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丹
“触·析·表·悟”教学模式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分析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触·析·表·悟”强调学生的“参与”,倡导用情境和问题的创设来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以设问与理答为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的导向使学生定向自悟,通过教师的启迪使学生有所体悟。“触·析·表·悟”的目标是体悟,“体悟”的路径是触摸、分析,通过触摸、分析、体悟三者的交互渗透,最终让鲜活的历史渗入学生的灵魂。
一节历史课的开头怎样让学生迅速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情境导入是历史教师的通用做法,但是情境导入的手段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一堂好课,精彩别致的开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继续往下看的欲望。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完成整节课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是历史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首要课题。无论用何种形式、何种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以打破学生思维混沌的状态,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之下开始“触摸历史”。
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对学生了解史实,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能力迁移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环节设计主要想通过对历史脉络进行完整的梳理,以历史知识作为学习的支架,培养学生能从相关资料的解读中进入历史情境的思考,从而在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事件的脉络中去分析古人的行为意图和动机。以高三复习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例,在本环节我先向学生提出两项学习任务:1.以时间为轴,认清俄国国家名称的变迁;2.以时间为轴,认清俄国社会形态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列宁的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
“历史是一门既包括描述也包括解释的学科。”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还原历史现场,进而理解历史是促进学生观点碰撞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虚心听取学生的论说、平等地参与交流与讨论,决不能强行定论。面对争议特别是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时,教师不是以真理的垄断者或者是非的仲裁者自居,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而是充分行使自己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
高中学生基本完成了人的社会化,准备投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和对自己内部世界较清晰、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个世界间架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这就决定了在历史学习中,高中学生不会满足于故事性的历史情节(相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学习中进行思考,体味思维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学生的“感悟”,倡导用情景和问题的创设来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以设问与理答为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的导向使学生定向自悟,通过教师的启迪使学生有所体悟。
“触·析·表·悟”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体现教学民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不足也很明显:问题的设置仍然是教师凭经验提出的,比较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尚未把学生真正置于自主探究的地位,同时,每节课的讨论存在次数偏少、时间较短等问题。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很少,不利于交流。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如何将“触·析·表·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了一个我们继续研究的课题。
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我们不强调教学必须以触摸开始、以感悟结束。每一节历史课,每一个历史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