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 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5-01-03 04:47:45卢伟杰刘晓霞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41期
关键词:就业观挫折毕业生

◎卢伟杰 刘晓霞

就业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 问题分析及对策

◎卢伟杰 刘晓霞

近年来,我国每年夏天都有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就业难题。由于新形势下,我国国内就业情形比较严峻,使很多大学生担忧毕业就等于失业。本文就大学生因就业难题而产生的忧虑、自卑、自负等心理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当代大学生,其就业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公共关注的话题。就业作为大学生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从传统的计划分配就业转变为市场调节就业。大学毕业生作为一群高智商、高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其人生理想非常明确。因此,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就业挑战与机遇的同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也与日俱增。

大学生毕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迷茫心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刚刚走出校门的他们会想到,自己历经中、高考,带着万人瞩目的光环走进了大学校门,现在自己却不能确定自己适合什么行业,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找不到明确的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出现迷茫与焦虑的心理。这种迷茫与焦虑的心理在择业过程中悲伤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在面试和选拔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心慌意乱。

自卑心理。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都会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想要在社会上一展宏图。但是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几百个人去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时很多大学生会因为自己不是名校毕业、自己工作经验不足、自己外表存在缺憾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放弃竞争机会。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旦受到挫折,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在就业单位面前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自负心理。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对应,是主体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的具体表现。有些大学毕业生,因为自己出身名校,认为自己无论是在专业能力还是在综合素质方面都高人一等。这些大学生的在心理上藐视一切,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觉得私企待遇不高,国企没有自由。在犹豫的过程中,错过了很多合适自己发展的机会,原本优秀的就业资本成为了他们就业的负担。

依赖心理。当今的中国社会,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已经彻底沦为了历史。但是有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仍不能适应这种转变,他们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儿女)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们将就业希望寄托于学校、或者企业的人事部门。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的高考志愿是根据父母、老师的想法填写的,缺乏自主选择能力。因此在就业时,也会依赖家长和老师出谋划策。

攀比心理。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在很多大学在读生心理也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心理。当今就业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使一些大学毕业生一旦遇到就业挫折就会产生不满和不平衡心理。其中有一部毕业生遇到用人单位提出苛刻条件,而与自己一起毕业的同学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时,也会产生不平衡心理。由于不平衡心理的存在,一些大学生就会产生在求职中的攀比心理,从而不理智的放弃了一些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违反乱纪行为。

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的就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情况与发展前途。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尽最大努力较少这些心理问题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其合理的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机会,追求与自身价值相符的社会价值。对于当代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更应该对自己有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在面对就业竞争的过程中,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工作,关于自己的缺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进行改善,不断完善自我。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基本道路。

加强大学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培训。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科学、合理的人生目标,并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大学毕业生通过就业指导和培训后,才能充分的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会养成正确的就业观。所以,在就业培训过程中,要将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就业难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观从被动就业观向积极就业观转变。根据大学生的优势和爱好,帮助其树立远大的抱负,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统一。

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抗挫折能力。由于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手段挫折十分正常。“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对于当代大学毕业生来说,挫折和失败是磨练意志、丰富阅历的重要履历。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挫折后,要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心态,面对下一个挑战。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原本就是社会热点话题,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就业形势严峻引发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最大程度的减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求职和发展的影响,使大学生这些高素质、高文化、高能力的人才群体,尽早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观挫折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31 09:00:36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挫折使我更坚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