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5-01-03 06:42罗晓光
中国中小企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广州市集群规模

文/罗晓光

本文在对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的实地调查,通过研究其现状及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贡献,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民营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政府制定民营工业企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民营工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广州民营工业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增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实力明显增强的好局面。根据广州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首先从企业发展数量上看,民营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2011年广州市共有企业63029家,其中民营企业有58092家,占总数的92.17%。2012年,广州市企业数增加到65583家,民营企业有58263,占总数的88.84%。第二,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来看,2012年集体企业为750301元/人,比2011年下降了13.78%,民营企业比2011年增长了4.08%。第三,2013年广州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0.0%,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了13.7%。第四,在工业总产值方面,2011年广州市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712.72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4173.95亿,占总产值的26.56%;而民营企业完成3408.33亿,比2010年增长了19.8%,并占总产值比重的21.69%。

民营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广、平均总产值增速较快。民营工业企业涉及行业遍及全市35个行业。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值超20亿元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以上九个行业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的八成。2012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总产值为15850.8亿元,较2009年的11156.6亿元,增长了42.08%。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亏损户数变化不大、盈利能力还有待改善。2009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亏损数为26家,2010年亏损数为13家,2011年为23家,2012年为39家,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但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盈利能力远低于其他类型工业企业盈利能力。2012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为800.56亿元,较2009年的519.24亿元,提高了54.18%。2012年民营企业利润总额为115.02亿元,平均利润为573.67万(115.02亿元/2005),其他类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710.58亿元,是民营工业企业的6.18倍; 平均利润为2532.36万(710.58亿元/2806),是民营工业企业的4.41倍。

产业区域集群程度提高。目前,广州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轿车为龙头,包括客车、轻型载货车、摩托车和零部件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投资主体和产品品种多元化、生产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并已成为国内轿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第二,新塘牛仔制衣工业城、新塘环保工业聚集区已成为纺织、染色、织布、整染、印花、制衣及饰物装潢、拉链纽扣、商标印刷、塑料包装等产业链完善的一条龙生产基地;东部的开发区、增城市、黄埔区,北部的花都区,南部的南沙开发区以及西部的白云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四个汽车及零配件产业群落也已初步形成。第三,传统民营工业朝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现有增城牛仔服装产业集群,花都狮岭皮革产业集群,番禺珠宝产业等产业集群。

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在众多的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不超过20%,研发人才奇缺,企业普遍缺乏创新研发能力。一方面,不少民营工业企业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创新和研发投入的风险大,因而民营供企业大多不愿意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差。虽然广州拥有多个产业集群,但大多处于初期形成阶段,而且大多数产业群是靠政府推动,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不能产生应有的正外部性和信息共享,以加强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作用。

职工素质不高和人才严重缺失。一是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等各种原因,普遍存在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的现象。二是人才流失严重。调查显示,70%以上的企业都存在员工队伍严重流失的问题,特别是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的流失率高。

民营工业企业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尽管总数大,但企业采取“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方式,也没有通过兼并等方式来进行扩张,加之缺乏与其他企业合作,没有互相吸收先进的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许多企业虽然表面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本质上仍然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能力具有较大局限性,往往难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实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影响了企业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

民营工业企业融资难。融资难一直是阻碍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鉴于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民间借贷制度,同时存在着极大的信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且利率偏高。另民营工业企业可以作为抵押的资产不多,因而成功得到银行贷款很难。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情况

广州市民营科技、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3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共有 2278家,年末职工总数 336322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3402人;全年技工贸总收入2875.9亿元;上缴税金总额36.2亿元;出口创汇75.4亿美元。全年投入研究开发经费270.3亿元,占全年技工贸总收入的9.3%。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拥有(含公示)高新技术企业1564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369家,占87.5%。2013年,久邦数码、云游控股、康臣药业等3家是民营科技企业成功上市。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据统计,2013年统计的2278家民营科技企业当年承担全部科技项目7084项,平均每家民营科技企业承担3.1项,与2012年的3.4项基本持平。全市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108项,获得支持金额6585万元;其中民营科技企业获99项,占91.6%;省创新基金立项54项、资助金额1750万元,其中民营科技企业获得46项,占88.9%;市创新基金立项231项、资助金额2830万元,其中民营科技企业获226项,占97.8%。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强。2013年,全市共受理829家申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项目,共计5709个。其中民营科技企业4924家,占59.4%,申报项目2634个,占46.1%;通过评审的项目中民营科技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总金额达63.5亿元,其中企业自有资金经费总额为58.9亿元。2013年,新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7家,其中迪森锅炉、白云电器、中钰科技等民营科技企业67家,占77.0%;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其中儒兴科技、酷狗计算机、金升阳科技等民营科技企业24家,占77.4%。

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保持企业生机和活力的关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支持技术创新,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鼓励企业组合使用创新方式,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大力支持原始创新。大力引进人才,建立研发部门,同时政府通过加强服务、引导、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措施,推进民营工业企业名牌战略工程。

发挥民营工业企业集群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产业集群态势,注重大力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广州市各级地方政府可从所辖区域产业集群基础、特色和优势出发,制定相应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和引导民营工业企业产业按集群模式发展,以技术创新、名牌战略为重点,打造具本地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品牌,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引进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推动民营工业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渐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提升经营和管理能力。促进民营工业企业与高校开展技术研发、经营和管理等领域的结合,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强信息、咨询、经营风险预警等服务,强化政策引导,提高民营工业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应对能力。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支持。针对企业在融资艰难和融资渠道不多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银行和资金互助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另外,允许中小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融资,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以共担风险方式联合发行企业债券,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民营工业企业上市。

积极发挥政策激励的导向作用。按照广州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针对重点发展产业和区域,整合、扩大产业扶持资金,创新优惠扶持政策,形成集成效应,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建立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体系,以帮助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营销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广州市集群规模
麓湖春天观景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