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 一
不照搬 走自己的路
文/伊 一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影视分级制度是否应该在中国建立的话题就在业界一直不绝于耳,争论不休。2010年8月19日,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中国不会采取影视分级制。但事实上,每每有被禁删影片都会引发市场对影视分级制的呼声,中国的影视制度,该走什么路?
纵观建国以来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至“文革”初期。“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指导精神,使得这一时期电影内容的思想倾向成为电影审查的重点。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当时的电影审查是为政治性运动服务的,领导的个人意见就可以决定一部影片的生死。如1951年拍摄的《武训传》就在此时期招致了空前批判,相关演员被划为右派,此后陆续还有多部影片因政治原因遭到禁映。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从这个时期起,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开始逐步走上正规。1988年《电影审查条例(修改稿)》标志着我国电影审查以法规形式开始实施,之后又在1993年、1997年加以完善,形成了《电影审查规定》,2001年出台了《电影管理条例》,2006年发布了《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基本建立。
1989年颁布的《关于对部分电影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第一次引发了国内对影视分级制度的辩论。事实上,自1989年以来,中国影视分级制的话题争论已有26个年头。2007年两会期间,《色戒》引发了影视分级制争论的高潮。《新京报》以《两会代表再次呼吁“电影分级”限制暴力文化扩张》为题,重提影视分级制度。冯小刚、王小帅、巩俐等诸多著名导演、演员纷纷表示期待影视分级制度的建立。此后如《蜡笔小新》等部分动画片遭到禁映,再次引发对未成年儿童保护的影视分级制度的呼声。直至2014年末《武媚娘传奇》的“斩胸”之举,将影视分级制推向新一轮的热议高峰。
对于建立中国影视分级制度的辩论,无外乎两种声音:反对和赞同。
反对影视分级制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国情目前暂时不适合效仿国外影视分级制度。二是实行分级时机不成熟。三是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的影视审查、分级道路,为世界影视增添多元化管理模式。四是相关影视法规不完善,分级制度可能引起影视市场更多不利因素的发展。
赞同影视分级制的观点也有自己的道理。
首先,影视分级制度可以促进中国影视与国际接轨。影视界人士普遍认为,影视分级制是影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世界很多国家实行了影视分级制度。影视分级制度不仅可以满足国内不同层次观众审美需求,促进中国影视多元化发展,还可以刺激影视市场的流通和经济增长,加快与国际接轨。
其次,影视分级制度可以提高中国影视的艺术质量。影视创作者们认为,影视分级制可以放宽创作限制,拓宽创作范围,提高影视作品创作质量,通过艺术加工来正确引导人们对社会敏感问题的思考。
第三,影视分级制度可以满足成人市场需求。部分成年人认为,影视分级制度可以改变一直以来中国影视市场老少皆宜的尴尬局面,增加成年人选择的自由度。
第四,影视分级制度可以保护未成年人成长。许多家长表示,分级制有助于让家长更好地为未成年人选择适合观看的影视作品,从而有效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暴力、色情等内容的负面影响。
第五,影视分级制度可以引导消费。影视分级制度的缺失,导致中国观众无意识消费了很多限制级影视作品,尤其是暴力电影。影视分级制有利于增强对国内外电影的管理,通过归类引导消费。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似乎反对派的理由逐渐站不住脚,赞同建立影视分级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影视由于其群体性观看的影响力,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严格监管。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影视分级制度,而中国影视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管理制度。
不难感受,“因噎废食”貌似是目前中国影视分级制度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担心影视分级制度的出台会造成色情与暴力泛滥,因此逃避面对中国影视分级的业界呼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影视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国影视的分级列车无论快慢,都无法回避这一持续26年的争议话题。
近年来,不断有民间人士对中国影视分级制度提出了大胆设想和讨论。笔者认为,期待中国影视分级制度的诞生,与其争论,不如统一思想,探讨如何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和加大对影视市场的管理力度。比如,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在电影审查规定、影视审查标准、影视审查程序、影视审查机构等方面,建立健全细致、严谨科学的规章制度。同时,对院线放映进行规范,加大对影视盗版、侵权的打击力度,借鉴国外分级制度的经验。
从目前来看,影视分级制度或许是一个趋势,且不论当局管理部门采用哪种形式,中国影视都无法避免要经历这一过程。面对市场的渴求增大,管理部门是否应该酌情考虑相关的制度建设问题,按照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自己的影视管理制度之路。
(作者:资深媒体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