智的。因为在δ足够大时,政府终止与企业家合作的威胁会遏制企业家不合作的动机,企业家利润损失将会很大,即这种威胁是可信的。

2.如果政府选择不合作,而企业家选择合作,则U政府(合作,不合作)=c-a2,但是下期开始时每期收益为0,因此其成本的现值C政府=δa2+δ2a2+δ3a2+……+δna2=(δ/1-δ)×a2,若(δ/1-δ)×a2>c-a2,即δ>(c-a2)/c,这时政府不合作也是不明智的。因为在δ足够大时,企业家结束未来所有与政府的合作(可以通过企业家协会或别的组织实施)的威胁有可能阻止政府不合作的动机,有了这种报复策略,政府将损失很大一部分收入。因为经济发展落后了,企业家可能移民并且有可能发生社会经济危机或政府换届、下台,因而这种威胁也是可信的。但是政府不能是独裁政府,在独裁政府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可以约束政府的机制,因而企业家的威胁是不可信的,政府不具有制度变革的动力。所以存在一个惩罚政府的机制至关重要。

3.如果双方均不合作,则U企业家、政府(不合作,不合作)=(0,0),社会处于停滞状态。

4.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则企业家得 a1,政府得a2,并将无限持续下去。

结论2:在重复博弈时,若δ>(c1-a1)/c1,δ>(ca2)/c,双方将基于共同的信念:对方将会合作,使得(合作、合作)成为惟一的纳什均衡策略。社会步入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的轨道。

三、理解经济发展: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知,只要博弈是无限期的,并且贴现因子δ足够大,双方基于共同的信念都会选择合作策略,这时企业家与政府处于一种博弈均衡,制度与技术开始协同演化,社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详见下图:

图1 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视角下的经济发展

如图1所示,政府推动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良好的制度可以减少企业家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减少交易费用从而使企业家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这时企业家有足够的激励进行创新以追求预期收益最大化。市场机制选择成功的创新技术,而淘汰失败的创新技术。成功的创新又引起另一批企业家进行模仿进而扩散于整个社会,推动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还可以促进产业系统的演化与跃迁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结构变迁。[8]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家创新需要金融资本的配合与支持,因而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对企业家创新非常重要。同时技术依赖于初始的制度条件,同样,制度条件也被技术影响和重塑,而且制度与技术都受历史影响即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因此每个国家虽然遵循这种制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因而社会制度与技术也必定各有特色。

经济发展又使政府与企业家面临新的激励约束条件从而进行再次制度创新与技术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动态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以上的模型主要阐释了政府在制度演化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有些制度也是可以自发演化的例如非正式约束(文化、习俗等),因而政府的制度变革必须与非正式约束相“耦合”。

以上的模型对于中国35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限于篇幅,关于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视角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笔者打算另文分析。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重复博弈模型研究了制度与技术协同演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1)制度与技术是可以协同演化的并且具有自我维持机制,自我维持机制出现的条件是贴现因子δ足够大和存在一个可以约束政府的机制。(2)运用政府—企业家的博弈模型有助于理解经济发展,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为此,本文认为政府的作用首先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即社会需要制度变革时,政府进行合作;其次,政府需要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支持企业家的创新;最后,政府还需要加大基础科研与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重要研发与创新的补贴,促进企业家的创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如此,社会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8.

[2]肖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M].陆铭,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弗里曼,卢桑.光阴似箭: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M].沈宏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84.

[4]福斯特,梅特卡夫.演化经济学前沿:竞争、自组织与创新政策[M].贾根良,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29.

[5]黄凯南.演化增长理论:基于技术、制度与偏好的共同演化[J].东岳论丛,2014(2):26-38.

[6]黄凯南.演化经济学理论发展梳理∶方法论、微观、中观和宏观[J].南方经济,2014(10):100-106.

[7]黄凯南.结构变迁与经济演化增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0-106.

[8]张立超,刘怡君.技术轨道的跃迁与技术创新的演化发展[J].科学学研究,2015(1):137-145.

猜你喜欢
企业家协同政府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
企业家应避免无意识犯罪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