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功胜,冯 艳,朱 兰
(1.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203;2.云南省科学技术院,昆明 650000)
高职院校科研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尤功胜1,冯 艳2,朱 兰1
(1.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203;2.云南省科学技术院,昆明 650000)
科研治理体系是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相应机制,以先进的理念有效集成不同科研要素,使其相互作用,发挥出整体价值的有机整体。基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构建科研治理体系,是加快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水平,支撑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按照体系思维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全面系统地推进科研治理能力的建设及运行。
高职院校;科研;治理体系
科研是建设现代高职院校的本质要求,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是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当前,职业教育已被明确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设计和部署,高职院校要紧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勇于革新理念,牢牢抓住科研这个核心工作,走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崛起的发展道路。自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略有进展,但整体来看,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投入较低、科研人才匮乏、科研平台缺失、科研项目少而小以及科研水平不高等方面,集中体现在科研治理的无序性和低效率,基于这些问题构建科研治理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水平,支撑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
科研治理体系是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相应机制,以先进的理念有效集成不同科研要素,使其相互作用,发挥出整体价值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只有按照体系的思维方式,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有力举措,才能真正下好科研这盘棋。
1.1要 素
科研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众多,本质上是一个要素群,包括科研意识、组织结构、资金、人才、平台、项目、成果、评价、奖励、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效率以及文化等。其中,意识是第一要素,直接决定着科研治理体系构建的水平和运行质量。资金、人才、平台和项目是科研治理体系的四大支柱,科研成果、科研奖励是四大支柱的衍生品,制度、评价、信息化技术和档案管理等是治理手段或工具,效率是治理的结果体现。
1.2机 制
机制是将科研治理体系要素集成并使各要素有效作用的黏合剂。科研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大致划分为设计机制、遴选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设计机制负责科研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遴选机制负责人才、项目、平台的遴选和建设,评价机制负责人才、成果和效率的评价,激励机制负责引导和奖励的实现。
1.3环 境
科研治理体系的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科研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及企业技术需求等,内部环境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主要领导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信息化水平、科研经费和时间保障、职称评定对科研的要求、科研宣传等。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外部环境,努力营造好内部环境。
2.1构建视角
基于不同视角将构建起不同类型的科研治理体系。有学者分别从科研目标、活动过程、功能定位和效率等方面研究构建科研治理体系。余应鸿提出基于“三个导向、五类事项和三条规则”构建三维科研管理结构模型,陆根书 等提出基于效率构建科研管理体系。
无论基于何种视角构建科研治理体系,目的都是解决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升科研治理水平。本文尝试从问题的视角构建科研治理体系,重点突出要增强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抓好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及项目实施工作,开展好科研成果的评价、应用、奖励和档案管理工作。
2.2组织架构
科研治理体系主要由资金支持系统、人才支持系统、项目支持系统和平台支持系统构成,由4个子系统逐步衍生出科研成果及应用、科研奖励、档案管理等。
2.3科研治理体系的特征
科研治理体系除具有一般体系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第一,意识的前瞻性。科研治理体系的构建要求高职院校的主要负责人有前瞻意识,从未来看待科研的重要意义,明确其重要地位,做好顶层设计。第二,过程的智力性。科研本身就是一项智力活动,实施的主体和治理的客体都有相当水平的智力要求。第三,投入的长期性。科研是一项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投入,持续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第四,运行的开放性。科研治理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需要深化合作,充分借助外部环境,利用外部资源,为自身注入活力。第五,价值的无形性。大部分科研成果是无形资产,价值难以量化,但它却对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其综合实力至关重要。
科研治理体系是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从组织框架的角度看,它是一个静态事物,而从运行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动态事物,这是它的本质属性。只有体系真正运转起来,其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3.1运行方式
科研治理体系的运行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体系内部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运行方式,领导层负责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组织结构创设,执行层负责体系运行的修复和完善;第二,体系内外部互动方式,外部为内部提出要求,内部按照外部要求进行调适。
3.2运行条件
第一,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应将科研工作纳入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战略进行设计,明确科研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要在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中长期科研规划及实施方案,逐一落实相关任务目标。
第二,组织结构。高职院校应建立行政一把手领导下的独立科研管理部门,确保人、财、物的调配和使用。建立完善学术委员会,真正发挥出专家教授在科研工作中的领导、指导和监督作用。
第三,资金支持。除争取纵横向科研经费支持外,高职院校应设立科研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研人才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奖励等。
第四,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应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高层次的科研带头人,实施科研人才团队建设工程,围绕优势专业,以项目为纽带,满足科研人员的时间需求,着力培养一批科研人才团队。
第五,平台建设。高职院校应立足企业技术需求,紧紧围绕优势专业,采取联合共建或独建方式,着力构建科研平台,并探索新方式,面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共享,提高平台使用效率,确保平台使用价值。
第六,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制约着科研治理的水平,要用先进理念和信息手段开发科学有效的治理系统,确保体系运行的科学化、现代化和高效率。
第七,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应创新体制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充分整合内外部科研资源,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立足企业的技术需求,借助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依托自身条件,开展科研合作,切实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要真正解放科研人才,在国家和省相关人才政策的框架下,大胆尝试,允许科研成果作价入股,收入归科研成果所有人,允许科研人员服务企业,收入归其所有。
3.3运行结果监测
体系的运行会受到内外两股力量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体系外部形势、环境的分析和把握,同时,要及时掌握体系内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解决,实现自我更新。
科研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的党政一把手应高瞻远瞩,积极实施科研战略,认真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人、财、物投入,努力争取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抓实抓好科研人才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实施工作,逐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真正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在服务中促进自身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应鸿.高校科研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与优化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4-40.
[2]冯春贵,黄兵.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1):13-16.
[3]陈德英.高校科研管理的困惑与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72-77.
[4]陆根书,席酉民,梁磊,等.建立基于效率的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2):119-123.
[5]赵士兵.G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3(8):29-30.
[6]宋鸿雁.美国与英国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0-13.
[7]文庭孝.科学评价系统研究[J].评价与管理,2007(4):34-37.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82
G718.5
A
1673-0194(2015)16-0252-02
201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