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望梅
Point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随之,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应运而生,并且在对企业进行资产处置的方面影响重大。本文将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出新制度对企业在资产处置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措施以便于企业进行资产处置,以期能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资产处置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提出了相关新的规定,包括现金短缺溢余、应收款项、预付账款、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产生了影响,行政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必须以新会计制度为风向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单位实情,提高本单位对资产处置的能力,减少资产流失,从而达到资产增值。
行政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相关要求也被纳入到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来,从2014年1月1日开始,行政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和制作财务报表时,必须严格按照新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的展开。相比旧制度而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变动较大,相比旧制度而言,增添了一些以往没有的内容。第一,扩充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新内容,有机地将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与相关财政改革相结合,使得改革政策的实施变为可能,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折旧的新概念也被引入其中,还有无形资产摊销和新型处理模式也纳入该体系之列。不仅能在满足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两个方面的需要,还有助于体现企业资产的切实耗损程度,极大方便了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进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信息保障;第三,新制度还强调了关于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新制度采用了相关处理方案主要应用于资产不入账、资产计量不统一等方面。使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得到了有力保证,加之财务报表的完善使得体系更加健全,除此之外,还详述了有关会计科目体系的内容,并再次重申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在财政资金方面的作用。较之于旧制度而言,变得更加合理和完善。
行政单位依法享有国家资产的占用和使用权利,其计量方式是以货币为体现的,资产是各种经济资源的代名词,而资产处置是指产权被转让或被注销的行为,行使该过程的单位是行政单位。而其主要体现方式是通过资产的调拨和买卖、报损报废等进行的。新行政单位会对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的核算管理工作进行了加强和规范,保障了国家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待处理财产损溢”政策就隶属之一,应用范围包括对待估资产的核算和财产损益处理。涉及领域涵盖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盘盈、盘亏,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分两步进行,第一,将待处置资产转入“待处置财产损溢”项目中;第二,经有关部门批准获许后,核销相应的资产基金。
随着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股票发行机制逐渐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这种情况下,由于发行审核制度和定价制度条件的宽松现状,极大地降低了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紧随其后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会大大降低。由于有着较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法律保护体系的后备支持,造成公司违规风险的几率上升;加之逐年上升的融资竞争压力,为表明公司积极向上主张,管理层会选择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审计师,从而实现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的巨大飞跃,其决定性因素是真实盈余管理的较高隐蔽性。
在新制定的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行政单位的有关方面提出了新的规定包括应收款、预付款。在行政单位中,资金的流动形式政行政单位资金流动形式着重体现在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两方面,是财务管理过程中重要的资金往来。应收款项分为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当有充分事实证明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应将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次经相关部门核批后将其转作经费支出列。
在新制度中,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还另设了将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规定。在计提折旧与进行摊销时,应当减少企业的净资产,并非是将其纳进当前的支出范围内,这样既满足了预算的需求,又保障了财务部门相关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能确保精准表示出预算支出的前提下,详实地核算出了资产价值,有利于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为围绕“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相关工作铺就了道路。还另设了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提供有效保障途径,在无形资产计提的摊销方面,增加了累计摊销,对资金的消耗水平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估手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高效、便捷地管理资产打下坚实基础。而在不将上述两方面计入当前费用的基础上,就能使得预支平衡,不会产生明显出入。从而将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大大提升。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方便了各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管理。在原有基础上,成效显著,但仍有一些不甚满意的现状亟待解决,如在进行资产处置时,没有规定的统一参考标准;处置过程严重违规;监管人员无法奏效等相关问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在资产处置管理方面统一标准的制定一直是一个空缺,这就为在资产处置工作中造成不便,由于各行政单位在资产处置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在进行资产处置时,部分单位以争取经费数额的多少作为确定相关金额的重要依据,而断然放弃将实际情况纳入考虑中去,在一个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的前提下,就会造成起步就无标可遵循,无法可依据的尴尬境地,进而恶性循环,资产无法得到正当处理,过度浪费,对国家资源产生严重浪费的现象。因此,要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标准,才是重中之重,渗透到各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过程中,不断实践,与现实情况不断磨合,并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为资产处置过程中的行为做出评判标准,对相关行为进行评判。
资产处置占行政单位经济活动的一大部分,同样地,也隶属于其财务管理部门,所以行政单位领导层应对资产处置提高重视,深刻地意识到其在行政活动管理中的地位,不仅自己做到如此,而且要培养全体员工对其重要性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增值。同时,做好资产处置后收益的管理工作,高效利用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的收益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是资产处置的核心环节,重视它就等同于重视资产处置,领导层可先对资产价值进行有效评估,可通过邀请专业权威人士进行准确评估。获得待处置资产的真实价值,以防止在价不符实;其次,在处置资产的过程中,可采取有效方式如招标亦或是竞价。确保收益最大化;最后,高效、科学地管理好资产处置后的实际收益,充分实现资产处置后收益的有效利用。
资产的流向和利用包含在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应确保加监管的实际效用得以发挥,对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管理的整个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控把关,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规范上述过程中的各项行为。若有不符合理法、规章制度的行为发生,应给予严肃处理,而面对在处置资产时的较大随意性现象,应加大整治力度,追究到具体个人的责任,形成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与监督的大环境,让员工充分形成勇于参与的积极心态,努力做到透明、合理、规范地处置每一笔资产,避免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应运而生,在其发挥实际作用的过程中,对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方面的资金短缺或者资金溢余、还有应收与预付账款、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无形资产的摊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影响了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管理过程,针对这一特殊现象,我们应采取建立统一标准的处理办法,加之对收益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控把关,来提高在新会计制度下对资产处置的综合能力,以避免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实现资产升值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