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深化、金融剩余、金融资源配置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探讨

2015-01-03 21:48:34段小存陕西科技大学西安71006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金融政府

■ 段小存(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 710061)

金融深化、金融剩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前瞻性的经济理论研究中,经济的增长和金融深化与金融剩余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金融深化与金融剩余的结果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效益,已经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得到证实,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会带动金融深化的进程和金融剩余的再生产,对金融深化有推动作用,即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使金融深化的程度加深,使金融剩余再循环,使之符合经济增长的趋势。

其二,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金融深化、金融剩余和经济增长呈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进程,更是呈现相互平行的关系,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可以通过金融深化的作用来进行调节,但也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加大金融剩余的再生产,使之满足市场发展的条件。我国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规模在世界总经济中也占有较大的份额,但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对经济增长可以作为有效的参考理论加以实施。

其三,金融深化、金融剩余和经济增长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的增长或深化都会促进另一方的进程,反之,如果金融深化配置程度不到位,金融剩余循环受阻,将会抑制经济的增长。同样,经济增速放缓也会制约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剩余投入,且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制度、市场规范或市场经济在国民发展中的地位等条件制约。此外,虽然金融深化、金融剩余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作用关系,但难以用线性关系来直观的表述,其作用会有一定的非线性或波动。

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我国,政府的政策调控措施或经济手段,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经济增长的长远规划、经济增速的调节、金融政策的研究制定、金融深化的程度都由政府来控制,政府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更是扮演着关键角色。因而,经济增长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几乎由政府金融资源规模来表现,但其因地域差异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金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更是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因此,金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金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即金融资源配置的增长对GDP有促进作用,尤其是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财政分权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率,使得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第二,因区域差异,而体现出完全相反的理论,即金融资源的配置与经济增长并不呈现正相关,而是有负相关或非线性关系,金融资源的配置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则越强,同理,经济增长速度变快,也会抑制金融资源的配置深化,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关联,呈“U”曲线。此外,负相关结论并没有考虑到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长远影响,在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金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度和深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从短期看,金融资源配置必定促进经济增长,而从长期看,金融资源配置或有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金融深化、金融剩余、金融资源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金融深化、金融剩余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深化、金融剩余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针对不同时期来加以分析的,我国的金融深化制度和金融剩余研究都有一定的迟缓性,相对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言,其速度难以匹配,表现为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因为我国的经济在30多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金融方面的建设理论和实际应用并没有取得同步进展,导致不同的阶段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对经济的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在短期时间内,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但长期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则对经济增长有负作用,而长期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所带来的影响,往往要弱于短期金融深化的作用。因此,在“十二五”的冲刺阶段,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可以有效的改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尤其是金融机构的人为干预,会影响到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的资本循环和配置效率将受到影响,并且是负面影响,不利于经济的优化增长。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会有金融剩余出现,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瓶颈,对金融深化也提出了要求,因而,金融剩余与金融深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金融深化促进金融剩余的良性循环,以金融剩余推动金融深化的向前进步,二者对经济的增长影响深远。

但是,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在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方面的进度,将影响着经济增长的程度,根据我国的金融数据统计得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难以赶上东部发达地区,东部发达地区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能明显推动经济的增长,而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不仅长期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会抑制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且短期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也会抑制地区经济的增长。其抑制的程度与经济的欠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落后的区域,短期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就越强烈。

(二)金融资源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中的许多建设尚不够完善,金融建设方面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开展较晚。而且,我国长期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实践,其相对理论研究比较落后,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源配置理论研究和操作措施在我国的适应性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对于经济增长的空间还很大,有较强的提升潜力。

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落后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长期的金融资源配置规模扩张会抑制经济的增长,短期的金融资源配置可以有效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尚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据我国金融数据统计表明,短期的金融资源配置加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长期金融资源配置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二者呈二次曲线特征。但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控制程度较低,其市场成熟度也偏高,而我国市场尚不成熟,政府对金融资源配置的控制仍比较强,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非常突出,东部经济条件成熟、经济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金融资源配置在其中的影响也有不同。在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较高,市场条件比较成熟,金融资源的配置扩张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相互协调促进的效应;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区域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金融资源配置在扩张的同时,不但没有刺激经济的增长,而且消耗了大量的有效资源,导致其他方面的增长受到影响。因此,政府在对金融资源配置中控制手段的加强,剥夺了市场对金融配置的合理调节,政府加强控制和市场调节之间有负相关的作用,即政府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施加控制会浪费资源,抵消经济增长的效益。

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具有某些相似的特点,即短期的调节或配置都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而长期的调节配置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并且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金融深化的作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将金融剩余资本投入到再生产和循环当中。而如果在长期调节配置中,如果金融深化和金融资源配置同步加强,则对经济的抑制作用会更严重,而政府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干扰作用要适当,如果干预措施不到位,仍然达不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反,还会抑制经济增长。此外,长期的金融资源配置要逐渐减少政府干预的程度,并且逐渐由政府干预向市场调节过度,尽量减少政府在其间的影响作用。

政策性建议

(一)金融深化、金融剩余提升经济增长的政策性建议

我国长期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不利于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如果一味的推进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剩余再循环,不但不能起到经济增长的目的,浪费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反而会造成资本资源的外流;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短期内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再生产则可以吸引资本资源的进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要提高区域对资本的吸引力,尤其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应完善金融制度、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建设,以利于资本资源的进入,并加强对其的吸引力。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相对成熟,要将重心放在金融机构的健全完善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上。

我国经济的发展转型,应把调节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金融剩余必然对金融深化有一定的要求,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要保持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深化金融制度和环境,调节金融剩余的现状,将金融剩余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使之再循环,也是经济深化发展的必要途径。此外,金融深化和金融剩余的调节,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与其参与市场的自由度相关,当二者在市场中受到的干预较少时,自由度越高,则其发展的效用越好,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越快速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施加的干预越少越好,为金融深化与金融剩余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金融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政策性建议

金融资源配置的扩张要与地区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其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都不高,金融资源的过渡配置会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抢占经济增长中的其他资源。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技术优势不足,政府出于长期经济发展的忧虑,会将调节重点放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来,形成对金融资源配置的依赖,但其规模和数量的急剧扩张,对资本资源的吸引会有削弱作用,挤占了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空间。因而,这些地区要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注意金融资源配置适度控制。地方政府的干预更会加强对金融资源配置形成干扰,而削弱市场的配置和调节作用,应当加大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并以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治理为主,控制金融结构的风险,同样,政府的政策干预应尽量减少,逐渐向市场调节过度。

结论

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长期高速增长,其主要的增长方式是由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为主,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敲响了警钟,我国需要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力度,因而,研究经济增长和金融深化、金融剩余、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深化经济增长的内涵和保证其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1.宋雷.金融资源公平配置的价值分析及法律实现路径[J].商业时代,2014,1(1)

2.杨乐毅.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韩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实证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3(6)

3.李爱国.金融深化、金融监管与新金融改革配套试验[J].商业研究,2013(7)

4.刘金波.“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金融资源配置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3,1(2)

5.张富田.金融剩余动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经纬,2013(6)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金融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18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P2P金融解读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