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润泽,涵养师生和谐发展

2015-01-03 01:03天津市民族中学尹淑霞
天津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天津市民族特色

■天津市民族中学 尹淑霞

尹淑霞,天津市民族中学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回族,研究生文化,高级政工师。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天津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红桥区人大代表。曾获得天津市首届青年校长学术论坛一等奖。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并主编了《思辨,求索》等书籍。

她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自2004年担任民族中学校长以来,她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激发主体,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将师生的成功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把“给学生一笔成长的财富”作为教育主旨,让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真正动力,追求以成功的教育推动教育的成功。

作为一所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尹淑霞校长提出了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的观点。确立了天津市民族中学以“外显民族特色,内蕴和谐发展”为原则的“民族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2011年,学校入选天津市首批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校。2014年11月,面向全市成功举办了特色展示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在这一观点的启迪下,多年来,我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主体,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将师生的成功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以文化润泽师生,用成功激发主体,以成功的教育推动教育的成功。

一、和谐校园建设是学校层面的科学发展观

“和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和”的前提是“和而不同”。它的哲理思辨是,承认多样,承认差别,承认不同;其实质是指事物的对立统一。由此可知,和谐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按照内在的规律协调运转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

在天津市首届青年校长学术论坛上,我提出了“和谐校园建设是学校层面的科学发展观”的观点。着重阐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致力于追求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各方面的协调统一。我们努力构建“大气、正气、和气”的学校文化,倡导“自豪、幸福、合作、进取”的学校精神,提升每位成员的文化自觉,引导每位成员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在“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管理理念引领下,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彰显人的生命价值、发挥人的生命潜能为主旨的人本管理文化,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共建共享、共进共赢的和谐氛围。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评价机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让师生享受书香校园的愉悦及发展成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实现全面发展的学生、专业发展的教师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的和谐统一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

二、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真正动力

教师文化具有内隐的特点,它蕴含在教育者的内心,对受教育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文化又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特点,它外显于校风、教风,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进程。努力营造适合教师发展和成长的环境,使学校成为教师共有的精神家园;激励教师的成就感,促进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切实体验到职业的快乐,进而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形成凝心聚智、合作进取的氛围,人人得以成功,学校便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基于这一思考,我以为,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真正动力,而教育的成功应该首先是教师的成功。因此,我们多举措并举,通过制定教师中短期规划、坚持德能并重原则、深入开展校本研训、强化学习型校园建设、以赛促训、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途径,激发教师成功的愿望,开发他们成功的潜能,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以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幸福为目标,确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

三、教育规律的实质是追寻教育趋向与学生自主发展的和谐性

和谐教育认为,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适应。它的理论主张是:追寻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秉持这一观念,多年来,我们积极引导教师以有效教学为起点,以高效教学为目标,构建了“高效和谐六步教学模式”及“三维六度”课堂评价机制,让教师学会“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沟通”。同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新途径,充分发挥课程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主导地位,借以强化教师的课程自我构建能力和执行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十年来,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先后构建了包括“学科活动类”“学科拓展类”“主题实践类”“个性化”等校本系列选修课程,以及以“民族和谐教育”为主题的“民族情”“品经典”两大特色校本必修课程体系。

四、给学生一笔成长的财富是全面育人的教育主旨

六年前,我在《人民教育》上撰文阐述:“有丰富知识的人,不一定是具备较高素质的人。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知识的维度扩展到了素质的维度。为此,我们天津市民族中学把让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放到了办学的首要位置。”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将“给学生一笔成长的财富”作为教育主旨,以追求人成长环境的和谐,追求人发展过程的完美,追求人体验成功的愉悦。

我们以“明德、求知、强身、尚美”为校训,把“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与理想信念教育、民族传统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相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在评价标准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激励性和导向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形成了“感悟成长,体验成功”的育人模式。

五、深化特色内涵是提升学校品质的根本途径

民族中学六十年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学校的特色不仅是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自我发展的主题。它需要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精心的提炼、整体构建而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与众不同的品质。

我校是一所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如何在这一特殊的地域背景下,定位学校的民族教育办学特色,是我们始终积极思考和不辍探索的问题。经过广泛的研讨、反复的论证,最终,确定了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外显民族特色,内蕴和谐发展”为原则的“民族和谐教育”办学特色。

我们定位的“民族和谐教育”,是指坚持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通过文化润泽,强化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情愫、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责任、促进民族团结。使学校各族师生相互融合,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最具有民族情怀、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的民族人才。

2010年,学校被评为天津教育十大特色学校,2011年又成功入选天津市首批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校。2014年11月,学校面向全市成功举办了“民族和谐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对一所学校而言,无论学生还是教师,终会有离开的一天。然而,我们永远不会离去的是学校文化留下的精神印痕,日久弥深的学校文化陶冶后的人文品格。因此,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成就优秀的教师。正如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陈玉琨主任所言,“文化如水,润泽万物,悄然无声,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点评:一所学校,要用文化引领发展,靠特色打造品牌。厚重的文化需要历史的积淀,鲜明的特色需要准确的定位。民族中学示范校建成迄今,已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十年来,民族中学借示范校建设之势,抢抓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凝心聚智、拼搏进取,成就着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尹淑霞校长的教育实践给我们很多启迪与思考。只有具备先进教育思想的人,才能引领学校不断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康万栋)

猜你喜欢
天津市民族特色
我们的民族
特色种植促增收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医的特色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多元民族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