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荣
以鲜活的德育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
◎董桂荣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基于这一点,要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其他工作的开展,将关系到更为深远的未来。
我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十几年,在工作中我用已有的经验,加上自己的大胆创新和实践,把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我看来,少先队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一个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合格公民。简言之,就是培养人的道德。工作中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让少先队工作暨德育教育鲜活起来,使其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行得通。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应不失时机并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我们小学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在孩子心灵深处播种下良好的道德种子,以此来规范其行为,磨练孩子的心智,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比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在走廊里张贴伟人照片,张贴《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条幅,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班级墙壁上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时时提醒学生要以此为标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现实生活,开展德育教育,即使学习生字﹑计算简单的数学题这样简单的事,都可以将德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中。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可以把汉字的形声﹑会意等构造特点补缀其间,既可以突出华夏祖先的聪明智慧,又可在无形中增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感受方块字独一无二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在数字学习和算数上,也可以通过本周做了几件好事,帮父母做了几次家务等问题,来开发智慧,启迪心灵,不失时机地把中华美德融入其中。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灵魂。工作中我们从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以学英雄﹑爱英雄为主题的故事比赛,引导广大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新世纪,如何加强学生在竞争中合作,树立团结互助的道德情操是一项严峻的任务,几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小伙伴手拉手互助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文艺表演活动。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提高和升华,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为教育广大队员自强自立,在升旗仪式上介绍学生熟悉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每月组织一次“快乐小伙伴”活动,结合学生思想﹑心理等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对学生进行鲜活的教育。
以往的德育目标存在过高﹑过大的问题,这影响了德育时效性。为了让德育有章可循,我校制定了《兰字中心校小学生一日常规》,注意每天习惯的细化培养,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理﹑自护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使他们从小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并开展法制教育图片展,聘请校外辅导员,举办手抄报竞赛及自护编写等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意识,又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
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和双向服务机制。工作中,我们注意同家长联系,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培训。开通了“心语小屋”与“家教感悟”咨询指导活动。
几年来,我校“鲜活的德育”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也创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它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大布苏镇兰字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