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击毙了本·拉丹

2015-01-03 06:00:17
中外文摘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关键人物突击队员拉丹

□ 程 蒙

谁击毙了本·拉丹

□ 程 蒙

罗伯特·奥尼尔

如今的奥尼尔没有健康保险,没有残疾福利,甚至没有防止家人和自己被恐怖分子报复的防范措施。有媒体指出,奥尼尔为国家战斗了十几年,身负多重伤害,却没有得到任何可以保障生活的措施,这是一种不健全的制度。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2011年的5月1日深夜,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乘坐两架黑鹰直升机,降落在巴基斯坦北部小镇阿布塔巴德,执行代号为“海神之矛”的任务。行动目标:奥萨马·本·拉丹。而远在万里之外的白宫里,美国总统奥巴马和阁僚们紧张地坐在行动指挥的屏幕前,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当最终击毙本·拉丹的消息传来时,奥巴马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漫长的40分钟。”

距本·拉丹仅60厘米

对于执行任务的突击队员罗伯特·奥尼尔来说,这像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行动:“我们训练越来越多,这让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一次是单程任务。我们不会回来了。”这次秘密行动始于一个电话,在被调往迈阿密进行潜水训练时,奥尼尔和队里少数几名长官接到了上级打来的电话,电话告诉他们上面找到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在“一片洼地上”。电话要求奥尼尔他们去把这个“包裹”取回来。一开始,队员们认为这个“包裹”可能是卡扎菲,不过经过十几天信息分析,有队员大胆地猜测:此人就是本·拉丹。

而另一方面,美国中情局对本·拉丹藏身的小楼进行了1:1的复制,供海豹突击队员训练使用,其中包括房屋出口、院落通道、树木等等。按照分工,第一架直升机上的队员分两队同时滑落到主楼前,第二架直升机停在楼的北侧,放下一部分队员,然后再把一部分队员放到楼顶去,这样整个行动就可以顺利控制楼上和楼下。

最初,奥尼尔的任务是保障楼体外的安全,他被安排在第二架直升机的第一分队,降落在楼的北侧。不过飞机飞往巴基斯坦时,一位情报人员的话改变了他的计划。情报人员告诉他,本·拉丹住在三楼。于是奥尼尔改变了提前的安排,从外围小分队加入到楼顶分队,成为“烈士分队”的一员。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执行任务的当天,第一架直升机的机尾撞到了围墙上,飞机坠落,作战计划被打乱,和奥尼尔搭乘第二架飞机的成员全部在楼的北侧降落,之后炸开大门,逐步朝楼内推进。最终,奥尼尔和其他两名突击队员来到了小楼的三层,此时,本·拉丹从房间探出头来,走在奥尼尔身前,代号“关键人物”的队友朝本·拉丹开枪,但是没有打中,随后“关键人物”控制住了两名女性。而奥尼尔走进房间,看到了那个在照片中见过无数次的人。奥尼尔此时距离本·拉丹仅60厘米,他扣动扳机,连开三枪,击毙了本·拉丹。

不过其他参与行动的成员却给出了不同版本。有媒体采访到了多名参与行动的队员。他们描述到,代号为“关键人物”的队员是第一个向本·拉丹的头部开了致命一枪的人。三名排头兵中,另一名公开身份的马克·比索内特也有自己的版本。他认为自己是三人之中紧随“关键人物”的人,并最终结束了本·拉丹的性命。对于为何会出现与奥尼尔的描述相差较远的版本,马克·比索内特说:“两个不同的人,为了两种不同的原因,讲了两个不同的故事。不管他怎么说,我不会去评价。”

奥尼尔则对此很不屑:“房间里就只有两个人,我和本·拉丹。”对此,一位前海豹突击队队员则在电视上表达了不满:“他讲故事时虚张声势,他想让大家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9·11’,我认为他不是一个专业队员。事实上任何参与行动的海豹突击队员都可以做到。”

讲出来或许是不得已

当兵16年,执行任务400次,罗伯特·奥尼尔曾经受过56次嘉奖,其中两次都是受过美国联邦军事勋章奖中的最高奖银星勋章,这是颁发给同美国敌人作战时表现英勇的士兵。但是这一次公开身份,并谈起击毙本·拉丹的内情却为奥尼尔引来了争议。就在他的电视专访播出前的一周,两名美国海豹突击队高级指挥官联名发表了公开信,表示所有成员都有义务防止信息外泄,如果有人故意泄露信息,将他们的队友、家人和未来的行动置于危险当中,他们将寻求法律制裁。因此,在评价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之前,有必要搞清楚奥尼尔其人。

奥尼尔在19岁那年为了从失恋的坏情绪中走出来,参加了海军的征兵考试。也许最初选择从军是因为年少时的迷茫,不过他的职业生涯却意外地和电影结下不解之缘。2005年,他参与营救在阿富汗被围困的海豹突击队员,此次行动被视为海豹突击队最黑暗的一段历史,行动中共有11名海豹突击队成员死亡,据此改编的影片《孤独的幸存者》拿下奥斯卡两项大奖。2009年,奥尼尔带领队员跳上被海盗劫持的美国货船,成功解救被困人员,他的形象原型出现在汤姆·汉克斯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菲利普斯船长》中。

2011年,他和队友击毙本·拉丹,以此次事件为蓝本的《刺杀本·拉丹》同样也是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搬上银幕的故事获得的是鲜花和掌声,而在真实生活中更多的是无声的付出。奥尼尔回忆说,生活中最艰难的时刻就是和孩子们吻别,因为你知道每次吻别都可能是永别。当孩子们睡着的时候,道别是最容易,因为不需要说什么,就可以走出去。

最令奥尼尔感到害怕的是,他的职业却无法确保家人的安全。据奥尼尔说,击毙本·拉丹的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9月,奥尼尔以高级军事长的军衔退役,根据美国军方的规定,只有服役满20年才能拿到退休金,提前退役的奥尼尔一分钱也拿不到。关于奥尼尔为何提前退役,官方一直没有给出解释。

如今的奥尼尔没有健康保险,没有残疾福利,甚至没有防止家人和自己被恐怖分子报复的防范措施。有媒体指出,奥尼尔为国家战斗了十几年,身负多重伤害,却没有得到任何可以保障生活的措施,这是一种不健全的制度。

现在的奥尼尔找到了一份可以与人分享经历的工作,他成为了一名演说家。也正是因为执行了刺杀本·拉丹的行动,让他发现自己作为一名演讲家的价值。正如一位遗属所说:“你让我感觉到安全,因为本·拉丹被击毙了。”

2014年11月11日,美国公布了中期选举的相关数据,36.4%的投票率创造了历史新低,与之相对应的是只有41%的民众承认奥巴马是个合格总统。软弱的反恐政策是奥巴马饱受共和党攻击的理由。而播放奥尼尔纪录片的福克斯电视台向来是共和党的舆论阵地。英国《每日邮报》注意到,击毙本·拉丹向来是奥巴马宣扬的政绩之一,奥尼尔这个存在疑点的事件参与者被安排在美国中期选举后的老兵节露面,时机非常微妙。至于杀死本·拉丹的真正内幕,还需要多年后的解密档案才能最终确认。

(摘自《看世界》2014年12月下)

猜你喜欢
关键人物突击队员拉丹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读天下(2018年18期)2018-09-25 10:34:32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海外星云(2016年15期)2016-12-01 04:18:24
两个关键人物对奈保尔创作的影响
美国海豹突击队员必须携带的装备
奥秘(2014年3期)2014-03-10 20:36:11
抓住文章关键 提高阅读质量
柯尔特M609突击队员枪大写真
轻兵器(2004年7期)2004-04-29 13:49:56